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在哪些方面?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

90年代,国内大学生是非常稀有的,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师范,当时是免费入学还有额外的国家补贴的,而且毕业还包分配,当时的师范是非常吃香的学校,而国际贸易,外语等和国际搭边的专业,当时是最热门的。在看看大学期间荣誉: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所以从稀有度来说,横向比较那就是今天互联网界最有逼格的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类专业,还带着一排金闪闪的大学期间履历呀有么有(现在尤其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藤校海归不少,但现实中我确实没有怎么见过80年代的大学生)

当老师的时候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由于很多人来请他做翻译,忙不过来了就成立一个翻译社和很多人觉得一个小屌丝去创业的感觉不同,马云当时在教师岗位上,本身已经非常出色了,而且是有较硬的荣誉加身的。换做今天,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还发了行业内知名文章,有较高行业知名度,并且开始有商业方面的思考了

翻译社亏本,马云跑去义务进货卖钱对,他的第一次创业~一开始是失败的心灵鸡汤常说,当年马云一无所有创立阿里,勇敢一点,你就是第二个马云其实,现实的情况是,马云第一次创业的海博翻译社,是失败的,你如果只有勇敢,基本也就是第二个海博翻译社强如马云,还是做的和自己英语非常相关的翻译社,还拥有教师届极强人脉,依然面临公司无法顺利发展的情况 ? 当然,相信在这次失败中,马云第一个是拥有了独立创业的经验,第二就是在义乌进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泛的小企业主们,为未来埋下了伏笔看好前3点,这是没有一点运气成分的4 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大家认为最合适的人是马云 你看,催债这个事情是命运的机会,但你必须有实力才能抓住他 ?

外资公司人士能做这个事情,但是体制外,身份不合适?

大使馆外交人士也能做这个事情,但身份敏感且有公务在身,也不好操作。

体制内的英语教师身份合适,且一个教师请点假基本无影响,那么杭州十佳教师,又极擅长英语,能够在西湖边和老外对话,还有丰富翻译经验的马云自然就进入政府的视线内你觉得这个是运气吗?但是当时的情况,这个机遇面前,马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第二。

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曰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准备来来来,把你的商业计划书拿出来溜溜人家是创业困境-发现新机遇-验证新业务点-开始转型拥有一次创业经验情况下,还做了初步的市场测试有非常积极的市场反馈,这才决定转型并且执行力极强你的商业计划书连风投都骗不了,更别说去市场上实打实的测验一下。

回国后辞职,自己拿了7000元钱创业,做中国黄页一年后的1996年,营业额做到了700万你看,换做今天就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海归,有较高行业知名度,首次创业失败,但二次转型开始走上发展轨道(这个履历,应该是各家风投现在最喜欢的类型了,也应该是有意向创业公司的人们最喜欢加入的公司类型了)7 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合伙人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从瀛海威出来,又望了一眼那块著名的“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离还有多远”牌子,马云对何一兵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95年,国内计算机还没几台的情况下,马云已经开始有了 TC和TB的初始概念这个时候,国内的亿唐,瀛海威确实名声更响,但相比有过一次失败创业经验的马云,他们明显是离商业更远一些的,也缺乏对最底层广大群众及各企业主情况的思考我能想到的:对业务有清晰的认识,不盲从行业大流。

1995年12月,他再次来到北京。中国黄页在杭州出名之后,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