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百花深影评应该用什么名字?它应该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含义开始和结束。
百花齐放的深度好不好,大家都知道。
小院半阴,老庙三尺草。
秋风未忘,已扫落叶。
这里胜桃园,但人会老去。
——顾城《花丛深处》
北京人不怕迷路,就怕半夜梦回,不小心走进百花深处。
老人们常说百花深处住着一个恶魔,迷惑了所有路人的心智。提着行李的青衣书生,江湖中斗剑的侠客,端庄妩媚的淑女碧玉,神采奕奕的布衣老者,摇头不知所云的军官...花丛深处是一个谜,一个神秘的恶魔。一旦进入百花深处,恶魔就住在你心里。
不要想着回头。你不想走,你只想留下。
多少人用一生去寻找他梦想的起点和终点。多少人的额头上刻着黄昏。
住手,住手。
到花的深处。
正在闭关的僧人,整装待发的部队,跋山涉水的商旅,不知何时归来的游客。住手,住手。
这里,在这百花的深处。
日出之后是白天,日落之后还是没有黄昏。每一声笑都恰如其分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每一个吻都是湿湿的泪水浸湿了你的指尖,每一个房间都有一个姑娘熟练地刺绣,每一个茶馆都有一个迷人的少年微笑着看着你。每一个夜晚都是你的夜晚,你在这里度过了各种各样的夜晚。这个全彩夜是各种夜中的一种,也算各种夜之外的一种。
倦鸟而知之,需问归期。
楼上,青衣将衣袖收了起来,缓缓伸出手,轻轻捏了一把兰花。她的腰又松又重,目光跟随着腰,眼神淡淡的,嘴唇微张:我等了一千年,我的爱人怎么还没回来?
声音飘飘扬扬,时空仿佛突然撕裂。
文人茶馆,提灯看戏的风姿绰约的少妇,恣意多情的花花公子,归家的采血儿,都像是过去封存已久的锦缎,忽然触到空中,一片片碎了,泪流满面。只剩下一棵郁郁葱葱的老槐树,苍白着脸,俯瞰什刹海,倚着护国寺。
我等了几千年了,为什么爱人不招待我?
空的
长的
叹气。
只有一个疯了的冯家男,蹲在埋葬过去、割断历史的黄土前,默默念着:“你打碎了我的花瓶。”
这不仅仅是一个破碎的花瓶。
前朝的小曲,明朝的雨巷,老军阀藏的老酒,老先生爱的玉镯,都碎成了一捆黄土。前两个院子的屋檐下留了个摊子,风吹得叮当响,雨打得粉碎。
都说十年如一日人云亦云,我只在北京看到了这一夜。
狭窄的巷子被拆成了空心的土坡,巷子墙上薄薄的青苔全碎成了瓦砾砖石的残肢,全没了,全没了,北京真的破了。
老舍这样描述百花深处:“胡同又窄又长。两边都是破砖墙。南墙难得一见阳光,一层薄薄的青苔,还有几只蜗牛高高爬过的隐隐约约的银栏杆。往里走感觉宽敞一点,但是两边的墙比较破。”
如果老舍先生没有沉入湖中,他会不会吐血晕倒在今天的花海深处?
我写了《城门大开》,回忆了老北京的北岛。我还会再写一篇《花的深处》吗,带着眼泪和仇恨?
这样的十分钟,陈年不只是秀才和裙子,招人和回客。我想喝一杯酒,醉在百花深处,但这文化的新壶装不下厚重的时代文明。
鸽子哨没响,鸽子不见了;当梧桐树被砍倒,在梧桐树下喝茶讲故事的老人不见了;花丛深处,没有两进四出的院落,胡同文化失传。
这样的十分钟,旧的是文明的沧桑,不是根,但我们觉得它烂了,没用了,只好铲了,盖高楼,亮房子,直马路的根。
“现在只有老北京不知道北京。”
当疯了的冯无意中伸出兰花指寻根时,当空空的前秦花瓶被压在新文明的车下时。
没有根的文明只能算是文化。
十分钟的电影,精华满满,每一句话都寓意深刻。
电影中,因为搬运工借了一盏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我们经常把文明比作火种,所以这一举动可能会被认为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忙着借用西方文明和外来文化,先进新鲜,却忘了保护自己文明的休息和发展,千年文明可能毁于一旦。
我们热爱大地的荣耀,我们热爱夜笛,我们热爱歌剧芭蕾。
但我们忘记了我们的胡同,在我们的花丛深处,青衣,一句陌生而忧伤的北京话,依然在问:我等了一千年,为什么我的爱人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