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故事

1,作为大使

朱迪对郑和的性格、才能和学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十几岁时就在朱迪身边长大,跟随朱迪征战南北。他在“靖难之战”中是一位活跃的大臣,被朱迪视为心腹。

但更重要的是,郑和自身的素质和条件,适合担任下西洋总指挥,带领舰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勇猛善战,有军事指挥能力。

郑和十几岁时就在明军服役,在明军中长大,然后调到燕侍候。成年后的郑和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跟随朱迪参加了“靖南之战”,转战南北,经历了几次大的战役,有了实战经验。

为此,朱迪封郑和为“钦差太监”,将两万多名官兵交由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的军事行动也证明了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保证了这些军事行动的成功。

2.和平外交

郑和的使命是受命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郑和来到南阳后,武装力量强大,与此同时,郑和从鼓吹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开始。

努力使相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统一的宗教信仰。这样,重要的是平衡国家间的关系,缓和因宗教信仰等问题造成的国家间的紧张关系。

将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郑和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弱小民族,抑制暴力,为建立各国间的和平局面做出了贡献。

3.驻守南京

1424年初(永乐二十二年),命郑和到老港,将官印、官服给石晋卿之子石,让他接先父之位。郑和下西洋前,朱迪病逝,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下令停止下西洋。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郑和奉命指挥西征的部队镇守南京,郑和本人成为第一个镇守南京的宦官。同年,仁宗病死。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命郑和、王景弘守南京。郑和还受命修复南京宫城。公元1426年(宣德元年),郑和等人号召修复南京的天地坛等建筑。

4.竭尽所能

1431年1月(宣德五年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起航。在航行途中,郑和于143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积劳成疾而死。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于1433年7月22日(宣德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5.过劳死

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在回国途中死于古里(今卡利卡特)。7月,船队回国,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即现在的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其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