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个成都巷子的名字
一、一水巷:在城东,因临近南河,为供给城内饮水,旧时有水车、水担由此出入,源源不绝,故以命名。明代在街口,设有铁铸水门,以备关城防御之用。同此巷命名含意相同的,还有二水巷、水巷子等。
二、一环路:解放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人民政府逐步沿成都城郊四周修筑了环行公路,命名为一环路。沿公路两侧建成栉次鳞比的新兴工业区,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二环路、三环路亦以此类推。
三、东、西二巷:在城中展览馆后门外。原皇城后门命名后载门,门外由南向北为回民聚居小巷,使名东、西一巷,二巷……清代中叶,小巷合并成街,唯东、西二巷仍存。
四、三多巷:旧时以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词。语出《庄子?天地》篇。以此命名为祈祥祝愿住户平安如意,多福多寿与此命名相同的还有三多里。
五、三桂街:以街中植有三株桂树命名。
六、三圣街:旧时供奉刘(备)、关(羽)、张(飞),建有祠庙,街亦得名。另有三圣祠街,为道教建立的供奉三霄(云霄,琼霄,碧霄)娘娘祠庙所在地。
七、三元街:由此派生出三元正街、横街、河街和三元巷等。因清代在此有道教的三元宫而得名。道教称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为上、中、下元节;又称天、地、水,为三元,为万物之宗,故立宫祭之。现庙废街名犹存。
八、四维村:旧时以礼、义、廉、耻为治国之四纲,又称"四维",为道德观念。语出辅佐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管仲《管子?牧民》。
九、三道街、四道街:在少城长顺街旁,原为满族兵丁胡同,依顺序为一、二、三、四……道街,现只存三,四道街名称。
十、五福街、五福村:旧时以福、寿、富、德、治终命(不遭横死)为五福,以此命名表示祝愿祈祥。五世同堂街的得名源于清代乾隆时此街有张姓之人,考少五代同堂,乾隆认为这是吉庆,亲笔题词,四川地方官吏前往祝贺,蹭有"百岁老人"匾额。街亦因此得名。
十一、九如村:诗经《小雅?天保》中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的意思。
十二、九思巷:原名九寺巷。《论语?季代》中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恩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是指待人处事应有的品得,以此命名含有君子自谦和警已之意。
十三、九龙巷:九龙壁是旧时皇帝发源、巡幸、驻足地点的一种建筑,是天威皇权的象征。北京故宫就有九龙壁。佛经上也有龙生九子,领管天下水系的说法。集九龙于一壁,更是显示皇帝是"真龙天子"的标志。有人望街生义,以为这里距皇城不远,大概过去建过九龙壁。成都从来不是中央天子登基之地,更未成为统领全国皇族的首都,故从未建筑过九龙壁。这条街不在皇城内,得名与皇帝皇族无关.皇城在明代住有藩王,但限于封建礼制,不敢建龙壁。在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建成都定街名时,以传说在金河、御河之水下,有龙潜伏,守护御河之龙在九龙之中又数老九,故命名御河旁的小街为九龙巷。另一说,在此街原有九壁村,命名时沿用九壁之名。
十四、十一街:抗日战争后,成都人口激增,南城外扩建,按序数命名有十一街、十四街、十五街、十七街,并派生出有对应名称的巷等。
十五、十二桥街:在城外西南角。1935年前后,刘湘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时,将南打金街口城墙拆除,城外坟地铲平,跨江建有十二桥格的木桥,桥虽不大,却要大吹大擂记功,在桥头荆石题字,说扬州城外有二十四桥,流韵于唐宋文人之笔。今建此桥,仅得其半,亦可平分扬州明月,故号十二桥。桥头新建街道命名十二桥街。
十六、东城根街:打开成都地图,会看到一个奇怪现象:在城西会有东城根街,城中会有月城街,东西顺城街,再一查,西城区还有东城拐街,东垣街等,东城又有以西方命名街道,南、北城有的街的方位又名为北、南。这就应联系八、九十年前的成都城市规模才能谈得清楚。二十世纪初,成都四周有高壁城墙,以后陆续拆除,现仅新南门留有一段明城作为重点文物古迹保留下来,但其规模可以从地图上见其端倪,其轮廓大体是正方形,有"穿城九里三"的说法。在靠近城墙处命名街道时,自然有的就与城字沾上了边。城中心以现省展览馆为中心,筑有面积约3-4平方里的皇城,内有宫殿,外筑城墙,沿城墙就有顺城街、月城街等街名。成都城内西南角,又筑有满族官员兵丁居住的少城。沿少城城墙就有了东城根街等街名。沿皇城,少城有金河、御河及城内排水大沟等流过,于是就有了东、西华门街,东、西御河街,金河街,东、西龙须巷,东、西沟头巷,西城角边衔,西城巷等名。正由于成都是城中有城,城墙多,依城为名的街也不少。
十七、东、北通顺街:在城北靠原城墙处。旧时,城墙外是开阔地,不许建屋架房,再外是护城河,河外再建街道住房。城墙内也是一片开阔地,便于守卫城防时聚集兵士、储存兵器弹药拍食,设立营帐锅灶。辛亥革命后,靠内城墙一带逐渐为市民建屋占据,堵塞交通。后拆房辟街,故取名通顺街。
十八、青龙街:古代神话传说。仙人居住天空星宿上。在北半球东方,有角宿、亢缩、氐缩、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七个星宿组成龙形的东方天神。古代又把青、赤、黄、白、黑称为正色,代表东,南、西、北、中央五个方向,所以,东方为龙,称为青龙。后代道教把青龙、白虎、朱雀(红鸟)、玄武(黑龟或龟蛇台体),合称四方之神。又按《札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因此,左边方位一般是以青龙作为代号。传说前蜀皇帝王衍在乾德元年(919)在成都城内西北角修有亭台楼阁,常住其内。由于他是皇帝,住地外面可以用四方四神命名,故取了青龙、白虎等地名。以后街道多次遭受兵燹,白虎衡名似为不吉,故宋以后续建城市时未予恢复,仅青龙街留传下来。另一说为;过去在墨池(现十三中学)附近,有人见青龙从天而降,至墨池化为美女,因建龙女柯以为纪念。后此街命名为龙女祠街,又改为青龙街。
十九、东华街:位置在皇城东华门处。皇宫各门名称,均按一定礼制定名,东方日出为华,所以取名东华门,街依门而定名。
二十、千祥街:原名监墙街.因旁边为署前衔.为明清时代的成都县衙及其监狱.居住于此的人嫌街名不吉,谐音千祥,得以留名。祥,表示吉祥、吉利。千,泛指多数。类似的还有万福街。取其吉利多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