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传文言文答案
1. 汉书 项籍传 译文
大夫曰:匈奴无城廓之守①,沟池之固,修戟强弩之用②,仓廪府库之积,上无义法,下无文理③,君臣嫚易④,上下无礼,织柳为室,旃■为盖⑤。
素孤骨镞⑥,马不粟食。内则备不足畏,外则礼不足称。
夫中国,天下腹心,贤士之所总⑦,礼义之所集,财用之所殖也。夫以智谋愚,以义伐不义,若因秋霜而振落叶。
《春秋》曰:“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⑧。”况以天下之力乎?注释①廓,同“郭”,见《论勇篇》注释。
②修:长。③文理:正常秩序。
④嫚易:互相欺侮。⑤■,与席古字通,此盖六朝唐人习用之俗字。
“旃席为谏”,就是旃帐。(“旃”同“毡”)⑥素孤:不涂漆、不绘画的木弓。
骨镞(z*):用兽骨制造的箭头。⑦总:聚集,集中。
⑧《公羊传·庄公三十年》:“齐人伐山戎。..此盖战也,何以不言战?《春秋》敌者言战,桓公之与戎、狄、驱之尔。”
译文大夫说:匈奴没有城墙防守,没有深池宽沟的护城河,也没有长戟强弓的武器,更没有粮仓和国库的蓄积,他们上边没有义理法律,下边没有正常秩序,君臣互相欺侮,上下没有礼节。他们用柳条编造房屋,用毛毡做屋顶。
军队用的是木弓骨箭头,马不喂粮食。他们的内部防守没有什么了不起,对外也谈不上有什么礼义。
现在汉朝是天下的中心,人才集中,礼义完备,财用富足。攻打匈奴,我们是以智慧攻取愚蠢,以正义讨伐不义,就像秋霜打落叶一样。
《春秋》上说:“齐桓公攻打戎、狄,不过是驱逐他们罢了。”何况我们是以天下的力量来对付匈奴呢?文学曰:匈奴车器无银黄丝漆之饰,素成而务坚。
丝无文采裙祎曲襟之制①,都成而务完。男无刻缕奇巧之事,宫室城郭之功。
女无绮绣淫巧之贡,纤绮罗纨之作。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难弊。
虽无修戟强弩,戎马良弓;家有其备,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贯弓上马而已。资粮不见案首②,而支数十日之食,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
法约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者而不犯,指麾而令从③。
嫚于礼而笃于信,略于文而敏于事。故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④,百官有以相记,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
群臣为县官计者,皆言其易而实难,是以秦欲驱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轻用也。
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也⑤。注释①丝:指用丝织物做成的衣服。
祎(hu9):本指古代男人遮蔽膝盖的东西。本文指男子的下衣。
曲襟:弯曲而互相交叠的衣襟。本文指男女上衣。
②案首:盛粮食的器具。③指麾(hu9):即指挥。
④木,原作衣,今据卢文弨、张敦仁说校改。⑤一朝:犹言顷刻之间。
尔:语气词,罢了。译文文学说:匈奴的车辆器具没有用金银丝绸油漆来装饰,但朴素完整结实。
穿的衣服没有花纹色彩、上下衣和男女服制的区别,但以完美无缺为务。他们男的没有雕刻奇巧物品的事,女的不去刺绣华丽的丝织进贡,也不做纤细的绫罗绸缎。
他们做的东西少但足以应用,容易做成难于用坏。虽然没有长戟强弩,战马良弓;但每家都有准备,每人都有任务,一旦有紧急情况,弯弓上马就行了。
他们虽然没有盛粮食的器具,但有可支持几十天的食物,利用山谷做城郭,以水草为粮仓。法律简单,容易辨别,上边税收少,下边容易供给。
因此他们很少动用刑罚,人们也没有犯罪的。上边指挥,下边服从命令。
他们轻视礼节,但能忠实讲究信用,文字简单,但做事敏捷。所以,虽然没有讲礼节的书,只在骨头、树皮上刻字做记号,大小官员都能记住,并且君臣之间都能互相指使。
现在,群臣中为朝廷考虑的人,都说打匈奴看来容易而实际上很困难。就因为这样,秦国曾想把匈奴驱逐走,不仅没有达到驱逐的目的,反而变为自己灭亡。
所以兵戈是凶器,不可以随便动用。如果轻易动用,就会使自己的国家由强变弱,由生存变为灭亡,这是顷刻之间的事情。
大夫曰:鲁连有言①:“秦权使其士,虏使其民②。”故政急而不长。
高皇帝受命平暴乱,功德巍巍,惟天同大焉。而文景承绪润色之③。
及先帝征不义,攘无德,以昭仁圣之路,纯至德之基,圣王累年仁义之积也。今文学引亡国失政之治,而况之于今④,其谓匈奴难图⑤,宜矣!注释①鲁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人。
好画策,而高蹈不仕。游于赵,会秦围赵急,魏使新垣衍入赵,请尊秦为帝,以求罢兵。
仲连不以为然,见衍责以大义。秦将闻之,为退军五十里。
事见《史记·鲁仲连传》。②虏,原作虐,今据卢文弨、孙人和说校改。
《史记·鲁仲连传·索隐》:“言秦人以权诈使其战士,以奴虏使其人,言无恩以恤下。”《汉书·项籍传》:“乘胜奴虏使之。”
此亦作“虏使”之证。③承绪:继承未竟的事业。
润色:增加色彩。本文指发展功业。
④况:作动词,比拟。⑤难图:难以战胜。
译文大夫说:鲁仲连说过:“秦国任意驱使士兵,像奴役奴隶一样对待老百姓。”所以朝政苛刻,国家就不会长久。
高祖受天命平治暴乱,功德巍巍,像天那样高大。而文帝、景帝又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功业。
到了武帝时,讨伐不正义的人,攻打无道德的人,使高祖仁圣的道路更光明,美好道德的基业更纯洁,这些都是圣明君主多年施行仁义的结果。现在,你们文学拿国家灭。
2. 留侯论的文言文翻译和答案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⑵。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见⑷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临⑹之而不惊,无故加⑺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⑽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⒀,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⒁,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注释 ①本文为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制科”时所上《进论》之一。
留侯即张良,字子房,他是“汉初三杰”之一,辅刘邦定天下,封为留侯。②节:操守。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常人在情感上总有不能忍耐的时候。④见:被。
⑤卒:同“猝”。突然,仓猝⑥临:逼近。
⑦加:侵凌。⑧挟持者:指怀抱的理想。
⑨圯:yí桥。⑩隐君子者:隐居逃避尘世的人。
⑾刀锯鼎镬: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⑿平居:平日。⒀贲、育:战国时勇士。
周代时著名勇士,卫人,传说能力举千钧。⒁《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此语即说张良暗杀秦始皇的事。⒂伊尹、太公之谋:用智慧化解危机的谋略。
伊尹,商之贤相,名挚。太公,太公望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文王时太师。
整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秦始皇当然不能使他惊怕,而项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张良被桥上老人授给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
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神仙,也太荒谬了。
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给张良兵书(而在于使张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
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没有再施展本领的机会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刀锋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势可以驾驭(连上句意思是:在锋芒之势上,是没有可乘之机的)。
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狙击中求得一时的痛快,在那时他没有被捕被杀,那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也太危险了! 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盗贼手里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生命宝贵,死在盗贼手里太不值得。
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行刺的下策,侥幸所以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凭借这点而成就大功业,所以到最后,老人说:“这个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脱去上衣 *** 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对人谦让,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在会稽陷於困境,他到吴国去做奴仆,好几年都不懈怠。
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刚强而已。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而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
3. 翻译文言文《史记》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做项籍手下的将领;项籍死后,不久就归属了汉朝。高祖下令所有项籍的旧部下在提到项籍时都要直呼其名,郑君偏偏不服从诏令。
高祖下旨把那些肯直呼项籍名讳的人都拜为大夫,而赶走了郑君。郑君死于孝文帝时。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解救张羽的危难,声名传遍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
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骑着马去看望各位老友,邀请拜谢宾朋,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总是担心有所疏漏。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年长者,那种情意殷切的劲儿,就好像惟恐见不到人家一样。
他年纪轻,官职卑微,但交游的相知友都是祖父一辈的人,天下知名的人物。武帝即位后,郑庄由鲁国中尉、济南群太守、江都国相,一步步地升到九卿中的右内史。
由于平议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纷争意见不当,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做右内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有来访者,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
”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分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添置私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供给各位年长的友人,而所馈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些许吃食。
每逢上朝,遇有向皇上进言的机会,他必得称道天下的年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诸官吏,委实津津乐道,饶有兴味,言语中时常称举他们比自己贤能。
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于属下谈话时,谦和得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马上报告皇上,唯恐延迟误事。
因此,肴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和知名长者都众口一词称赞他的美德。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他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
皇上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郑庄在外人缘虽好,但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明确表示自己的是非主张。到他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天下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
郑庄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 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落下罪责,赎罪后削职为平民。
不久,入丞相府暂行长史之职。皇上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郡太守。
几年后,卒于任上。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平日居家品行也纯正。
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遂日趋没落。 待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
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者有六、七人之多。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下邽(guī,龟)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
他复官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原文注解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①,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②,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③,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④,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⑤,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⑥,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⑦,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⑧。
然其馈遗人⑨,不过算器食⑩。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11),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12),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13)。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14)。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15),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16)。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17),多逋负(18)。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19),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20)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①此句是说汉高祖有意让项籍的旧僚属犯其名讳,以这种大不敬的行为来表示对旧主子的背叛和对自己的臣服。 ②任侠:好仗义行侠。
③洗沐:沐浴,此指休假。汉制,官吏每五日例得休假。
④存:存问,看望问候。⑤大父:祖父。
行:辈。⑥这是指郑当时在武安侯的田蚡和魏其侯窦婴在廷中为灌夫事发生尖锐冲突,武帝征询群臣意见时,他先是肯定支持窦婴,后又怯懦动摇,因此触怒武帝被贬官。
详见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⑦太史:疑为“内史”之误。
前已言郑为右内史,居九卿之尊;后继言“以其贵下人”,正相切合。一说当从《汉书·张冯汲郑列传。
4. 请问文言文(项籍者```````)的题目是什么《项羽本纪》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 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 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 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 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 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 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 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 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①籍曰: “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 十百人。一府中皆慑②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 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 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 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 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 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
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 得二万人。少年欲立陈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 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
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 名也。”婴乃不敢为王。
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 人,不可。
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 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当是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欲距项梁。项梁谓军吏曰:“陈王先首事, 战不利,未闻所在。
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逆无道。”乃进兵击秦嘉。
秦嘉军败走,追之 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
景驹走死梁地。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 西。
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
项 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坑之。还报项 梁。
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巢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 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 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今君起江东,楚蜂④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 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 怀王,从民所望也。
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 归,逐其王假。
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赵。
角弟田间故齐将,居赵不敢归。田荣立田儋子 市为齐王。
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
田荣曰:“楚杀田 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项梁曰:“田假为与国之王,穷来从我,不忍杀之。”
赵 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齐遂不肯发兵助楚。
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 秦军濮阳东,秦兵收入濮阳。
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 军,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 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 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 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 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 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5. 文言文《郑当时传》翻译原文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译文:郑当时,字庄,河南陈人.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领,项羽死了以后,也就归顺了汉朝.汉高祖刘邦给原来项羽的手下的那些下属称呼项羽是直接呼其名.但是郑君不遵守这个命令.汉高祖给那些直呼项羽名字的人封官为大夫,而驱逐了郑君.郑当时喜欢行侠仗义,张羽有困难的时候,郑当时解救了他,于是郑当时的名气传遍了梁楚一带.汉景帝的时候,郑当时为太子舍人.每五天进行洗沐,经常在长安周边的驿站存置马匹,接待以前的朋友,请朋友们喝酒吃饭,从早到晚,一直到天明,恐怕招待不周、招待不好.郑当时喜欢黄老学说,他崇拜有能力水平的长者,唯恐见不到.他自己很年轻,官职也不高,但是他交游的人,都是他祖父辈年龄的人,都是天下的名士.汉武帝即位后,郑当时被提拔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后来官至九卿,做了右内史.因为武安侯、魏其侯的立场问题,郑当时被贬为詹事,后来又提拔做了大农令.原文: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译文:郑当时做太史的时候,告诫他家的家人,“客人来了,不管贵贱,不要让人家在门口等.”招待客人时,对不如自己的职位高的人也非常尊重.郑当时非常廉洁,又不善于搞经营,全靠工资来接济照顾老朋友.他给别人东西,从来也不称量.每当朝见的时候,看到皇上很高兴,他就给皇帝谈论天下的人才长者.他推选的士人、官吏,曾回味他讲的话“认为他自己推荐的人都要比自己强”.没有推荐录用的人,还要照顾人家的情面.每当听到一句好话,他都呈报给皇帝,恐怕晚了.山东的士人官僚一次对郑当时非常敬重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