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为何庙号也要称“祖”?
朱棣的庙号,实际上一开始是太宗,而非所谓的“成祖”。
明世宗在嘉靖十七年9月辛巳,将朱棣的谥号由:“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同时,把庙号由“太宗”也改成了“成祖”。
首先来看谥号改动的两个字,由“体”改为“启”,由“广”改为“肇”。“体”在谥法里的意思是亲近,而“启”则是开始的意思,引申为启发和开导教育之意。由“体”到“启”,则由“亲”至“开”,显然有另创的含义。
而“广”是扩大之意,仅表示在缘由基础上的扩充,然而“肇”则是开端,创始的意思。由“广”到“肇”,月就是由扩大改为始创的含义。、综合起来就是说,朱棣是事创君主,是开创基业的始祖,因而庙号由“宗”而“祖”,讳“太祖”而为大成的“成祖”。
明代有二祖,几乎史无前例,除了清代相沿外,几乎绝无仅有。
由家族同宗之义而为祖,即位始辈之祖是开创之鼻祖也。
实际上,否定了明太祖,即按朱姓血统嫡长继承来说,明成祖也是另开一血统的君主;而就其事业而言,永乐跟洪武形成了鲜明对比,朱棣“靖难”以“清君侧”的理由是建文帝受奸臣迷惑变更祖制,但明成祖的在国策方面却与朱元璋的方向背道而驰,实施的是“开放政策”,永乐比洪武要开明得多,而朱棣也要比朱元璋自信得多,没有那么疑神疑鬼。
那么,话说回来来 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就不得不提朱厚熜继位时著名的“大礼仪”政治斗争事件。这一事件,以朱厚熜的全面获胜而结束,他通过“大礼仪”彻底掌控了朝剧,而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就是,朱厚熜把老爹兴献王排位抬进了太庙。
但是,当时的太庙里供奉的皇帝已经满了!君王祭祀之庙为太子七庙。中间供奉开创事业的祖宗,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左右各三位皇帝,7人。
到了朱厚熜这里,恰好就是7人。他们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建文帝和景泰帝朱祁钰是不可能供奉在太庙里的!)
实际上到了朱厚熜堂兄朱厚照挂掉这里,太庙里就应该移走一位给朱厚照腾位置了,而现在朱厚熜登基后,把老子兴献王抬成了睿宗不说,还打算让他进庙,这就比较尴尬了,加上朱厚照,就意味着要移走两个。
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说,朱棣距离嘉靖最远,极有可能是被“祧”走的对象,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了,朱厚熜不敢这么做啊。朱棣跟他一样也是藩王起家最后做皇帝的,只是朱棣靠的是武力,朱厚熜凭的是运气,把朱棣移走,貌似这样一来是不是代表藩王做皇帝的身份天然就要矮一截。
于是朱厚熜发挥聪明才智,首先是把在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给移了出去,这样一来、太庙就空出一个位置来,按道理来说,应该先把朱厚照放进去,毕竟自己的位置是从朱厚照这里继承的,不让人家进太庙说不过去,但老爹的身份也要搞定,光是个睿宗的庙号,而不进太庙这不是开玩笑么?
于是,朱厚熜再次发挥聪明才智,按照继承制度而言,朱棣并不是帝国承认的法定继承人,他武力推翻了太祖指定的世系继承人,自己当了皇帝,相当于是开创了新的世系,所以把他抬成祖成为跟太祖一样的万世不祧之君(万世不会从太庙里移走的皇帝)也是说得过去的,于是乎,明朝的太庙正中就供奉了两位“祖”,加上前面把明仁宗朱高炽给请出去后,一下子空出两个位置,这不堂兄和老爹都请进去了,简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