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的故事。
杜鹃花中的母子
“他变成了一个孤独、寂寞、自言自语、寂寞的怪胎。天上,一只孤雁。”作家徐迟在27年前写下这些句子,这些句子所指的“他”是谁,在当时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就是数学家陈景润,他对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叫做“1+1”。这篇举世闻名的报告文学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文章接着说:陈景润“他从来不照顾自己,也不注意营养。我发烧38摄氏度。他被送到医院检查,患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
哥德巴赫猜想* * *超过17000字。文章最后一句是,“当一朵美丽的玫瑰微笑”。历经千辛万苦,花开正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句话充满了谚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阅读方法”。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我们知道陈景润已经被政治“翻案”,成为连续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生活中,陈景润结婚了,妻子是医生,生了一个儿子。1996年3月9日,陈景润因病久治不愈,享年63岁。
八年过去了。2004年初夏去浙江天台山的路上,上方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今年杜鹃不同寻常,是50年来开得最多的。”在华鼎峰上像云霓一样轻轻摇曳的杜鹃花中,我遇见了第三次来到这里的陈景润夫人和解放军309医院放射科主任游坤女士。站在她身边的是陈景润夫妇的儿子陈佑威。帅哥身高1.82米,今年23岁。
面对一个男人的绝对忠诚
我告诉游坤女士和陈佑威,我在1994去长江三峡采访移民的时候,去武汉拜访了徐迟先生。交谈中,我谈到了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游坤女士和陈佑威的眼神突然变得肃穆起来,久久地注视着我的“叙述”。
记者:游坤先生,这次很荣幸见到您。从我作为记者的职业特点出发,很多认识陈老师的人想知道的是陈老师和你之间的“故事”。在外人看来,陈老师是著名的数学家,你是医学工作者。但作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组合,并不是“职业组合”,而是生存和命运的相互依赖。当年的你,作为一个女人,是陈老师的性格特点,打动了你,让你爱上了他?
游坤:1979,陈老师又住进了解放军309医院。那时候,他45岁。应该说,当时组织上已经“担心”陈先生,想帮他成家。曾经有女性表达过这个意思。陈先生“没有感情”,自然没有“结果”。在过去的治疗过程中,他也接触过女性。从来就没有“故事”。我当时27岁,在武汉军区医院工作,来北京309医院进修,就这样认识了陈老师。我来北京读书,看外语也是我的功课。有一次,我在讲台上学英语,陈老师走过来对我说:“我爱你。”当然,我听懂了这句外国话,但其中“中国”的含义让我非常惊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地位如此之高。我是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社会反差太大了。那时候,是我考虑婚姻的时候了。我本来是个普通人,也想到了世俗的反应。如果我跟陈老师谈这件事,“会不会有人指责我追名逐利?”
还有,我作为医生知道陈先生的身体状况。这种婚姻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责任太大了。
是陈老师的坚持让我感动。陈老师对感情的执着,就像他对事业的执着。设定一个目标,他永远不会改变。我真的相信这一点。没有他超人的毅力,他不可能取得那样的成就。他对我说,“我想和你谈谈”。我说,这不可能,他说,那我就单身一辈子。我绝对相信。陈老师对数学绝对“真诚”,对感情和婚姻同样真诚。在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你说,哪个女人对男人的绝对忠诚无动于衷?
记者:从我看到的所有信息来看,陈景润先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
游坤:陈先生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陈先生性格内向。他是一个永远不会伤害别人的人。他小时候在“文革”中受了那么多苦,却完全无视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无视社会上的“恶”。他确实需要被照顾,但他肯定不会沾染现实社会中各种更令人担忧的弊病。社会上的一些恶疾,比人类的生理疾病更令人担忧,也更难治疗。
这样的人太善良了,不会再被伤害。对他来说,违背自己的意愿是非常遗憾的。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士兵。他给我写了封信:“陈景润是认真的。不要拒绝命运多舛的陈景润,不要伤他的心。”
小平指示:一周内转北京。
记者:你们恋爱两年,1980年8月在北京结婚。你是1983调到北京的。此外,这件事是在邓小平的亲自关心下进行的。是这样吗?
游坤:对。要知道,在80年代,夫妻分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是很平常的事情。恋爱婚姻中,陈老师叫我“你”,我一直叫他“先生”。大家都知道我老公工作很努力,但是他从来不开口,也不说一句个人私事。
他对一切都很满足,什么都不想要。结婚一年后,我们有了孩子。陈先生一个人在北京,我和儿子在武汉。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老是担心陈老师。人很累,我的心更累。
小平同志是在文革“彻底整风”的时候开始关注陈景润和“陈景润现象”的。当有人说“陈景润走‘专白’之路”时,小平同志说,“与其占厕所,不如走专白之路。“大灾之后,小平同志第三次回来了。当时我们向组织做了汇报,要求解决夫妻俩的居住和住房问题。还有,当时陈景润社交活动多,我们想给他请个秘书。小平同志知道了这个报告的内容,他指示:请在一周内为陈景润解决三个问题:住房、恋人调动和提供秘书。
记者:小平同志做了非常细致的指示,甚至规定了完成这些事情的时间。
游坤:对。那真的很快。小平同志的指示,由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和科学院领导具体落实。当时我还在武汉工作,带孩子。突然领导找到我,让我7天内去北京报道。我说,这么快,我还要交代工作,还要处理事情。领导说,上级指示,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坚决完成。能够马上回到老公身边,当然是我的梦想。我们一家三口就是这样在小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聚在一起的。
记者: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人们了解到了陈景润的“6平米小屋”。在后来的材料中,我也谈到了胡耀邦同志对陈景润住房的关心。
游坤:那也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亲自命令胡耀邦同志“整顿中国科学院,加强领导”。耀邦同志主持医院工作,他也很关心医院职工的具体生活。耀邦同志给每家每户“弄”了一个液化石油气钢瓶,还在附近的中关村设立了交换站。
中科院的工人们千万不要再推车拉煤了。耀邦同志也关心陈景润的情况。当时陈老师单身,职称低,没有行政职务。他只能住四个人的宿舍。为了给自己一个研究的环境,陈老师不想因为时间安排不一致而打扰到别人,就住在6平米的小屋里。“自从我认识了陈先生,我就去过那个小房间。太小了。”
耀邦想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来到单位,询问陈景润的住房情况。他问:“为什么不能给陈景润解决好一点的房子?”答案是:可以,但是只能搬进四个人的宿舍。耀邦说,那就暂时搬进去。谁也没有想到,要住这样的宿舍,四个人还要交住宿费。“不知道陈景润是否同意。”。胡耀邦当时就生气了。他说,为什么不直接收陈景润的房租?
于是,尽管胡耀邦同志当面说了“没用”,因为“房费问题”,陈先生一直住在那个6平米的小房子里。在我们心中,一直深深地感激和怀念着耀邦同志,也感到这在当时的“文革”时代,不仅仅是为陈景润解决一套房子的问题。陈景润的遭遇,其实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记者:是陈先生娶了你房子才解决的?从此,陈先生在那个小房间里住了五年多,直到1980结婚。
游坤:对。1980六月分了新房,八月结婚。有两个房间,一个是12平米,一个是9平米。没有大厅,厨房和卫生间都很小。“这样的住房标准,在我们武汉的部队是连级干部待遇。”
但是陈先生已经很开心了。他终于结婚了,搬出了那个小房间。最重要的是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环境,可以安心从事自己的研究。
再次改善住房是小平同志在1983的批示。我调到北京,我们夫妻俩的住房得到改善,4室2厅。“拨乱反正,那是不同的时代。”
重聚后一年两起车祸
记者:你是1983调到北京的,但是陈老师在1984出了车祸。这个详细的场景是什么?
游坤:(叹气)我们家才团聚一年。陈先生刚刚五十出头。他通常凭公共汽车月票外出。中科院有两辆很老的车,老人多,所以陈老师很自觉,从不打扰别人。那天,他正往魏公村书店走去。过马路时,他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撞了,仰面着地。陈先生体力不支,当时就被打昏了。警察来了,从昏迷不醒的陈先生口袋里找到了证明。当他们看到是数学研究所的陈景润时,他们很惊讶。他冲着那个年轻人吼道:“你打不到谁?你打陈景润!”当时小伙子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警察想把陈先生送到北京更好的医院。陈先生醒了一点。他说,去中关村劳保医院。后来小伙子的单位来道歉了。陈先生说,你不要惩罚那个年轻人,不要影响他的前途;而且不要扣他奖金。
我老公就是这样,很体谅别人。但我知道他很虚弱,所以这样的撞击会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记者:这几年我也知道一件事。中国一位原子弹专家也在路上被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撞了,然后卧床不起。资料显示,碰撞后不久,陈先生又受了一次外伤。
游坤:老公出去开会,坐公交。他不是一个强壮和拥挤的人。他终于设法站在了地上。汽车关着,他背靠着门站着。在第二站打开车门的时候,想下车的人突然从车里挤了出来,把我老公打倒在地。于是,我再次被送到医院抢救。从医学角度看,帕金森病的生理原因很多,但撞击造成的创伤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在12之后,也就是从1984到1996,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医院度过。
“儿子避数学”
记者:我们换个话题,谈谈你儿子吧。你的儿子非常英俊。陈先生和你一定谈到了你的孩子。
游坤:我怀孕了。我们都谈到了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说,如果你有个男孩,就让他学数学。我说,如果你有女孩,就让她学医吧。也就是说,男随父,女随母。然后生了个儿子,老公好开心。给孩子起名的时候,我们两个商量了一下,就取了陈老师的姓和我的姓,合并了,意思是我们俩合得来,生了儿子。后面加个“卫”字,表示我们的期待。我儿子叫陈佑威。
陈先生非常爱他的儿子。当时我们分开了,我带着孩子回了武汉。他去郑州开会,转到武汉来看我们。他在武汉住了一周。你知道,孩子的小手总是拽着他的小拳头。他非常善良。他只是掰开儿子的小手,把一支铅笔放在他的小手里。保姆很着急,就给我打了电话。我看到的时候,有点生气。孩子手里拿着一支“尖头”铅笔,不懂事。他挠自己怎么办?但是他回答的很好。这是教欢欢(他儿子的小名)写字。你看,孩子还小,要教他学语文。
在北京团聚的时候,他在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在家教英语。桌椅、糖果等。,都是用文字标注的。他曾经有一个想法,如果他的孩子不上学,他就自己教他们。我不同意,孩子必须融入社会,让他去找学校的同学。我丈夫同意我的观点。
记者:你儿子小时候调皮吗?
游坤:淘!你看,他今天很有礼貌,小时候很调皮。拿着笔在家里墙上乱涂乱画,乱七八糟的。我也不想,但是我老公从来不生气,说是我儿子脑子的问题。别管他。以前家里有一个旧的大计算器,儿子把它的钥匙挖了出来。这是一个“诅咒”的东西,但是我老公说我儿子是做研究的,这东西怎么能识别数字呢?
陈先生住院了。我和儿子去看他,儿子给他按摩。有人开玩笑说:陈老师,护理按摩舒服还是儿子按摩舒服?老公回答,当然是儿子按摩舒服。我现在不能“挂”脸。特意请了人来照顾王先生,王先生却说儿子好,别人会生气。但是,父子之间的深情,大家都懂。
说实话,我们习惯了孩子。老公50多了,我40岁了。我只是个孩子。我还年轻。我能习惯吗?但是,那就是容忍孩子在家调皮捣蛋。慢慢的,孩子长大了,规则和规范是必须的。我们家很尊重人。平时老公对我表示感谢,总是说“谢谢”。我的儿子对我非常尊敬和友好。我为他担心,他总是亲切地对我说:谢谢你,妈妈。
“如果我老公现在还在,今天让他见儿子,他该多开心啊!”
记者:孩子大了,陈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方向,专业是什么有什么想法吗?
游坤:在他出生之前,陈老师说他是一个学数学的男孩。那是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时候说的。对于儿子未来的真正发展,他说了四个字:顺其自然。
爸爸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他的儿子也对数学感兴趣吗?从初中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儿子明显的“回避数学”的态度。中学老师给我儿子报了“华学校”,他决定退掉他的名字。我们谈过这个。我的想法是,我们家有个数学家就够了。这个家里有一个陈景润就够了。我理解对一个孩子来说,像他父亲那样逃避数学太难了。
况且,就算不怕吃苦,儿子的成绩也不可能超越父亲。“1+1”,那是皇冠上的钻石,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已经过去了多少年,多少数学家在上面跳过,但还是失败了。这个题目不畏艰难是做不到的。搞科学,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不一定要有血统在那里。那科学就不是科学了。
另外,为什么一定要让儿子做数学?没有明确的原因。我们要让儿子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职业世界,有自己的蓝天。我儿子现在在加拿大读国际商务,已经一年半了。这是他自己的专业。儿子很聪明,很有计划性,很注重细节的处理,一步一个脚印很扎实。我觉得这种工作特点是继承了搞数学的人的严谨。
(重复一遍,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如果我老公今天还在,今天让他见儿子,他会有多开心。
为了表示感谢,我去了天台三次。
记者:这是你第三次来浙江天台。这次你特意带儿子来天台度假。你希望你儿子在这里有什么感觉?
游坤:我是来表达我深深的谢意的。那还是在1994的三月。《中国体育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来自科学殿堂的报告》的文章,文章说,中科院的科学家经济条件差,身体素质下降,有的英年早逝,更多的是带病开展研究。陈景润就是典型的例子。文章呼吁社会各界多关注科学家。
这时,远在浙江天台的帝王野生植物产业公司告诉中科院,愿意把自己的保健品“铁皮枫斗晶”捐赠给科学家们,滋补身体。该公司把捐款信写给了院长周,周院长当即指示中科院有关部门尽快“查清浙江天台帝王野生植物实业公司的情况”。中科院愿意接受捐赠,但不要假的,也不做假的事情。
对“书面材料”了如指掌,中科院要求公司派员到北京汇报。只有中科院是这样的行为,接受捐款,但我得先把你调查个底朝天。在北京“三审”后,其他公司的老板陈立钻也被叫到北京“问罪”。原来,天台山地区是我国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的唯一生产基地,1992列入“八五”计划。就这样,中科院同意让6位“身体有病”的科学家“先带着”。
中科院的这次调查和审判历时9个月。当年年底,中国科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接受浙江帝王野生植物产业公司1万元的捐赠。我老公就是这样接触到铁枫斗晶的。
陈先生的帕金森病,肌肉紧张度很高,面部肌肉紧锁,牙齿总是咬得紧紧的,到后来连牙龈都咬下来了,喝水都困难。他每次吃饭,别人总是先用筷子撬开他的嘴。有多少次,我看到他吃东西就忍不住哭。老公服用铁枫斗晶一个月左右,嘴巴可以自己闭上,可以吃的更自由,吃的更多。我也睡得很沉,好多了。
心里的滋味和感激真的很难用语言表达。后来,公司总经理陈立钻拜访了陈先生。我丈夫拿着他的名片,指出了总经理名片上的两个英文拼写错误。英语错误属于英语错误,但我们都为陈老师的清醒和思路清晰而高兴。
记者:陈老师在1996去世的时候,你的孩子才14岁。
游坤:王老师走了,我真的很痛苦。我睡不着,心率不规律。看着年幼的孩子们,我真的觉得“我不能死”。我的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都到了极限,几乎崩溃。
把儿子带到天台的另一个意义,是让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能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了极其艰难的奋斗的。他的父亲陈景润学的是“1+1”,一个企业的成功一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儿子毕竟要踏上社会,只有奋斗才能有所成就。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如果,如果...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描述了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我得了绝症。细菌正在吞噬我的内脏。我的头脑已经到了疲惫的地步。我的身体真的支持不了!只有我的脑细胞极度活跃,所以我无法停止工作。我停不下来。..... "对于陈景润的贡献,我国数学家曾说:陈景润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中国能有一千个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多好啊”。
在天台用餐时,坤女士带领儿子站起来向同桌的总经理陈立钻敬酒,以示感谢。游坤女士也轻声说:要是我能早几年知道就好了,要是我老公能早几年吃到这锡枫斗晶就好了。在座的人,听到这句真诚的话,不觉热泪盈眶。
在后来与游坤女士的对话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生活。她说:我和陈老师的人生经历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陈景润,我和我们的儿子,一加一永远等于三。老公“走”的时候,我拉着他的手,让他放心。如今,儿子长大了,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儿子早日事业有成。“那样的话,我老公九天就可以闭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