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鸡米饭为什么要开店倒闭一家?

从权力的顶峰跌落

黄焖鸡米饭的流行要从2011创立的济南杨明宇餐饮管理公司说起,就像沙县小吃和杨国福麻辣烫一样。那时,杨明宇几乎是扒鸡的代名词。扒鸡小吃店在2013第四季度进入爆发期,次年达到顶峰。以北京为例,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扒鸡。

但从2015开始,热潮逐渐消退,黄焖鸡创业似乎只有三种结局:关店、关店吃饭只做外卖(可以认为是赶上了外卖平台的崛起)、多品类经营。现在北京排名前10的黄焖鸡店中,至少有7家不仅仅是卖黄焖鸡,还卖红烧排骨和红烧猪脚,这就更”。

扒鸡是典型的“爆发式增长”单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肉的味道好,搭配合理实惠;对于商家来说,酱包、食材重量、烹饪时间可以统一,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每家店的口味。对厨师和服务人员要求低,容易复制。所以,其实直到今天,国内还是有很多品牌的黄焖鸡在招商,比如“鲍汁黄焖鸡”、“浓香黄焖鸡饭”、“龙味黄焖鸡饭”。

扒鸡的基本做法简单易学。随便百度一下,有生产计划,成分也比较简单。所以扒鸡火了之后,各种小吃店甚至情侣小作坊也做扒鸡。在上海,经常可以看到卖麻辣烫的扒鸡,卖饺子的扒鸡,甚至还可以把扒鸡加到饭碗里。最后,满城都是扒鸡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条街两家扒鸡面对面的情况也不少见。

简单来说,卖扒鸡太容易了。

说到底,扒鸡作为曾经的风口品类,缺乏上层顶层设计的推动;品牌方面,无法解决品牌建设的问题。品类火了,很多品牌竞争,却没有一个领导品牌,导致品类崩盘。曾经风靡一时的土家渣饼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在消费终端,由于单一品类无法支撑门店运营,要么被门店边缘化,要么改行做外卖,甚至迫于成本压力,出现了“偷工减料(网友吐槽的鸡肉很少,辣椒大部分是盒子)”的现象。从品类到品牌,陷入恶性循环。可以说已经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