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朱元璋是如何治理蒙古人的?
此时,元朝并没有完全灭亡。在元顺帝的领导下,一部分元朝宗室官员和蒙古军民退守北方,建立了北元政权,继续与明朝对抗,另一部分则成为明朝政权下的蒙古人。
正如《蒙古的起源》一书中指出的,40万蒙古人中,只有6万人能够逃脱,另外34万人被困。
但后来,许多随元顺帝北撤的蒙古贵族和官僚分批脱离了北元政权,在南方加入了明朝。
除了蒙古统治者内部矛盾,北方地区经济水平不如中原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灵活的民族政策。
那么元末明初朱元璋是如何治理蒙古人的呢?事实上,它采取了妥善安置和安抚的政策。
本文从朱元璋对蒙古政策的变化入手,谈朱元璋绥靖政策的具体措施,进而谈这一政策的影响。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朱元璋对蒙古政策的转变。
先迁句容,后迁泗州,与父世贞,后迁濠州中直,生四子。(明)太祖也在他的季节。“明史?班杰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的皇帝,但这个人似乎是天生的皇帝。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说,没有人天生就是皇帝,朱元璋只是生逢其时而已。这个我不否认,但是为什么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而不是别人?
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说朱元璋。朱元璋起于元末农民起义。当时中原有陈友谅、张士诚等多股势力,是不可忽视的割据势力。
但朱元璋最为足智多谋,最终吞并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平定江南,随后开始北伐元朝,建立明朝。
北伐初期,朱元璋的野心是彻底推翻蒙古政权,这自然是对蒙古人的打击和驱逐,就像《元史》中记载的朱元璋在“求元北伐”中的口号是:驱逐路虎,恢复中国,建立清白的历史,救济斯里兰卡人民。
这篇杂文里没有朱元璋向蒙古人求情的迹象,但是他在朱元璋北伐中取得了成功,在他攻占元朝之后,这种打击和驱逐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随着众多蒙古贵族退出中原舞台,朱元璋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对抗和推翻元朝的统治,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政权。
但此时对朱元璋威胁最大的是元顺帝领导的北元政权,因为元顺帝迫于明军的压力,主动退出了元朝。也就是说,元顺帝的军事实力并没有耗尽,北方本来就是蒙古人居住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北元反明的可能性。
* * *元政权的事情。
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朱元璋不得不改变对蒙古人的管理策略,而朱元璋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自宋云末年,帝命真人入大漠中国,独霸天下,父子孙子百余年。明太祖的记录
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都自称正统,统治近百年的蒙古人也不例外。北方从漠北撤退后,他们还在想着恢复大元。朱元璋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减少蒙古人的敌意,朱元璋承认了元朝在中原的正统地位。
如上所述,朱元璋多次强调,朱元璋认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因时而变的。至于是不是正统,不是民族,而是能不能接受和相信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只要能,就是正统。
朱元璋此举可谓极高,既让他的明朝有了名分,又承认了元朝旧人的正统身份。正如《明太祖实录》所记载的,我(指朱元璋)是世界的主人,我与外国人关系融洽。虽然我的姓不同,但我的话是一样的。
为了使蒙古人进一步认识自己,朱元璋多次公开称赞元世祖的功绩,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寺庙来祭奠他。他说:袁一直善待祖先,混遍天下,宽恕爱人。
此外,朱元璋还很尊重元朝的贤士大臣,对坚决不肯向明朝投降的福寿等人大加赞赏,这无疑增加了朱元璋的?场景?并进一步让蒙古人认可推翻元朝的始作俑者。
朱元璋对蒙古人的具体政策。
以前皇帝得天下,大有作为,你一定要广泛展现他的善良和信任。虽然是敌人,但他也接受并利用了。于是,天地量就成了一个混业。明太祖的记录
明朝招安蒙古人的政策是在朱元璋夺取元朝首都后确定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明朝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一政策,但朱元璋怎么可能向朝臣妥协呢?很少有人能改变他的信仰。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在说服朝中大臣方面也是有理有据的。比如上面的记载就是朱元璋的观点,即他以自己的名义执行前王的政策,并宣扬要广示善意和信任,以百姓的安危为重,不能只看自己所怀的仇恨。
也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朱元璋对蒙古发起了大规模的呼吁,当然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投降明朝的蒙古人,不管是被俘的还是主动投降的,都是肯定的。
比如李文忠在应昌大捷俘虏了元政权中的数百名国王官僚,朝臣认为应该举行仪式以显示朱元璋的威望,但朱元璋不这么认为。他问道?礼部名单显示,北方来此尝官元者,不准说恭喜?。
此外,朱元璋还邀请了与明朝为敌终身的蒙古将领,以礼相待,为他们争取。比如北元政权的顶梁柱,朱元璋写了七封信劝他归降,立他的妹妹为秦公主,并多次公开称?一个绅士?。
其次,对投降的蒙古人给予优厚的物质待遇。
朱元璋不仅肯定了蒙古人的身份,而且对投降的蒙古人也给予了优厚的待遇。只要投降了,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人数多少,都得到了奖赏,生活也得到了妥善安排。
甚至会分配到房子里,按时发放粮米财物,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九年九月,河北大坦达达有55名奴隶前来投降,给他们的三等衣差。
第三,给投降的蒙古首领官衔,以便他们能在明朝做官。
朱元璋意识到,在蒙古人中,首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拉拢这些首领,朱元璋在给天下人的上谕中说,只要蒙古的首领下来,都是根据他们的能力选官的,也就是说,只要他们带领百姓回来,就只会被使用(出自《明太祖实录》)。
这导致很多投降的蒙古人在明朝当官,甚至有人与明朝发生了激烈的对抗。但朱元璋并不在意这些,所以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
最后,投降的蒙古兵被编入军队,受到优待。
由于蒙古士兵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朱元璋也主张投降的蒙古士兵?把卫生所充实到部队?。
明军攻陷元朝后,曾随北伐军留守。起初,它设立了六个警卫队守卫北平。到洪武八年,北平都司辖区发展到18禁卫,禁卫数量的迅速增加显然与蒙古兵的收编有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编入驻军的不仅仅是蒙古士兵,还有其他加入驻军的人,包括色目人、山后人等等。
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还实行了更为人道的政策,即加入鞑靼人和边防军作为军队,排除没有男人的人服役(《明太祖实录》)。
这些投降的蒙古士兵有的甚至被委以重任,受到优厚待遇。当然,他们也有责任,主要是两个方面,即驻军和征兵。
这些职责与明朝士兵的职责没有什么不同。正是由于这种无差别待遇,加入明朝的蒙古人才极力为明朝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明朝的对外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入党的蒙古人都是忠诚的,有的投降后又造反了,朱元璋也采取了两个措施:
此类事件将被坚决制止。《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明军入侵元朝后,陈元蝶恋花等几个留在元朝的人被迫向明朝投降,但后来他们又和自己的同僚如金刚怒等人合谋,结果暴露了,全部斩首。
采取切实措施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蒙古叛逃者中再次发生叛乱,主要是在前往内地的途中,叛逃原因多为被迫迁移。因此,朱元璋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措施,即将愿意南下的人送往京城,不愿意去的就地安置,以减少和避免叛乱。
也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用绥靖政策来拉拢蒙古人,但他对蒙古人从未放松警惕。一旦他反叛或密谋反对他们,他就会用最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击。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帝王战术真的很厉害。
朱元璋绥靖政策的影响。
我的祖先开始,虽然不分阶级招贤纳士,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明代蒙古族汉族史料
在朱元璋绥靖政策的影响下,大量元朝前大臣携家眷加入明朝。据史料记载,仅洪武二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蒙古人(包括贵族、大臣、平民)南下。如上所述,是对明朝朱元璋的严简政策的高度赞扬。
据统计,明初接纳了数十万从元朝归国的官兵和自愿内迁的北方民族首领,并由明朝廷妥善安置。
加入明朝的蒙古人经过与汉族多年的交流和接触,逐渐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再加上明朝朝廷提供的生活保障,大部分蒙古人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这也让朱元璋和明朝进一步得到了蒙古人的认可。
可以说,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朱元璋赢得了大部分蒙古人的民心,达到了瓦解元朝残余势力、化敌对势力为己用的目的。正是由于大量蒙古人的倒戈,加速了北元政权灭亡的进程,对稳定明朝北部边疆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如《朱元璋蒙古观探析》中所言:“(朱元璋的怀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减少了明朝蒙古人对汉族政权的反抗和对抗,有助于迅速稳定秩序。这一做法也有效改善了蒙汉民族关系,为明朝皇帝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