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台湾省的民俗吗?
出生仪式
高山族人非常珍惜自己的孩子,泰雅族人认为“孩子是上天赐予的。”对于孩子的出生和取名,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婴儿出生后一般都要洗澡。平埔族认为神仙、观音、三宝太监在江河中洒了圣药,给婴儿沐浴身体可以长生不老,没有灾难和疾病。而且“日后无立功,鲸为鲤鲫”,成了有为青年。婴儿出生后,培南人举行打水的仪式,第二天就把婴儿抱出屋外擦脸消灾。
一般产妇只会休息三到五天,然后恢复工作。产后第三天,陆凯人举行村祭仪式,即走出村庄两次,再转回来;北南胎儿脐带脱落后,产妇举行模拟锄地仪式,生父出山狩猎,解除怀孕禁忌。
给孩子起名是一个关键问题,给孩子起名的时间因民族而异。夏塞人因婴儿脐带脱落并举行仪式而得名。布农族人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起名的时候还要举行仪式,唱歌,跳舞,摆酒,请神,非常庄重。
高山族的名字要根据他们的祖谱来取。代代相传的名字都是吉利好听的名字,后人也喜欢沿用祖先的名字。还有一些部落从名字上区分高低贵贱。为了迎接小宝宝的到来,台湾省民间要为新生宝宝进行“三朝大典”。三朝的仪式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请接生婆从桂花心(桂花的心)、橙叶、桂圆叶中取出一块小石头,放入水中煮沸,然后用这水擦拭婴儿的身体。用橙叶和桂圆叶,代表他们的孩子子孙满堂,世代兴旺,孩子将来有勇气,有出息。
洗完之后,奶奶带着宝宝来到房子的正厅,向神灵和祖先祈祷。亲戚朋友也来祝贺,还通知了母亲的家人准备各种礼物。
满月时将为孩子们举行仪式。这一天,宝宝的头发要剃掉。然而最近,许多人在婴儿出生后24天就剃光了他们的头发。这是因为古代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父母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像24个孝子一样孝顺父母。刮毛前,将煮好的鸡蛋和鸭蛋水放入脸盆中,然后放一块石头,12便士,少量洋葱和一个鸡蛋,将洋葱压碎,将汁液倒在宝宝的头发上,将蛋黄抹在头发上,然后将头发剃掉。结石表示宝宝有头壳,健康;钱代表的是长大后非富即贵的人;洋葱能使头发浓密变黑;蛋黄可以冲走污垢。台湾省有一句话:“鸭蛋像鸡蛋,所以容易结婚,而且扯平了。”也就是说,孩子的身体大如鸭蛋,脸美如鸡蛋,圆圆的。他长大了,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婚姻。
刮完胡子,请邻居把宝宝抱到屋外,用竹竿追着鸡叫“鸡?”同时唱着童谣:“咦?,飞上山,当官;哎?,展翅高飞,少女中的冠军;哎?飞低点,我儿子快做爸爸了。”
这首儿歌只用来祝福一个男婴。如果是女婴,就唱《鹰鹰》。
满月之日,还会供奉油饭、鸡酒,祭拜神佛、祖先。按照习俗,娘家的兄弟们也会送“头尾”,也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的所有衣服。其中有衣服、帽子、鞋袜、银牌、金锁、脚镯、手镯。这些礼物也可以在生日和生日的时候送,但是在“做满月”和“做生日”的时候礼物最丰富。如果是男孩,礼物更多。
孩子四个月的时候,还是要“做四月天”。与其他日子不同的是,这一次要准备祭品,“红桃”、“红龟糖”、“酥饼”,祭神祭祖。亲朋好友还是会送礼物的。这一天主要是举行“收寿”仪式。“接受圣诞节”意味着收集圣诞水,并祝愿孩子们长大。家里要准备12(或24或48)个酥饼,用丝线或黑丝线串起来。亲戚朋友要说几句吉利的话,给孩子嘴里塞个酥饼,说:“明年生个孩子吧。”
说到给孩子“过一岁生日”,除了一般的祝贺之外,还要让孩子选择物品预测未来,意思和大陆的“抓周”一样。也就是说,把12的物品放在正厅的神桌上,让孩子去神桌上拿。第一个拿到的代表孩子长大后从事的职业或者生活条件。比如先拿一本书,说明孩子一定是秀才;拿到笔,说明是书法家;得到一个鼓槌,说明你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拿到算盘,说明他是个很好的生意人;如果你得到了白银,说明你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人;得到洋葱意味着聪明;如果你拿到了土,说明你是农民。在台湾省,为了庆祝孩子的出生,除了给亲朋好友一些点心和甜点分享他们的快乐之外,还有其他的习俗。例如,台南县永康乡西施村有一年“分饼”的习俗,这是当地特有的民俗。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是永康乡西施村、新庄子、地瓜墩、新华镇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每一个在正月二十日之前生下儿子的家庭都要给自己村子里的村民分发“水果饼”(俗称水饼)。
相传这种“分饼”的习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分饼的时间是正月二十,也是广兴宫主富歇元帅的生日。广兴宫俗称“元帅府”,是典型的福建式祠堂,王殿祭祀谢元帅府,左殿祭祀皇后,右殿祭祀土地爷。这座寺庙是四个村庄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上午八时左右,管理寺庙的炉主(由* * * *选出七人)在诸神面前以“掷杯”的方式进行唱名选举,负责向大众献祭,收取“福钱”。
所谓“福钱”,就是有“福钱”身份的人每年向广兴宫缴纳250元作为经费,分四期收取。除7月(普渡)100外,其余三个月各收50元,年满60周岁者免交。
所谓“福”,就是广兴宫的“注册”成员,只有男性,没有女性,全部自愿参加。不过一般来说,大家结婚都会主动加入,搬过来的外地人也可以加入。
在分发水饼之前,这些弄璋家庭会准备三只动物、四种水果、水饼和新的儿童服装,或者带着刚出生的男婴在位于红薯地里的广兴宫烧金,感谢富歇元帅赐予他的儿子,并祈祷孩子们平安成长,将来出人头地。
发放水饼(也叫“孝心饼”)的时间是正月二十日下午6点5438+0到3点。水饼是一种用糖糊包裹的面粉煎饼,大约1 cm厚,非常好吃。分为两种:一种是“福分饼”,有福分身份的人都有份;另一种是“大饼”,是给60岁以上的老人吃的。水饼一担成对包装,可分两箱包装,两叠叠放。上面一对贴着“加丁发财”字样的讲师,不是送人,而是留给自己吃,以求好运。
送水饼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西施、新庄仔、香树厝村,采取“送货到户”的方式,即由各庄的炉主带队,各“子户”先准备好水饼,在炉主家集合,再由炉主带队,按照祝福名单挨家挨户发放。另一种是新华镇采用的“集中收集”方式。时间是两点半左右,“童户”们陆续往家里送水饼,村民们拿着食具到炉主家门口唱饼。
分蛋糕的时候气氛很热烈,充满了欢乐,祝贺的声音不绝于耳,其乐融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
多彩的民间服装
衣服的款式和质地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居住区域而形成独特的风格,也融入了独特的审美情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台湾省高山族的服饰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民俗学者将高山族男性的服饰风格分为四种,女性分为三种。
高山族男性的服装风格一般有四种:一种是以泰雅、夏塞、北方阿美族为代表的北方风格。它的特点是用窄麻制成的无袖上衣,就像现代人穿的无扣风衣。这种夹克是用两块布缝制的,只在后背和腋下。前面部分是开叉的前襟,胸前钉了两条领带。无袖紧身衣有两种:长及膝盖的称为“露卡伊斯”,短及肚脐的称为“拉当”。这种服装只是普通服装。喜庆节日参加宴会所穿的服装是白色的,胸前和后背都织有几何图案,特别漂亮别致。
此外,泰雅族人和北方山区的男人,习惯在腰上缠一条条纹麻布作为束腰裙,遮住下体。还有斜布挂在胸前当胸衣。除了夏天,要把四条窄窄的麻布缝成长方形围在上身,在左肩打个结,就是斗篷。其造型如袈裟,配以束腰裙,颇有英雄气概。平时头上戴一顶半圆形的皮帽或者尖尖的藤帽,赤脚。夏塞人只有皮箱衣服和背心,他们没有长袍。
二是以曹人、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间型。其特点是以鹿皮为材料,上面穿毛皮鹿皮背心,外面披鹿皮披肩,也是狩猎成果的展示。这种鹿皮背心一整背两前,胸前敞开,飘逸,很有气势。除了背心和披肩之外,胸前还挂着一个方形的胸袋,作为胸部,用几何图案编织而成。这种胸包既有装饰性又很实用。可以装槟榔,烟斗等零碎东西,很方便。他们还在腰间挂一个折叠成三角形的腰包,用正方形的斜纹布遮住下体。节日里的装扮,加上斜绣胸,腰间挂一条黑布裙。去打猎或者去参加盛会的时候,也要加鹿皮袖和裤子。曹操笔下的老人们的“礼服”更是隆重。他们往往穿着一件内红外黑的长袖外套,头戴皮帽,脚穿雪鞋,显得十分端庄威严,有的人更是以一个政府官员的派头赶去参加国宴。
第三种是以排湾族、北南族、汝凯族、南阿美族为代表的南方型。其特点是双排扣长袖上衣,背心式上衣,腰部有半腰裙,或宽腰带,两端垂下作为前裙。无论是马甲形的上衣,还是双排扣的长袖上衣,这些民族的人都喜欢在衣服的袖子、衣领、腰身、下摆上镶上细细的花边和精致的图案,刺绣水平也是出神入化,具有鲜明多彩的南方特色。
排湾族和沛南贵族以豹皮为披肩,豹牙鹿角为冠,穿彩色或绣花棉裤。平民只用黑布裹头,赤脚,不穿鞋。
第四是蓝雨岛上的优雅之美。由于生活在海上,加上气候炎热,这里的男人通常只穿一条宽约三四英寸的厚布制成的丁字裤来遮盖下体,除了偶尔穿双排扣夹克或植物纤维制成的背心外,很少穿其他衣服。为了躲避炎热,人们经常在头上戴一顶藤盔或木盔。
高山族的女装比男装更精致漂亮,装饰也更复杂。因为地域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首先是苏雅人、人、曹人、阿梅人的短袖、长袖风格。最上面,是一件长袖短外套,一条长裙围在腰间。泰雅族和人穿单裙,曹人穿左右双裙,排湾人、培南人和南方阿美族穿长硬裙。苏雅人、人、曹人、阿妹等妇女还在胸前挂一条斜腹带,看起来像汉族妇女的中国式胸衣。除了短裙长裙,各族妇女都穿过膝裤遮住小腿。
二、布农、鲁凯、排湾人的长衣长裙。上面是窄袖、长袖、绣花肩袖、围裙、过膝裤的长衫,头上缠五尺黑或红布,称为老壶。“赤脚不穿鞋。
三是雅美的裸体画风格。上身往往只穿一件背心,下身只穿一件腰布。冬天的时候,用方巾把身体绕在左肩上,在左肩上打个结,非常简单。戴着木屑做的八角形头盔,没穿鞋。
由于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山区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
古朴典雅的人民纺织技术是高山族中最发达的。他们使用横机,这是一种简单的编织方法。他们将外面的彩色羊毛或棉花编织成直线、锯齿形线、方格线、三角形线和菱形线。有红色、黑色、黄三品种,颜色特别鲜艳,很像现在流行的毛衣的织法。这也充分显示了泰雅族人的智慧。
布农族男子主要穿皮衣:头上戴一顶皮帽,身穿鹿皮背心,肩上披一条皮披肩,手上套皮袖子,腿上穿皮裤。从头到脚整个皮衣真的是远远落后现代人!曹人的鹿皮帽制作独特。由两片水葫芦状鹿皮缝制而成,具有保护大脑的作用。不用的时候一般都是卷起来用皮带固定。老人们穿的衣服是红布黑棉布做的,齐膝。女子的外套用白色棉布缝制,袖子、领口、前下摆也镶有蕾丝。腰裙用的棉布多为红色和绿色,这些棉布多是用汉字交换或购买的。
排湾族的服饰明显体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区别。一般来说,贵族的衣服要加上复杂的纹身,颜色特别鲜艳。这种差异在节日或节日里更明显。排湾族的刺绣水平也相当高,用和谐的色彩在布料上刺出精美的图案。
裴南人的衣服在男人成年和女人结婚时最华丽。男人成年后要穿五十粒扣的黑色双排扣上衣,黑色短裤,短裤前裆和裤腿上有花边。领导家的成年男性也需要穿裤子。前腿绣有红、黄、黑三色绣花线,腰间系有槟榔包,彩色装饰,类似汉族精致的水烟。他们的腰上还围着五颜六色的花带。酋长和牧师的服装上戴着带有鹰羽毛的帽子,头上和肩上有装饰性的丝带。女人出嫁时,一条花围巾折成三角形系在头上。中式胸衣用黑色或红色布料折成三角形,每边都有刺绣。下部有一个夹层口袋,放在大衣里,一直垂到腰裙,很抢眼。过膝裤是由一块方形布料做成,四周缝上带子,系在小腿上。颜色是黑色或蓝色。女巫的装扮更是复杂,可以说是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阿梅根据年龄穿不同的衣服。婴儿经常穿无袖长衣服。在青春期,男人穿短裙和紧身胸衣。这个女人穿着一件短上衣和一条短裙。成年男子有帽子、头巾、长袖内衣、无袖上衣、束腹、袖子、腰裙、腰带、裤子、皮披肩,上下穿戴整齐。女人有头巾,内衣,三角胸罩,两束腰裙,腰带,过膝裤。老年人通常穿着黑色的衣服和裤子,有些人甚至戴着绣羽冠和用绣袍和红色羽毛编织的披肩。
亚美男一年基本全裸,只用布丁字裤遮住工作。遇到节日,他们就穿上自己的野麻武器,展示自己的武功。就连女人的服装也只在腰间挂一条方巾,遮住膝盖以下5寸左右,只用一块方巾遮住胸部。她祭祀的时候头上戴着宽边帽,长袖衣服,长及膝盖,上面挂满了各种装饰品。
泰雅族妇女的编织技术在“山中九族”中首屈一指。他们可以用自纺亚麻和织一些从平地居民那里买来的彩色羊毛,织出有直线、曲线、菱形等图案的漂亮织物。他们还擅长用白色贝壳珠装饰衣服。这种满是贝珠的衣服被称为“贝衣”,非常珍贵,女孩们只有在结婚或重大节日时才会穿。目前“高山九族”大多因为布料易得而放弃手工编织,但泰雅族妇女仍以传统手工编织自己喜欢的图案,掌握非常复杂的刺绣技艺,可以绣出“十字绣”、“缎绣”、“直绣”、“贴饰”等。“贴饰”即剪贴花卉,其图案往往与泰雅族木雕相似。他们喜欢红色和白色,后来又加上黑色和蓝色,所以织出的布和绣出的衣服漂亮明亮,有时还用贝壳珠和小玻璃珠装饰。小金属片等等。衣服闪亮漂亮,吸引欧美客人出高价向他们购买这种独特的民族服装。
饰品最初的佩戴可能是因为图腾崇拜,但逐渐变成了纯粹的装饰功能。高山族各民族都很重视装饰。饰品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玻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银铜、竹筒等。装饰主要包括服装、头饰、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指饰、足饰、腰饰、冠饰等。男人的装饰比女人多,从头到脚都很完整,非常华丽。
“塔亚”和“夏塞的男人”这两个词因其串珠装饰而闻名。他们把贝壳雕成带孔的小圆珠,用麻线串在一起,水平排列,称为珠衣或壳衣。一件珍珠衣或贝壳衣,一般要用一两万颗晶莹剔透的贝壳珠,精心串珠后才能织成。还有缝在布上的珠子,叫串珠布或婴儿布,可以做成衣服,当钱用。在仪式上,泰雅和夏塞的男子戴藤帽或皮帽,用彩色牛铃装饰帽圈的下缘,耳科负责用耳棒或珍珠母制成的耳板。挂在脖子上的串珠子做成的颈带垂在胸前,臂袖用铜丝缠绕成臂环、腕袖珠链或铜链、手指戴玉环或铜环、腰珠裙、小腿腰封。女的穿着打扮也很帅气。他们常用贝铀、耳盘或贝珠做耳环,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贝项链,闪闪发光,引人注目。
由于西邻泰雅族和汉族,夏塞人的文化发展很快。他们从泰雅族那里学会了狩猎和纺织,从汉族那里学会了耕作。夏塞妇女织的布和衣服,并不比泰雅妇女织的差。他们喜欢搭配红色、深黑色和白色。在歌舞节上,青年男女所穿的民族服装,或鲜红带白花,或深黑带红白花,十分耀眼。在高山族的九大家族中,夏塞人的服饰最具特色。它的一个特点是,无论男女,都要在纯色外套上加一件“外套”,上面绣着贝珠,光彩夺目;第二个特点是男女都戴漂亮的“头带”,真的是漂亮的头饰,有的甚至还插了几根漂亮的鸟毛。节日期间,美丽的夏塞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着装。他们在背上和腰上佩戴“佩铃”,佩铃是一种漂亮的织锦(或绣棉),上面有几十个流苏,在流苏的末端系一个长长的圆柱形小银铃,在背上系一个“铜铃”。腰部,它的流苏刚好盖住手臂。跳舞时,铃铛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布农族、曹族的男子喜欢在鹿皮或羊皮帽顶上插上鹰羽毛,再披上鹿皮或豹皮,手持猎枪,显得剽悍豪放,颇有勇武之气。在节日和舞会上,男人和女人都应该穿上最新最漂亮的服装。男人把两头绣的头巾卷在头上,用发光的贝壳磨成三角形,挂在耳朵上。用贝壳和玻璃珠做成的珠子挂在脖子上或挂在胸前。曹人还用猎获的野猪牙编成红绿黄布条作为臂章。女人们把雕刻精美的鹿角戴在头上,有时还会在上面插上五颜六色的雉鸡羽毛,再加上环形的贝壳玻璃珠,十分鲜艳夺目。姑娘们还挂着用银或黄铜制成的钩形耳环,用丝线将黑珠子、陶珠子、水果、福普根串成项链挂在胸前,更是妙趣横生。
排湾族、汝凯族、北南族等民族的男子喜欢戴鹿角、豹齿冠、皮帽,象征荣誉和财富。肩带从右肩斜挂至左腰。这条肩带是在一块绣布上用银币、玛瑙、玻璃珠、铜铃等制作而成,末端挂着一个槟榔包。他们脖子上戴着一条龙飞玉制成的项链。蜻蜓玉是排湾族最珍贵的装饰品。它是一种像蜻蜓眼睛一样美丽的玻璃珠、珊瑚贝或玻璃珠,用丝线串成一条项链,其中有一颗最大,价值最高。排湾族人把这种项链戴在脖子上或挂在胸前,视为世代相传的宝物。女人特别注重头饰,喜欢用动物的骨头在头上系上彩色的丝绸,或者用布做的帽带缠在头上。帽带用各种珠子缝制,再插上漂亮的羽毛和百合花,以示地位和富贵。
阿美族的男性喜欢用贝类作为额头饰品,从额头绑到后脑勺。用黑色珠子和白贝做耳垂,或者系上小铜铃。他们胸前挂着各种贝壳和佛珠,肩上斜挂着一条织有流苏的镍带。参加盛大舞会时,腰间系铃带,腿上系小铜铃,头戴羽毛冠,手拉着手载歌载舞。场面特别温馨。女人喜欢把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缠在头巾上,用小铁钉或小铜铃装饰,插上镀银的发夹。额头上系着一条红麻额带,上面有镍贴、耳垂和鹿骨耳环,脖子上挂着一串贝壳、玛瑙珠和一条小铜铃项链,腿上系着一圈花和羊毛耳朵,十分生动感人。
雅美男人装饰有银口袋的帽子、项链和耳环,其中最突出的是银口袋,被视为家中之宝。这种银包是将银币加热后锤成薄片,再通过缠绕连接成鸟笼状,前面有一个方形的眼孔,看起来像一个帽盔。女性的装饰更是独一无二。他们喜欢把红色的贝壳和黑色的珠子串在一起,戴在头发上或者盖在额头上。他们用彩虹色的鹦鹉螺做成茧形耳环,挂在耳朵上。他们用麻绳或彩色玻璃珠和银片串在一起,或用鱼的脊神经做成项链挂在胸前。此外,他手上戴着银手镯,脚踝上戴着一长串黑色木珠和白色纽扣。
在服装和装饰上,排湾族的等级观念最为突出。贵族的衣服是深色的,如黑色、深蓝色、深紫色等。平民常用白色、蓝色,很少用黑色。贵族的衣服一般都是刺绣或者机织,平民绝对禁止刺绣或者挑织。有几种只有贵族才能穿的衣服,比如男士的豹纹大衣、肩章大衣和西裤,女士的绣花长袍、长裙和西裤等。,平民不能穿的。几乎所有的装饰品都属于贵族的特权,尤其是秃鹫羽毛饰品、豹齿帽徽章、珍珠母贝肩带、银肩饰品、玻璃珠项链、颈饰等。,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平民无权使用,也无权购买。
除了男女之间的差异,英国人还特别注意年龄和阶级的差异。男人只有十几岁的时候才穿马甲和上衣。青年服役期间对服装的限制是最严格的,只能穿无接缝的浅蓝色布腰线。服务期满后,服装限制可放宽。除了穿上衣和腰围,还有头巾和短裤。3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常用包形帽、长裙、披肩。小女孩以短外套和裙子为主,16岁以后可以加长裙,胸前口袋,后备箱衣服。因为年代不同,衣服上的刺绣也不一样,一般是十字绣。穿皮衣不受年龄限制。
台湾省民间住宅装饰
台湾省的民间常规居屋,称为“宅”或“老宅”,至今犹存,呈现出古色古香的民族色彩。
台湾省同胞中的汉族人基本上是从福建和广东迁移过来的。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他们的祖先按照闽南民居的格式建造“房子”,或者按照广东客家民居建造砖房。如果是之前来台湾省的闽南人在山区农村“安家”,他们会寻找石角山山麓,那里背负着苍白的悬崖,地势很高,前面面对着一条小溪,既能防风防灾,又能方便饮水,达到“石缝里长草,砖墙对着夕阳”的目的。
台湾省的住宅建筑是最正规的建筑,有三间大屋和五间大屋。格式以长方形宅基地为原则,左右相称,力求美观的平户型。第一,打好基础。"如果地基打牢了,它会茂盛几千年."首先,挖几英尺深,用石头、泥土和石灰填满,然后用龟甲形状的砖盖上。大屏蔽场使用矩形石板。墙是红砖做的,有钱人绝对不会用土角,也就是土坯。
房子的屋顶结构一直是两面落水的形式,房子没有背板。所以屋顶里面的水桶,窗帘把手,水桶,横梁都是露在外面的。瓷砖一般直接铺在孩子身上。屋顶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称为马背式和燕尾式。在屋顶的正面和背面,砌上各种颜色的瓷片,雕刻成人物或花鸟。房子里放了一个大红葫芦,作为“辟邪”的措施。由于砖瓦都是赭石红色,屋顶、墙壁、门窗都富有装饰美感,整个房屋色彩丰富厚重,与亚热带自然风光巧妙搭配。
小区大门入口两侧有铁锹眼,防盗防敌。大殿柱梁门窗所用木材为台湾省出产的樟木,雕花彩绘,古朴美观。屋内墙壁和廊前墙的红砖,按照砖的原有图案,排列成各种图案,与门窗的雕刻融为一体,格外醒目。
台湾省府两边都有龙,或者守卫。正殿门上挂有灯笼和天炉,用于祭祀;大殿两侧,墙上挂着寺庙祈福图。大雄宝殿供奉观音像、开光圣王、天上圣母(即妈祖神)、观世音菩萨像。桌子上有四种香炉,木燃桌(或铁桌)。
有的房子还设有“马工”厅,厅前门上挂着门神画像,厅门上方挂着“孝老老实实”等各种横匾。在台中市南区大渡山一带,有一种“同安厝”。都是用土角,只有门框是红砖做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圆形的狮子标签挂在门上以辟邪。
祭祖
台湾省原住民认为,宇宙和地球是由无数超自然的、无形的“神灵”主宰的。不同地区的原住民对“精神”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北方的原住民认为一切生物都有灵,但只有人的灵才能有神力;南方的原住民相信万物有灵,所以有鬼等神。他们都认为人的精神不同于活人和死人,死人有神力。除了灵魂观念,布农人和曹人也有造神和管神的观念,但还没有达到个性化的程度。排湾人、汝凯人、培南人、阿梅人都有多神教的思想。排湾族有雕刻神灵,这是神灵人格化的具体表现,但他们关于神灵和灵魂的观念往往是混乱的。
注意送东西。
台湾省民间除了过年过节亲友间互赠礼物外,通常会带一些礼物进行社交,俗称“带伴”。至于带什么,不仅要看对象、娱乐目的和自身经济条件,还要注意禁忌。在台湾省,有些事情是不能“和伴侣一起”做的:
毛巾不行。台湾省的民间葬礼结束后,会给送葬者送上一条毛巾,意在让送葬者断绝与死者的联系。台湾省有句话叫“送毛巾就是断根”或者“送毛巾就是离根”,也就是送毛巾就是告别。所以,平时不能用毛巾当“伴侣”。
粉丝不行。夏天用风扇降温,到了秋天就“秋废”了。台湾省民间有句俗语:“寄一把扇子,不相见。”基于这种心理,粉丝不应该是“伙伴”。
刀和剪刀不能。刀剪会伤人,更容易让人想到“一刀两断”“一刀两断”。你决不能成为合伙人。
甜果不能。甜水果是年糕。台湾省每年过年,甜果都是必须的祭品,只有守孝的人才不准蒸甜果。如果用甜甜的水果做“伴侣”,会让人想起葬礼,很自然。这一习俗发展至今。有些人不做甜果屋,有时候会收别人的甜果,但要象征性的交点钱,表示是买的,以避免禁忌。
粽子不行。丧主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包粽子,所以粽子不可能是“伴侣”。
鸭子不行。这是给“月中人”的。女性在产后一个月内称为“月子里的人”。在台湾省,“月子里的人”通常吃芝麻炒鸡、猪腰、猪肝等“热”的食物,而鸭子是“冷”的,不应该被“月子里的人”吃。况且台湾省还有一些民间说法,如“死鸭守口如瓶”、“七月半鸭不知何时死”,不能拿鸭子当“月中人”的“伴侣”。
伞不能。在台语中,“伞”与“伞”谐音。如果用雨伞作为“伴侣”,难免会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