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欧阳修
欧阳修的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成就显著。儒家经典对《诗》、《易》、《春秋》的研究,除了文学之外,还能坚持前人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金石学》作为一部开山之作,编辑整理了从周代到隋唐的金石学器物和铭文数千件,写成十卷四百余篇,简称《集古录》,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尤伟在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除了参与修订《新唐书》二百五十卷外,还撰写了《五代史》(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起到警示作用。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
写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六年(1046),欧阳任滁州知府。欧阳修自李青五年被贬后来到滁州。在被贬之前,他曾担任过太常丞知检院、右保、河北杜保。他被贬的原因是他一直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派的吕夷简和夏松。韩范等人早在李青五年一月就被贬了职。到了这年八月,欧阳修被控一个亲戚犯罪,被革职贬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政,发展生产,使当地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财富丰厚,山水醉人,让欧阳修感到无比幸福。但当时整个北宋政治黑暗,邪灵盛行。一些有志于改革、奋发图强的人接连受到打击,眼看着国家积弊未除、衰亡景象与日俱增,让他感到沉重的焦虑和痛苦。这是他写《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个方面混合在一起,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思想和感情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对滁州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表达了寄情山川以解忧的政治理想和复杂情怀。
贯穿醉翁亭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是为了写乐。文章中风景的成分很重,多次提到醉这个词,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你既然写亭子,就要写亭子的风景;因为亭名“醉翁”,我要写命名的意思,都是必要的陪衬。文章开头写的是看朗格,“徒步”和“闻水声”都隐含着一个词“音乐”。在打破了标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川”之后,我又加了一句,然后由“山川之乐”理解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将“山河之乐”略加展开,写出了中晚、四时的情景,并指出“乐无穷”,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过,这种“乐趣”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也就不足为奇了。“乐”的内涵在楚人出行,太守颜和众宾客皆大欢喜的时候会得到深化,因为不仅太守和宾客,连楚一州的人都能沉醉于风景之中,这是不寻常的。以“太守醉”来结束这一欢乐的场面也是意味深长的,可见“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一个国家的人民。文末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来统一“醉”和“乐”,画龙点睛,勾划出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