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的历史?是哪里的特产?

相传乾隆27年,阳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他避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坐下来,要弄点吃的,一会儿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花,阵阵香味扑鼻而来。

乾隆连吃两碗后,突然问这面叫什么名字?摊小二说:“告诉六角(楚州方言,“汝阁下”的意思),我们没给它起名字。”什么,这么好的面条怎么没有名字?不行,不行!乾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税收很多,贡献很大,现 在正是阳春三 月,这个面就叫‘阳春面’吧。”

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税就像春天万物生长 一样,生机勃勃;又像这面条一样,连绵不断。汪廷珍听后赶紧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请乾隆御笔赐名“阳春面”。

阳春面是扬州的特产。

扩展资料

阳春面的核心,是称为“汤头”的汤,对汤的追求,才有了阳春面汤宽面少的吃法,汤上放上“浇头”,阳春面摇身一变,成了各种名噪一方的浇头面(三虾面、黄鱼面、爆鳝面、大排面…..)。汤头分红白两种,区别是有无酱油,苏州、扬州人爱红汤,上海人爱白汤。

白汤:是用小火吊出的高汤,各地做法不一,苏州最为繁复,要用猪骨、鸡架、鳝鱼骨、螺蛳和青鱼鳞片,须小火慢吊,方能不油不腻,汤色清澈。

红汤:清汤加入特制的酱油,就成了红汤(当地称叫“露”),制露用酱油配合各种调料熬制而成,各家有各家的独门制露秘方,作用是上色提鲜,扬州高邮一带制露,还加入了高邮湖得青虾虾子,被江苏人形容成“鲜到眉毛掉下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阳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