谐音古诗3首以上。
文听云
井底之烛,郎长星不去。(蜡烛指示,过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骨相思知多少?
竹枝刘禹锡
江水平的柳树是绿色的,我能听到朗江上的歌声。
东边的雨,东边的日出,说天没有晴,但依然晴朗。(阳光-深情)
转帖:
武汉蔡大金神秘友人“同音字谜”的由来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将一个或两个汉字谐音(或谐音、切分音),或取其他非汉字材料以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种字谜。有人称之为“音标字谜”或“音标字谜”。之所以称之为“谐音字谜”,是为了遵循“六书同音”的传统,通过这个定义来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上述“提高声音”和“改变声音”的表述,只是评论单一谜题时的专业术语。如果用于“谐音填字游戏”的理论概括,还是有覆盖面不广的缺陷。所以,在没有科学名称之前,我们暂且称之为“谐音填字游戏”。
利用汉字“六字”(即象形字、指法字、会意字、谐音字、注音字、借字字)的含义来做灯谜,是中国悠久而优秀的传统。这一传统在谢慧心的《辨光辨虎》中有所体现。在书的开头,他写了一本大书《六书原理》。把除了谜语以外的所有“方法”都放进谜语里。“风格”属于“六书”。谢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归纳?也不清楚。我们真的无法从他的书中找到具体的答案。看了张其南的《园中春灯谈》,才知道张的《谜圣》也有类似的论述。张在《春灯记》中说:“玄机自有玄机。身有知、象形、谐声、增损、离合、托辞之别。”然后张详细列举了这类谜语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谢公所做的不过是照搬“玄圣”的“理论”。评论里有很多地方抄袭春灯谈,以后再讨论吧。
“六书”原理从谢起,影响了现代推理界70多年。它几乎成了神秘世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理论框架。打破这个“框架”,重建一个新的谜语理论,仍然是不现实的,也是困难的。谢公书中的“和”、“切分音”、“韵”,在今天都属于“和”的范畴。比如在“谐音”的范畴里,“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这个谜语就成了一个谐音为“姻缘”、“音、员”的谜语,成为现代谜语界谐音演绎的经典。这个谜语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匿名。谜语本来是这样的:“又不是结婚。”是对明清以来民间说法“非仇不聚”略加改造的句式(见《红楼梦》二十九回)。“仇人”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比喻。“婚姻”的神秘是可以理解的。但谢慧心把“不”字改成了“彼此”。玄机虽近,但远非“说”的本义。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音字谜的衍生和培育。如果把民间谐音谜语比作文化细菌的温床,那么“谐音谜语”就是生长在这个温床上的树莓和蘑菇。中国的“和”字谜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南北朝乐府诗中有许多“谐音”双关的例子。如“环”谐和“归”,“丝”谐和“思”,“芙蓉”谐和“夫容”,“莲子”谐和“小早川怜子”等等。发展成沈炯《闲居》诗模仿陈朝“郡”的风格:“宅多宽敞,仁人藏蒿”,“宅”拆与“志”谐音。整个宋代,谜语的资料应该说是非常丰富的。可惜分离严重。目前,董祺俞晔的作品除了吉光之外已经不多了。真正的“谐音”谜语很难找到。我们只能从明代李开先的后期著作《诗禅》中窥见一斑。比如《诗禅》里的“尼姑不值半文”拍《光阴似箭》,谐音“时光寺贱”就有联系。这里的“时”是另一种解释,“庙基”是“谐音”。另一个例子是“石天不需要船过河”。俗话说“他有他的法度”,其中“度”与“过”谐音。这相当于今天的“基础格子”。上述带有“谐音”谜语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选择“谐音”谜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宋明几代人的努力,从清朝到现代的“和音”灯谜不可能发展起来。谜语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谐音模式,是“谐音”谜语逐渐走向成熟和固定的标志。张其南之所以称“哀询夫病”“杯盘凌乱”(谐音“哀盘与郎病”)《世俗传》(见《春灯谈》第一卷),大概是因为“谐音”谜语本来就来自民间。其实这个谜并不是“世俗”,而是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真迹创作。更早出现在艾苏生的《竹溪春社钞》中。谜语本来是“难过的问老公的病。”目标“朝阳体”(即“昭阳体”),拍一句“古文”。“杯盘狼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出现在《史记》、《滑稽故事列传》中,之后又在《三梦》、《歧路灯》等小说中反复出现。
“不是婚也是头”是在“和音”之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个谜,与其说是一个人的创造,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神秘人的特别注意。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柯国桢先生等少数谜一样的精英的倡导,才逐渐流行起来。科赫模仿这种神秘感,做出了以下作品:
然而,当我听到左右所有的歌曲时,我听到了西方和东方的鼓声(胡)
曲难听(颜),织而表声读(舒)
随后,模仿的“声音”兴起。如郑百川的《宝塔前风吹》(篆书),方柱的《池水声如琴》(覃),黄木灿的《明月清风中鸡声》(肌),张的《鼓乐声奏荣强》(胡),的《村长含泪听乡音》(香)等。这些“养声”的谜语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新一代谜语人所擅长追求的精神面貌。其内部“模仿”痕迹明显。他的作品数量比不上民国旧作。
目前,对民间字谜杂志上出现的大量“谐音字谜”和《中国字谜大全》缺乏系统的论述和研究。笔者只看过《中国谜语》中的几篇文章,如《借经填字游戏、音叠加佳作》、《音谜四论》等。真正上升到“理论”的文章还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谐音填字游戏”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很多模仿“声音”的字谜蜂拥而至。结果,谜人们还没来得及对这些谜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而且有些谜题的版权也是很难区分的。真的很难决定谁是第一,谁抄袭谁,谁模仿谁。比如如何评论“知声即商”(尹)的玄机?是“多人”创作,还是神秘人的单人创作?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另一个例子是张先生的“胡”字谜。作者愿意承认自己模仿了柯老的作品吗?这些都给“谐音字谜”的理论研究带来了困难,也给谜语界敲响了警钟。互相抄袭是没有生命的,只有真正的灯谜才能到达艺术的殿堂。
所以我们不打算对“谐音填字游戏”进行全面的复习。仅从一个侧面,对“谐音字谜”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类,使其更加程序化和规范化。如果读者能从这种梳理和分类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借鉴,也是对作者本人最大的安慰。为了叙述方便和节省文字,所有谜语都省略了作者的名字,这也是需要读者理解的。
“谐音填字游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双音扣类
1.道和婚(韵)一样而已。2.乐转身闻(颜)。3.不同规格走到一起(鞋子)
婚姻、音乐、规范都是声母相同的“双音词”。现代汉语叫“连词”。所有属于这类词汇的谜题都叫“双音演绎”双音演绎的谜题并不丰富,很难成为谜。所以没必要拆穿,明白其中的玄机。也可以适当提高声音,比如用“颜”提高“颜”字的音的两种情况。要注意“二声”谐音谜语中面字和底字的顺序关系比如2、3例中的“乐”和“规格”顺序不对,就用“旋”和“回”来纠正。这类谜题纯粹以“声”为基础,作品稀少,所以张思丰先生称之为“稀”(见《音变之谜四论》)。
二,同音闭合类
4.听左右歌(半).5.笛声从西方和东方开始(poke)
6.鼓乐之声在又开始了(胡)。7.书声鼓声(股)
这里的“谐音”是指现代四声的谐音。如“金”、“宋”与“金”、“葛”同音。其余等等。“左-右”和“西-东”是底层词的偏旁位置。也可以通过提高声音,不显示位置就知道来弥补,比如6,7的情况。这种拼图是模仿“双音”拼图而形成的。比“双音”字谜略宽,但不易得。模仿作品能不能做到完美,关键在于如何掌握温度这个玄机。
第三,语音和语义重叠的范畴
8.观音(目测)9。辨别大泽起义的狐狸声(湖)10。听其声,知其事(阴)。
“音义重叠”指的是“谐音知双重叠”的填字游戏。这种填字游戏取材方便,但要做到准确并不容易。以上三个案例是这类玄机中的极品。8例用“观”的概念来传达“视”的意思,用“世界”与“视”的谐音来探底。寥寥数语成谜,可谓干净利落。9例类似于光武大泽乡起义的故事,陈胜。“义”字解释不同,“狐”音扣在最下面,也是不错的结构。10例“商”解释为“商朝”(殷),也有嚼劲。
四、离合器升降类
11.书音陪我住毛宅(舒)12。东湖亭听歌(挠痒痒)
13.暗香春雨听琴(秦)14。小桥星月听笛子(夜)
15.吟诗河16前面有古风(虱子)。有牛、马、羊、猪(朱)
“离合抬音”指的是拼图仍以增损离合为主,抬音为辅的拼图。这类谜题在《谐音字谜》中最为丰富。就是因为谜源浩如烟海,神秘人可以自由选择案件。“体音”字谜是在“双音节”和“谐音”字谜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一种字谜。神秘感优于自然流畅。考虑到七字字谜,还是大声读出来比较好。限于篇幅,恳请读者识别上述谜语的特点,在此不再分析。
五、形声字和扣韵字谜
17.这一天离长安很近,但还很远。相见时雁散(宴)。
18.春光已随流水去,妆要念(梳)。
19.双峰浑如眠,归鸟岩语私。
这种谜语综合了拆形、释意、扬声等多种手法,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构成一个谜语。俗称“韵谜”。谜题一定要层次分明,上下关联。如果歌和句都取,神秘感会变得更加优雅持久。比如17例中“离长安越来越近”这句话,取的是《世说苏慧》的正典。18例《用读书声回答》是陆游写的一首诗。19例虽然没有取经,但是象形生动,文字简练。这种玄机要求作者有扎实的诗歌功底,精通玄机。一般不熟悉诗法的人不要做。
六、谐音谐音扣类
20.鞠鹏云游商巨源(字)21。面红耳赤半唱上江(腔)
22.我想在柳树边留下一个声音(我害怕)。23.尽早离开朋友(夏天)
“谐音谐音”是指字谜取诗(或韵)的韵部,与韵书常用的语音、韵脚、语调、唱腔、平仄、去声、入声等相匹配的一种方式。以上四例摘自《诗韵》中的《平水韵》。例如,20个“燕”属于,“十三元”押韵,“鞠鹏”,一个京剧演员名叫燕,是以一个著名企业命名的。21“腔”属于“三江”韵,半边脸、脸、红都是“腔”。22“诸”属于“六言”韵,其余打了折扣。“夏”属“马”韵,“友”与“夏”上下错落。这种玄机不难做,只要你手里有韵书,随时都可以拿到。谜语比“体音”二字略耐嚼。这种谜语是由“云童”的灯谜演变而来的,我并不提倡。比如谢慧心在评论中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讲“云童”,以《广云风俗通》为例讲红玉。谜语中“风”“红”属于“东”韵,“俗”“玉”属于“沃”韵。
七、反向拼音课
24.天空中雨滴的声音正切(1) 25。云九生大声叹了口气(是)26。顾虎真诚地原谅了他的罪过(辜)
“反切”是古代汉语主要的注音方法。“反切”用在俚语中,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反切”作为一个谜题,在清代的解谜书籍中已有所见。柯国桢先生的《谜》一书对“反格子”有详细的介绍,读者可以自行参考。谢慧心(解说)创造了一个“切分音”的例子:用“东”拍古人“东平”。即“东”的平声是“东”。但这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切分音”。后三个例子是以“雨滴”、“云九”、“古胡”的声母和韵母的拼音为基础,再把音剪成字谜。比如古的声母是G,胡的韵母是u,它只是“古”的拼音,然后“古”的本义就是“罪”。其余的类比,我不敢解释。谜语中要注意“切”和“反”的使用。否则读者不知道该说什么。
八、其他音扣类
27.读完英语环游世界(1)
这个案例属于当代年轻神秘人的作品,富有创新精神。英语中的“一”字是“一”,听起来像汉语中的“结束”。另外“世界”被拆,所以“一”被拍。这是典型的用汉字以外的谐音“材料”做拼图的语音拼图。随着灯谜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谐音谜题”随时都会出现。
以上八类谐音字谜是当代此类字谜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平和学术能力有限,其分类可能不是很准确,真诚希望有识之士指出错误。
当代谐音填字游戏发展迅速。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也是谜人们顽强斗争的结果。“谐音字谜”不仅没有抛弃传统的离合、会意的方法,还揉合了古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它深化了谜语的艺术表现,拓展了谜语的创作源泉,应该肯定。但由于当代谜语水平参差不齐,拼图制作过快,缺乏精雕细刻,所以作品良莠不齐。总有优秀的作品,也有很多劣质的赝品。如果“* * *窗前听雨”拍的是“不一样”(不一样的传统),那就是发音错误的字谜。查《汉语大词典》和《裴赋》中的“易”,“于”押韵中没有“易”。既不谐音也不谐音。是失败的。
毫无疑问。再比如“日暮长安”,“燕生”射“燕”。从表面上看,似乎“颜”和“颜”的音是连在一起的。但“长安”的“长”不一定是“拉长”,也有“长地方”的意思。另外“颜、颜、颜”三个字是谐音,这就引出了一个玄机。如果不仔细考察这个破绽,很难发现它的破绽。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谜题的欣赏和评价。
当代的“谐音填字游戏”还是处于探索阶段的初级产品,很多作品还没有达到变态完美、自然入迷的境界。过分吹捧或者干脆无视都是不可取的。奥秘只有不断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培养,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
谐音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