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蒙古民族介绍。很有诗意~ ~最好是关于春节的习俗。
蒙古族是中国东北的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其周边省份和俄罗斯联邦。世界上大约有1000万蒙古人,语言是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中国。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是卡尔梅克人。“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部落中的一个部落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各部,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蒙古”也从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了民族名称。
婚礼习俗
[西安哈达]
献上哈达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彩礼。彩礼包括现金、衣服、布料、首饰、大米等。女方家结婚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等。钥匙由女方家保管。新娘到了男方家,新郎的母亲会拿钱去赎回钥匙,交给新娘。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用红纸把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也供女方家招待客人。
结婚那天,新郎在郎的陪同下来到新娘家迎接她,同时还要摘些蔬菜送到新娘家。按照习俗,新郎在婚礼过程中不能说话,一切都由郎陪着娱乐和谈判,直到新娘被娶回家。到了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一个人吃饭,他无法动手。他只能用食物喂新郎。等男方过来的人拿起嫁妆抬出去,新郎就可以迎接新娘出门了。
新娘留着年轻女子的发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穿着崭新的衣服。礼服是尚青和黑色,礼服的蕾丝花纹和外套的高领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人很像。新娘佩戴的一个小挂件,在欢送会上由一个孩子保管。新娘由舅舅抬上轿子,由弟弟陪着去男方家。新娘上了轿子,会哭着表示舍不得离开家,一路哭到进洞房。
新娘进男方家大门前,要烧喜神纸。进了大门之后,要劝她别哭了。进入洞房后,她要摘下新娘的红头巾,交给正房。吃饭时,让新娘一个人在洞房吃饭,新郎给新娘添饭。那天晚上,姑娘和小伙子来庆祝,家里欢声笑语。
第二天,新婚夫妇会回到女方家,同时会在女方家祭天拜地,祭祖。同时,他们的公公婆婆会给新郎一个银手镯。从女方家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遇到谁,新婚夫妇都要鞠躬。回到男方家里后,还会祭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我去了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同下,带着猪头等供品和食物,去了男女双方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生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现在结束了。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外地停留。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再婚,原配妻子不能再婚的习俗。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成为新趋势,但蒙古人的离婚率很低。
民族概况
蒙古人自称“蒙古人”。“蒙古”这一名称在《旧唐书》和《契丹国志》中记载较早,意为“不灭之火”。外号:“马背上的人”。蒙古族起源于埃尔贡流域,历史上被称为“吴萌石委”和“蒙古”。
世界上大约有10万蒙古族。
中国蒙古族人口为5810000 (2000年人口普查),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六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在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鄂温克族(27000人)和土族(240000人)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
蒙古总人口约为280万(2006年7月为265万),其中80%为哈萨克族。
俄罗斯大约有90万蒙古人。西伯利亚有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鄂温克族(被认为是俄罗斯境内蒙古人的一个分支)(俄罗斯境内约3万人)、惠拉特族(包括卡尔梅克17万人)和杜尔伯特(D?rbed).
此外,分布在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哈扎拉人(近400万人)可能是蒙古人和中亚其他民族的混血后裔。
其中云南有1.3万人,居住在通海县孟新乡,分为中村、下村、白鸽、焦一湾、陶家嘴五个自然村。他们是元初随忽必烈汗离开云南的蒙古人后裔。通海蒙古族从祖国西北的大草原来到岐狐脚下的湖畔和云南高原的凤山脚下,距今已有740多年。700多年来,我们同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以自力更生、民族团结的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把齐鲁湖畔、凤凰山脚下建设成了鱼米之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依赖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目前以养殖为主。蒙古族善歌善舞,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欢摔跤。蒙古蒙古包和乐乐车是他们游牧生活中的伴侣。
语言: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乌拉特、巴尔胡布里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目前常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14世纪初,原始文字经蒙古学者查格依·沃斯尔改造,成为通用的蒙古语。云南的蒙古族会说彝语和汉语,他们的蒙古语大致可以和北方的蒙古语沟通。
蒙古语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蒙古秘史》等经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食被列为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医学发明。
习俗禁忌
(1)礼仪交流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在迎宾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一种礼节。献哈达时,主人伸开双手捧着哈达,唱着吉祥的祝福语或赞歌,夸大了尊敬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转向接受哈达的客人。客人要站起来面对敬酒者,专心听敬酒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客人要微微前倾,献哈达的人会把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客人要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向献哈达的人表示感谢。
茶水服务:当去牧民家或旅游景点时,主人或服务员会先给客人一碗奶茶。客人要微微起身,用手或右手拿起。千万不要用左手拿起它,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当主人或服务员倒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茶,请用碗边轻轻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马上就会明白客人的意图。给客人敬茶是一种高贵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的历史上,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在交际中还是在家里,在旅途中,还是在其他一切场合,茶都是娱乐品。客人来家里时,茶是不可缺少的款待。所以牧民照例给客人奉上一碗奶茶,然后主人端上炒饭和一碗奶油、奶豆腐、奶皮。
敬酒:倒酒是蒙古族对待客人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酒是食物的精华,是谷物的结晶,献上最珍贵的食物是为了表达草原牧民对客人的尊重和喜爱。通常,主人将酒倒入银碗、金杯或牛角杯,搁在长长的哈达上,唱一首感人的传统蒙古祝酒歌。如果客人拒绝喝酒,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蔑视,不愿意真诚对待主人。客人要立即接住酒,将无名指蘸酒,指向天、地、灶的方向,以示对天、地、火神的尊敬。不要舍不得喝,而是要摸摸嘴唇,表示你接受了主人纯洁的友谊。然后身着民族服装的家庭主妇带来香浓的奶酒招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仪。主人会用诗意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美酒,这是我们民族传统美食的精华,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善良和深情。”
祭神:蒙古族的仪式和宴会中有祭神的习俗。根据蒙古风俗指南,厨师将羊切成九等份的肉,“第一份为天,第二份为地,第三份为佛,第四份为鬼,第五份为人,第六份为山,第七份为坟,第八份为水陆神,第九份为帝”。祭天把肉扔在蒙古包上面;献祭的土地被扔进火里;在神龛前供奉佛像;祭鬼放在袋子外面;祭山是挂在圣树的枝头,祭坟是祭这个民族的祖先。放在袋子外面,扔到河公园祭祀水神,最后祭祀成吉思汗,放在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萨满教,萨满教崇拜许多神灵。后来,喇嘛教这一蒙古族信仰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将许多神灵纳入了喇嘛教的轨道。
好客: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里的访客要热情,不管是熟客还是陌生人。首先奉上香浓的奶茶,端出一盘盘雪白的奶皮和芝士。喝完奶茶,主人会奉上醇香的奶酒,邀请客人喝盛夏的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抓肉招待客人,也有一定的规矩。比如用有四根长筋的琵琶吃饭;牛肉配有带半根肋骨的脊骨和一根肥香肠。婚前或婚后,女孩回娘家用羊胸脯肉请客。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都是给后辈和小孩吃的。在喜庆的日子里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摆一张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老有所依,尊老爱幼。去蒙古牧民家做客,遇到老人要问候。不要从老人面前经过,不要坐在他的上位,不要未经允许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时,应称“您”,不准以“您”相称或直呼其名。看到牧民的孩子不要吼,更不要打。不要在家人面前谈论孩子的身体缺陷。对孩子好,对孩子好,被认为是对父母的尊重。
歌唱:蒙古族人的劝导往往是用真诚的歌唱来表达的。唱歌和劝说是同时进行的。往往是一个主唱之后,大家举杯一起唱,然后大家一起欢呼。所以很多时候,酒都是满的。歌唱有仪式性、即兴性、一人或数人、合唱性,其唱腔往往酣畅淋漓,彻夜不眠。待客之道:蒙古族有重视待客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
选择猎狗:蒙古族有猎狗的习俗。所以他们很重视选择一只好的猎犬——“泰格”,也就是阉割过的短毛精品狗。在选择和饲养猎狗时,要注意好的品种,即选择腰长、尾巴长而对称、听觉敏锐、视觉敏锐、行动敏捷、奔跑速度快的幼犬作为猎狗。
问候:见面时互相问候,即使是陌生人;同行和熟人见面,一般都会问“赛白奴”。如果遇到长辈或初次见面的人,要问“何赛白奴”。招待路人是蒙古人的传统美德,但是在蒙古人家里做客一定要尊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坐在地毯上围着火炉,但火炉的西面是主人的住处,主人不坐的时候不能随便坐。客人一般喝主人送的奶茶,不喝是不礼貌的;主人要求乳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果不方便多吃,就吃一点。
(2)蒙古族命名习俗
男性名字的特点是:
一是根据民族心理习惯命名,如帖木儿、格色尔、巴特尔等。
二、根据长辈的期望命名,如:吉亚赛音(好运)、巴贾德(喜悦)、白音(富足)、吉日格勒(幸福)等。
第三,根据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如宾塔(50)、吉仁台(60)、大冷(70)等。
4.以勇敢的动物命名,如少布(鸟)、巴拉(虎)、华(狼)、阿布朗(狮)、布日古德(鹰)等。
5.给自然事物命名,如鲁超(石头)、阿格拉(山)、牧仁(河)、塔拉(原野)等。
女性命名的特点是:
第一,以明亮的星星命名,如那仁(太阳)、萨仁(月亮)、奥登(星星)、那仁·高娃(太阳很美)、萨仁·高娃(月亮很美)等。
二是以美丽的花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齐格(花)、那不其(叶)、海棠等。
第三,以珠宝玉石为名,如哈斯(玉石)、塔纳(珍珠)、阿拉坦高娃(美如黄金)等。
第四,以理想的名义,如秦丝(聪明)、乌云(聪明)、高娃(漂亮)、斯琴高娃(漂亮又聪明)等。
按照这种方法,蒙古族妇女的名字可以分为很多种。现代蒙古语名字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名字前缀,所以只是名字,不应该理解为名字。有姓氏前缀的人很少,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骑马和驾车靠近蒙古包时应避免骑得太快,以免惊扰畜群;如果门前有火或挂有红布条之类的牌子,说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外人禁止入内;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忌红白,办喜事忌黑黄;避免在火盆上烤脚、鞋子、袜子、裤子;参观寺庙时禁止吸烟、吐痰和触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声喧哗,不得在寺庙附近狩猎。
火禁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辟邪的圣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止在炉子上烤脚,更不要在炉子边湿靴子和鞋子。不要跨炉,或蹬炉,不要敲烟袋,扔东西或往炉子上扔脏东西。不能用刀挑火,不能用刀往火里插,不能用刀从锅里取肉。
水禁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不要在河里洗手、洗澡,不要洗女性的脏衣服,不要往河里扔不干净的东西。草原干旱缺水,靠水草放牧,没有水就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重保持水的清洁,以水为生命之源。
(3)婚礼习俗
[西安哈达]
献上哈达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彩礼。彩礼包括现金、衣服、布料、首饰、大米等。女方家结婚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等。钥匙由女方家保管。新娘到了男方家,新郎的母亲会拿钱去赎回钥匙,交给新娘。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用红纸把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也供女方家招待客人。
结婚那天,新郎在郎的陪同下来到新娘家迎接她,同时还要摘些蔬菜送到新娘家。按照习俗,新郎在婚礼过程中不能说话,一切都由郎陪着娱乐和谈判,直到新娘被娶回家。到了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一个人吃饭,他无法动手。他只能用食物喂新郎。等男方过来的人拿起嫁妆抬出去,新郎就可以迎接新娘出门了。
新娘留着年轻女子的发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穿着崭新的衣服。礼服是尚青和黑色,礼服的蕾丝花纹和外套的高领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人很像。新娘佩戴的一个小挂件,在欢送会上由一个孩子保管。新娘由舅舅抬上轿子,由弟弟陪着去男方家。新娘上了轿子,会哭着表示舍不得离开家,一路哭到进洞房。
新娘进男方家大门前,要烧喜神纸。进了大门之后,要劝她别哭了。进入洞房后,她要摘下新娘的红头巾,交给正房。吃饭时,让新娘一个人在洞房吃饭,新郎给新娘添饭。那天晚上,姑娘和小伙子来庆祝,家里欢声笑语。
第二天,新婚夫妇会回到女方家,同时会在女方家祭天拜地,祭祖。同时,他们的公公婆婆会给新郎一个银手镯。从女方家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遇到谁,新婚夫妇都要鞠躬。回到男方家里后,还会祭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我去了祖坟。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同下,带着猪头等供品和食物,去了男女双方的祖坟。回来后,新娘生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婚礼现在结束了。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在外地停留。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再婚,原配妻子不能再婚的习俗。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成为新趋势,但蒙古人的离婚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