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珍做了什么慈善事业?
一天中午,她给老两口送饺子。一进门,她就看到两个老人在吃早上剩的粥。她问为什么不趁热吃。老人说这样可以省柴。她再看的时候,锅边上还有冰。当时她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到家就和家里人商量照顾老人。她的丈夫和父母都支持她,说朱淑贵是抗战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我们不能看着别人受苦。
第二天一早,林秀珍找到了生产组长,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生产队长是个聪明人。他说:“秀贞,照顾老人不是一天半的事。你可以考虑考虑。”秀珍道:“开弓之前没有回头箭也不用担心。”从此,朱淑贵和刘秀环有了林秀珍这样的好女儿。她刚刚30岁,刚结婚三年。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志愿赡养本村和邻村的朱树昌、朱金林、朱淑芬、张振旗四位孤寡老人。林秀珍自愿照顾和赡养6位孤寡老人的时间是72年,比秀珍的年龄多了8年。光是林秀珍的贡献,就照亮了六位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成为他们晚年唯一的方向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34年来,为了照顾这些老人,林秀珍付出了比其他农村妇女多几倍的心血和汗水,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苦。为了让这些老人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林秀珍总是在他们生病的时候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家里。六个老人中,最短的在秀珍家住了一年半,最长的在朱金林住了12年。林秀珍从来不喊苦,这太讨厌了。有人对她说:“病床前久无孝子。这些老人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你已经服役几十年了。图的是什么?”林秀珍说,“我不要钱,我不要回报,为了报答党培养我这么多年的恩情。”
这些年来,只要老人们开心,她都尽力去做。1995年夏天,由于持续的暴雨,愚公朱树昌的两栋破房子都成了危房。秀珍怕出事,就把他接到自己家,一日三餐和老人同桌吃饭。这位老人有在春节期间邀请一家人到他家的习惯。为了满足老人的这个愿望,在1996的最后,她花了3000元买了砖和木头,为他翻转了房子。1997春节前,老人终于搬回了新翻盖、温暖如春的新居,而年过七旬的朱树昌的生活仍由林秀珍承担。
34年来,为了照顾6位老人的起居、医疗、康复,林秀珍不知付出了多少钱,花了多少药,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趟,受了多少苦,花了多少时间、精力、物力、财力。连她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她用自己的爱换来了六位孤寡老人晚年的幸福,换来了六位老人共72年的欢乐,圆了他们的“养老”、“康复”、“子女梦”。
她不仅是六位老人的“好女儿”,更是一位贴心的“好妈妈”。1998 65438+10月8日,林秀珍找回了一名出生仅40天就被亲生母亲遗弃的男婴,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婴儿痴呆症的男性弃婴,并为其取名“宝丰”。用她自己的话说:孩子和我狭路相逢,是命中注定的。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把冯小宝当成自己的儿子,多次带他去石家庄、北京,花了两万多元,给孩子办了一个当时农村人都羡慕的城市户口。今天,冯小宝十多岁了,已经成长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健康的小学生。
她还帮助那些身体残疾、听力残疾的贫困村民改变了困难的生活状况,免费对裴凤仙、童长生等8名残疾人进行玻璃钢、橡胶生产技术培训,并安排他们在自己的玻璃钢厂、橡胶厂找到工作,使8个残疾人家庭脱贫。为了让这八户残疾人家庭过一个愉快的春节,她还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六给每户家庭送去40斤面粉,10斤猪肉,10斤油,补充他们的春节生活。
而且她还无偿捐助了20500元,先后资助本村及邻村贫困家庭的17名孩子进入校园。其中14人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是,到现在为止,除了最早赞助的那个学生,其余的学生都不知道她赞助了学校,因为秀珍事先和孩子的家长达成了口头协议,不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情,因为她怕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些年来,除了赡养老人、资助贫困生,林秀珍还先后给社会福利事业捐了4万、6万、10万,还有人说停不下来。让秀珍算算。秀珍说,忘记过去吧,我算不了。说实话,林秀珍给社会捐了四五十万,跟那些有钱人比,从数量上来说,还不是最大的。但是,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南江关村是秀珍的邻村。村队瘫痪了,于是林秀珍主动帮村里物色新的队员人选。新班子一上任,她就得“扶上马,送一程”。她听说前队的两个干部拒交农业税,影响了新队的工作。秀珍先替他们交了欠税。后来两人觉得愧疚,主动把钱还给秀珍。在林秀珍的帮助下,南江关村的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在林秀珍,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也许这些事她早就忘记了,但我们王场乡的干部群众却一一记在心里。金钱是有价值的,精神财富是无价的,这个道理被林秀珍充分证明了。林秀珍主动为社会做了许多好事,但她从未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我们乡党委多次找林秀珍,希望能帮她解决一些困难,但林秀珍总是说:“国家还没富起来,政府还有很多事要做。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为党和政府分忧,帮助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