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姓贺的历史人物,复姓里含贺也行,如贺兰、贺若等也行。我只知道贺知章、贺若弼等,

贺循: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晋代时官至光禄大夫,他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得江南士族领袖。善属文,博览群籍,尤精《礼》传。朝廷疑滞皆咨之,辄依经礼而对,为当世儒宗。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著名诗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兼秘书监。天宝三年因不满奸相李林甫专权而返乡为道士,隐居镜湖。一生风流倜傥,豪放不羁,好饮酒,与李白、张旭等关系密切,时称“醉中八仙”。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狄干: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带),鲜卑族,魏道武帝将领,因功赐爵襄武侯。他曾在长安习读史书,通《论语》 、 《尚书》诸经,尤儒将风度。 贺岳:海盐人(今属浙江),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明医会要》 、 《医经大旨》 、 《药性准绳》等。贺自镜:河南南召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参议、按察副使、右参政,五省监军、七省经略使,封天官。 贺康年:河南南召人,自镜公长子也,明崇祯年间湖广道台,骏马。贺懋:临清人(今属山东),大清贵州道监察御史,宽舒公明,清慎仁爱,民称为“贺青天”。贺长龄:湖南善化人(今长沙),道光时历任江苏、福建、直隶等省布政使、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重视经世致用之学,惠政颇多。 贺龙:红军创始人之一。

贺兰祥

字盛乐,北周柱国武川人,宇文泰外甥。西魏文帝时,常被留在帐下议事,因功封抚夷县伯,官荆州刺史,政绩显著。官至大司马,武成年间封凉国公。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其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贺兰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保定二年,追赠太傅、柱国、常山郡公。

贺兰台

即梁台,字洛都,苌池人也。少果敢,有志操。从尔朱天光平关、陇,赐爵陇城乡男。及天光败于韩陵,贺拔岳又引为心膂。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翊戴周文。从平悦,累功授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侍中。周孝闵帝践祚,进爵中部县公。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时大军围洛阳,久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御之。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台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被执者遂还。齐公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五年,拜鄜州刺史。台性疏通,恕以待物,至于莅人,尤以惠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词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后以疾卒。

贺兰进明

唐代诗人,开元十六年虞咸榜进士及第。仕为御史大夫。肃宗时,出为河南节度使。时禄山群党未平,尝帅师屯临淮备贼,竟亦无功。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余篇,颇究天人之际。又有古诗乐府等数十篇,大体符于阮公,皆今所传者云。传说贺兰进明为狐所婚,每到时节,狐新妇恒至京宅,通(“通”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名起居,兼持贺遗及问讯。(“讯”原作“信”,据明抄本改。)家人或有见者,状貌甚美。至五月五日,自进明已下,至其仆隶,皆有续命。家人以为不祥,多焚其物。狐悲泣云:“此并真物,奈何焚之?”其后所得,遂以充用。后家人有就求漆(“漆”原作“膝”,据明抄本改。)背金花镜者,入人家偷镜挂项,缘墙行,为主人家击杀,自尔怪绝焉(出《广异记》) 。唐代的贺兰进明与狐狸结婚,每到节令的时候,狐狸新媳妇常常到京城的住宅去,通报姓名并住在那里,并且带来贺兰进明的礼品和问候。家人中有的看见了她,相貌很美。到五月五日这天,从贺兰进明到家中的仆人,都能得到她送给的礼物。家人认为不吉祥,大多烧了她给的礼物。狐狸悲伤地哭泣说:“这些都是真的礼物,为什么烧了它们?”以后再得到她给的东西,就留下使用了。后来有个人向她要个背面上漆的金花镜,她到别人家里偷了镜子挂在脖子上,顺着墙往回走,被主人家打死了。此后怪事就没有了。

贺兰敏之

这个家伙本草鸡无名,他之所以能在唐史上留名,完全因为他是武则天姐姐贺兰氏的儿子,他的姨妈是皇后,母亲和姐姐同时和高宗通奸,武则天对他忍无可忍杀了他。据《唐书》,唐朝有贺兰敏之,原本是贺兰姓,后改姓武,说是武则天父亲的后代,此为冒武姓者。贺兰敏之之则是个出了名的无法无天之纨裤公子,其父亡后,寡居的母亲还有其姐因时为皇后的则天女皇的引荐,皆得到高宗的宠幸,分别封为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他自然也贵不可言,而且据说此子十分俊美,很得其外婆,即当今则天女皇之母扬氏的宠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无法无天起来。史书有记,太平公主幼时也常到其外婆家,所带宫女尽被其这位表兄这位贺兰敏之淫弄,连尚是幼童的她也差点遭其毒手。后来更有甚者,高宗和则天女皇为自己的长子时为太子的李弘选了一名太子妃,姿容殊丽,竟被贺兰敏之于新婚前夜给奸淫了,使太子无法完婚。奇怪的是时为皇后的则天女皇一直护着她这个为非作歹的侄子,直到二十年前,不知为什么将这些旧帐全翻了出来,贬贺兰敏之到岭南。据记是死于途中,现在看来是路上被人杀掉了。而且是其表妹太平公主亲自带人追杀。

贺兰栖真

北宋道士,自言百岁。善服气,不惮寒暑,往往不食。或时纵酒,游市廛间,能啖肉至数斤。始居嵩山紫虚观,后徙济源奉仙观,张齐贤与之善。景德二年,诏曰:“师栖身岩壑,抗志烟霞,观心众妙之门,脱屣浮云之外。朕奉希夷而为教,法清静以临民,思得有道之人,访以无为之理。久怀上士,欲觌真风,爰命使车,往申礼聘。师其暂别林谷,来仪阙庭,必副招延,无惮登涉。今遣入内内品李怀赟召师赴阙。”既至,真宗作二韵诗赐之,号宗玄大师,赉以紫服、白金、茶、帛、香、药,特蠲观之田租,度其侍者。未几,求还旧居。大中祥符三年卒,时大雪,经三日,顶犹热,人多异之。

贺若·伏连

(生卒年待考),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东魏大臣。

贺若·统

(生卒年待考),贺若·伏连之子;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后魏大臣。 东魏孝静帝

《北周书》记载,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冬十月,颍州长史贺若微执刺史田迅西叛。” 按:此贺若·微即贺若·统,就是颍州长史贺若·统为了投靠西魏国,便与密县人张俭合伙逮捕了颍州刺史田迄,献出城池,投降西魏国。

贺若·敦

(公元?~565年待考),河南洛阳人。著名南北朝时期北周将领。 《周书·贺若敦传》云:“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大统二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至长安,魏文帝拜为右卫将军兖州钊史。” 北周明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南朝陈国太尉侯瑱等领兵进攻湘州(今湖南长沙),北周马上派遣司马贺若·敦渡江援救。贺若·敦出师告捷,连连打败侯瑱,乘胜进驻湘川地区。不久,秋水暴涨,侯填乘势占据江面,截断了周军退路,把贺若·敦孤军堵在江南,并想通过长期相持的策略来拖垮北周军队。 北周占领湘州时日不长,当地百姓归心未服,在贺若敦与侯瑱相持期间,百姓常常乘坐小船,送些粮食和鸡鸭等家禽犒劳、接济陈国兵将。两军相持,供应是最大的难题,而百姓主动接济陈国军队,使贺若·敦深感不安。于是他心生一计,叫部下军士扮作百姓,也乘船划向陈国军队,同时让披甲战士藏伏船中。陈国兵望见船来,以为又是百姓前来馈赠,因此并不戒备,大摇大摆跑来接迎。这时船中北周将士突然出击,一举将接迎陈国兵全都擒获。这样进行了几次,陈国军队吃亏不小,于是成了惊弓之鸟。以至于到后来,如果有人乘船而来,即使真是馈送食物的百姓,他们也不敢接纳,而不准他们靠近。百姓见此情状,渐渐地也就不再前往馈送了。 在两军对峙期间,贺若·敦部下的兵士常常有人反叛投敌,侯瑱十分高兴,派船接迎,并优待他们。 为了遏制逃兵,贺若·敦叫人挑出一匹战马,牵往船上。待马接近船只,则令船上兵士用鞭子狠狠抽打,之后将马牵回岸上。接着又赶它上船,等它刚要上船,船上兵士又抽鞭猛打。如此牵上赶下,猛拍猛打,反复多次,那马便渐渐地怕上船只,即使驱赶,也畏缩不前了。 随后,贺若·敦预先在江岸埋伏一队军士,再指派一名士兵骑上那匹通过训练而畏船的战马,奔往江边,声称投降陈国。陈国军队象先前一样,马上派船接迎。船至岸边,陈国兵上岸牵马,谁知那马却无论如何也不愿上船,于是,船上的陈国兵便纷纷上岸,各逞其能,驱赶那匹战马。就在他们折腾战马的时候,江岸北周伏兵突然跃起,一阵击杀,上岸的陈国兵被杀得片甲无存。这样,陈国兵又上了一次大当,不得不接受教训。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敢接迎逃兵,非但不敢接迎,相反派人掩杀。 由于没人接应且有杀身的危险,北周军队中便再也每人敢背叛投敌了。

贺若弼

(公元544~607年),字辅伯,贺若·敦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朝将领。 贺若·弼年轻时就胸有大志,为人慷慨,会文精武,颇有名气,很得北周齐王宇文宪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为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韦孝宽攻陈淮南,攻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因其计谋居多,遂任扬州刺史,后改封襄邑县公。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经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贺若·弼被隋文帝任命为吴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经略一方,作灭陈国的准备。贺若·弼献“取陈十策”,获得隋文帝的称赞。 在攻打陈国之前,贺若·弼多次将换防部队集中于沿江要地,大张旗帜,营幕蔽野,又命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嚣,佯作即将渡江之势,以迷惑麻痹陈国军队,使其习以为常而懈备。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隋朝发兵五十余万,分八路大举进攻陈国,贺若·弼任行军总管,率军一路出广陵。次年农历1月1日,贺若·弼乘陈国军队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引军秘密渡江,随后一举攻占了陈国沿江的重镇京口(今江苏镇江),擒获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又分兵一部进占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宁波一带)陈国军队北援。然后贺若·弼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由于贺若·弼所率军队军令严肃,纪律严明,并宽释俘虏,所至皆服。隋朝军队进据钟山后(今南京紫金山),陈国调集诸军于白土冈(今江苏南京)一带布阵抵御。贺若·弼率所部七路总管、八千甲士进击,初战失利后纵烟自隐,亲自督励将士奋战,终于大破陈国军队,歼五千人,擒获陈国军大将萧摩诃。继而,贺若·弼乘胜进至乐游苑(今江苏南京玄武湖),又擒陈国军打将鲁广达,并趁夜烧北掖门,攻入建康城。 因贺若·弼功绩卓著,受隋文帝优诏嘉奖,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后相继任右领军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 后来,贺若·弼居功自傲,因未升任宰相而大为不满,在隋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被免官,继而下狱。一年以后,贺若·弼复爵位,但不再被任用。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贺若·弼跟从隋炀帝北巡,与高颎等议论并指责隋炀帝过于奢侈,结果被加以诽谤朝政罪处死。

贺若·怀亮

(公元?~607年),贺若·弼之子;河南洛阳人。著名隋朝大臣。 史书记载: 贺若·怀亮慷慨有父风,曾以柱国世子,拜仪同三司。后坐贺若·弼之事而为奴,不久亦被隋炀帝杀死。

贺若·谊

(公元505~582年),字道机,贺若·敦之弟;河南洛阳人。著名北周将领。 史书记载: 贺若·谊性情刚果,有干略。周文据关中,引之左右,累迁仪同三司、略阳公府长史。 周闵帝受禅后,封贺若·谊为霸城县子爵,加开府,历原、信二州总管。及兄贺若·敦以谗毁伏诛,坐免官。 后跟从武帝平齐,拜洛州刺史,进封建威县侯。 隋朝开皇中年,贺若·谊位居左武候将军、海陵郡公。后以突厥为边患,贺若·谊素有威名,拜灵州刺史,进位柱国。当时贺若·谊已经年老,但犹能重铠上马,甚为北夷所惮。 数年后,贺若·谊上表乞骸骨,后逝世于家。其子贺若·举袭爵。

贺若·察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

贺若·孝义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仓部郎中。 唐武德三年,李唐王朝刚刚平定关中,秦王李世民领兵进入河东,讨伐定扬可汗刘武周,转战于晋州一带。四月间,浮山乡民吉善行求见秦王,受到当时的晋州长史贺若·孝义的接待。 善行向长史描述了他亲见老君圣容,领受神教的神话。他说:这年二月,在羊角山杜梨树下,见到老君下凡。老君鹤发童颜,衣冠楚楚,骑着红鬃白马,还有青童侍侧。曾对他说:“你为我传言于唐朝皇帝,我是他的远祖,我的子孙长有天下,国运久长。秦王当为天子,我已诏令阴兵助他破贼。”说罢就不见了。初奉神教,不敢外泄。本月初老君再见,曾说:“石龟出,吾言实。” 贺若·孝义听后,觉着事关重大,立即向秦王面奏此事。李世民心领神会,对这件事十分重视。立即派遣亲信左亲卫都督杜昂亲到浮山羊角山祭告礼谒。杜昂来到圣地杜梨树下,跪拜叩首之际,仿佛看到老君形象。随即拨马回营,向秦王报告,说其事可信。秦王马上派杜昂带上善行,一起奔赴长安,向皇帝奏报此事。 在宫廷里,恰遇郇州献瑞石如龟的事,龟上刻文“天下安,千万日”。皇帝李渊先听了善行、杜昂亲聆神教的报告,又得到郇州石龟的证实,自然坚信无疑,立即拜吉善行为朝散大夫,同时命舍人柳宪到晋州浮山羊角山圣地祭告圣祖。 柳宪在杜梨树下摆好祭品之后,忽见大树之间,“犹龙”(老子的代称)复见。起初,周围一片灵光,若红峰绿顶,瞬间,便隐约不见,似雨息云消,不知从哪里来,也不明去向何方。还报朝廷,皇帝感于圣祖老君的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