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对摩梭湖了解的多一点

(转发)供你参考泸沽湖位于云南丽江地区的宁蒗县永宁乡,从丽江出发约七小时的山路。相传十三世纪忽必烈率大军平定大理,在高原赫然发现美丽如画的泸沽湖,村民更是恬静祥和、自得其乐,遂起名为永(远)宁(静)。纳西族导游舒小姐告诉我们,摩梭人比纳西人高大(尤其是女子),而且摩梭人的鼻子很有特色,几乎都又高又直又挺。这可能与摩梭人特有的走婚制有关。摩梭人把生日视为母亲受苦日,13岁时的成年礼是他们在世最重要的个人节日。成年礼时,女子靠右柱脚踏大米(代表耕作劳动、料理家务),男子靠左柱脚踏猪膘(代表出外狩猎、闯荡江湖)。从今往后,她(他)们成了家庭中的正式成员,而且可以恋爱了。按照摩梭人的习俗,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双方终身各居母家,俗称“走婚”。孩子出生后要摆“满月酒”,各家村邻都前去祝贺。这是摩梭人婚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把孩子公开化、合法化,从此男女不能再堂而皇之与其他人走婚。当然,如果双方感情转淡甚至破裂则可“拜拜”,各自再找意中人。舒导还教大家学唱《泸沽湖情歌》,这是一首歌词、曲调都十分优美的对唱。汽车在海拔近3000米的盘山公路上奔驰,突然,在蓝天白云、群山翠绿之中跳出一潭湖水,泸沽湖到了!我们鱼贯而下,争睹泸沽湖全景。泸沽湖四面环山,在阳光照耀下,湖水纯蓝,湖面如镜,50多平方公里的湖域中镶嵌着几个小岛,倒影清晰迷人。好一个人间仙境!我们环湖而行,到达了目的地——落水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摩梭寨子。登上色彩斑斓的游船,两个衣着艳丽的摩梭女子为我们划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数十条游船穿梭往返,场景热闹非凡。泛舟湖上,沐浴着和煦微风,品尝着甘醇湖水,极目远眺,心旷神怡。70年代宁蒗至永宁的车路开通后,泸沽湖的旅游业开始起步。1996年政府在落水村建成“摩梭山庄”,以接待日益增多的游客。但是大多数游客到泸沽湖,主要目的不在湖光山色,而在摩梭母系风情,故多数人情愿住在摩梭人开办的家庭旅社,期待对摩梭文化有一种亲身体验。我们也不例外,下榻在落水村的“摩梭饭庄”。这是一座四合院,***有三层,全部用木头建成(当地人称为“木楞房”)。临街底层出租,经销这里的山珍海味、手工艺品等,其余的房间除少量自用外,全部用于接待游客。客房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卫生设施,只放了两三张简易床和一张写字台。房间之间也只是“一板之隔”,隔音效果可想而知。可能是初来乍到,对摩梭人的一切充满新鲜好奇的缘故吧,晚餐大家也吃得津津有味。摩梭人端上他们招待佳宾的特色菜——猪膘肉,膘厚至少一寸,大家望而生畏。我是敢于尝鲜的,挟起一块送入嘴中。噢!清香可口、肥而不腻,一股惬意感由口中向全身扩散。很快,满满一盘猪膘肉没有了,连平时不吃肥肉的一些女同志也连吃了三四块。从厨师处得知,他们全家***有15人,其中有5个舅舅,最小的25岁,至今未婚。这个饭庄可容纳近百名旅客住宿,平时入住率为30%左右,国庆等长假期间皆客满。他家每年纯收入20多万元,在落水村属于比较富裕的。晚餐后,是“摩梭人家访”节目,我们来到饭庄主人的居所参观。这间屋子有30多平方米,一半是厨房,灶台、煤气罐、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一应俱全,房梁上还吊着猪蹄。另一半是火塘,三脚支架上安放着一只水壶,底下的炭火不时窜起火苗。旁边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估计是家中的老舅舅)。他们的小女儿及舒导介绍了摩梭家庭的一些情况。火塘代表着家庭、氏族、祖先与宗教,是摩梭最神圣的地方,是一个母系家庭生活的心脏(故又称之为“母屋”)。每餐饭前,摩梭人要在此祭祀已逝的先祖。这里又是规矩最严明的地方,比如不能在别人面前走过、不能跨过火塘、忌用脚蹬踏火塘上方的锅庄,绝不能说一切与性有关的话。家中老祖母和老舅舅分坐在火塘右左上方,其他人按辈分与性别分坐两旁,年长者在上方,年幼者在下方。为了发展旅游业,现在规矩有所放宽,允许游客参观,也允许游客坐在祖母、老舅的位置上。火塘的火永远不能熄灭。我环顾母屋,四壁的木头被熏得乌黑乌黑。夜幕降临后,我们前去观看摩梭人的篝火晚会。晚会设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中间燃着直径约2米的篝火。火借风势,熊熊燃烧。起初,一个摩梭小伙吹着笛子,20多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摩梭青年男女边歌边舞。后来,有几位游客上前,与摩梭青年手拉手地跳舞,围着篝火转圈。渐渐地,这支队伍像滚雪球似地逐步壮大,看台上几乎都空了。篝火越烧越旺,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走出晚会现场,我们仰望天空,突然发现这里满目星光,十分明亮。尤其是那颗北斗星,特别耀眼。有人立即表示,下次要把孩子带来,在高原上观天象,看北斗。泸沽湖的夜晚是迷人的,又是短暂的。为了抓紧有限的时间解读摩梭人,翌日凌晨5点多我就起床了,这时东方已微微吐白。我顾不上洗漱,立即背起相机直奔湖边,想用一个现代都市人的眼光观察泸沽湖,感悟摩梭人。一个多小时里,我匆匆拍了泸沽湖晨景、摩梭男子捕鱼交易、摩梭老人绕着玛尼堆顺时针转圈祈祷、青年女子背着篓筐上山、男子马队整装待发、天真活泼的儿童在木楞房前玩耍……要看、要拍的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