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家长大课堂实录:如何科学选择专业
关于高考的学生报考志愿当中一个如何科学选择专业的问题。关于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机构是研究心理学的,关于这个工作我们已经做了5年了,全国第一家专门研究高考学生的专业选择问题,进行到现在可以说在理论方面、在方方面面走到现在,我们感觉到还是比较成熟的。我们想今天也是把我们研究的一些成果和一些案例告诉给家长,和家长做一个交流,也能够帮助家长科学的指导孩子,将来更好的发展。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我这个主题如果起名字,应该叫做“高考志愿与孩子人生发展”,孩子如何成才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走到了人生重要十字路口。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代表着某个人的一种职业,虽然专业不能决定某个人将来所从事的某个具体职业,但基本上确定了所从事的职业范围。去年我在新浪做客的时候有一个网友问我,老师,你说专业重要,他说不重要。他说,你看现在社会上那么多人学了那个专业并不干了,转行了。我怎么回答的呢?我说这恰恰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什么你学了医学却想干法律工作呢?你既然觉得法律工作更好为什么刚开始不去学法学呢?难道说一个高明的医生可以不通过专业的训练吗?说明他们好多人是当初在确定自己专业的时候没有认真考虑。的确是,因为根据教育部的一向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什么情况呢?大学生当初报考志愿的时候有22.9%的人选择专业没有认真考虑,随便凑合的。有41.2%的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对号入座,看能考上哪个就上哪个。就说明这些学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和未来意识。我们说我们的高考生在面对全国搞高校280多个专业,我们到底选择哪个专业?根据什么选择那些专业才是适合的呢?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给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结局都不一样。我把我们所碰到的这些现象列举一下,然后给大家做一下分析。 其中刚才我提到的那个网友说的,最普遍的现象,我只考虑学校,不考虑专业,专业以后再说吧,先上了再说,尤其是我在外地讲学可能更加明显,农村能考上就不得了了,在北京稍微好一点。他们的普遍的观点是什么呢?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有名气的学校或者有牌子的学校容易成才,我说这种想法非常好,不错。因为好的学校环境好,图书藏书丰富,师资力量强,进一步学习,出国留学等等机会比普通学校优越一些,但是很多学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校忽视了自己适合的专业。 最明显的例子,我去年接到了一个案例,一个上清华大学材料系的学生,他的母亲找我来。怎么回事呢?他的孩子上了大学了,学的电子系专业,说要退学,家长说两句就哭,说能不能想办法劝说劝说我们孩子。说能不能够先把清华大学的牌子拿到手以后咱们再重新考也行。因为那个孩子的专电说,电子系他上不下去,想重新考,怎么回事呢?他上大一的时候还没感觉,上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电子线路、元器件等等,很让他头疼,学不下去,以至于六门课不及格,所以对他的自尊打击非常大,不是说他不能学,他实在是不想学。好多大学生跟中学教育是不一样的,上了大学并不是怎么考好,分数弄多高,主要的想法转到什么地方呢?将来我要做什么?我要在哪个方面有成就?大学生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电子专业将来从事这个工作肯定不可想象,他也不想混,所以他想重新选择得了。结果找到我们说怎么办?我对那个孩子进行了研究一番,又跟家长交流了一下,其实我们发现这个孩子是非常有特点、非常有天赋的。他的母亲跟我说了他的两个情况,说这个孩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古迹,说母亲带孩子一说到外面旅游,看见石碑镌刻的字,他特别爱摸,爱不释手,都不想离开。还说了一个现象,家里一买来地图,这孩子拿到手里面就铺到地下,趴上去东看西看。在我们心理学当中,他这种天赋我们称之叫空间知觉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家长包括孩子可能都忽视了,忽视他这种天然的优势,因为就为了考学嘛,所以一切都忘了,为了考上清华,所以一切都不考虑了,先挤进去再说。孩子上大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应该去学建筑系,我们当然实施了我们心理学的科学手段,测试以后的确是明显的在建筑系方面还确实有前途,但是他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为了想考上再说吧。 这个例子明显的是重学校轻专业。当然家长包括孩子,包括现在的家长,前天在那个礼堂讲座的时候,中科院教授的一个孩子还是这个观点,我就考北大,至于什么专业我无所谓,先上去再说。家长急的也不得了,没办法,孩子都能理解,清华、北大牌子这么好,有时候考上这个学校干吗呢?是给别人看的,带这种荣誉,但没有考虑专业问题,很容易产生重学校、轻专业的情况。 另外一种学生为什么他重学校轻专业呢?可能因为成绩中等的学生,他认为差的学校很难找工作,甚至说很难成才。我说了,这又是和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家庭教育有关系。我们咨询了一个学生,就因为上了甚至是复旦大学,就因为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上了大学以后不想学了,放弃了,说我考上复旦大学没有清华、北大这么响亮。上了大三了家长跟我说,我们孩子就因为这点非常压抑,压抑了几年,不想好好的学,就想混到毕业得了。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方面,因为太关注孩子的分数、考学了。都知道,学校好的,光彩,是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我们正确的去教育孩子,其实我们说差学校也能成才的,都知道典型的毛泽东上什么学校,当代的柳传志、杨元庆上什么学校,更别说牛根生还是初中毕业。当然我们不是不上学就不好了,都是能成才的。中国微软的吴世红女士竟然自考,当了中国微软的总经理。这种成才的理念我们家庭、我们学校没有灌输他,一旦考不好觉得自己就是无能的人。 有一个考生去年咨询我,他现在发展得不错,他考了一个联合大学,非常普通。找到我了,说我这个学校将来怎么办啊?我也想成才,这个学校能成才吗?我说能成才。他说联合大学没有什么理工大学,因为本来能考上的没考上,将来怎么办?我说成才在于自己,大学里面的教育很多情况下是自己自学,老师当然很重要,很多情况是靠自己。而且上了大学以后现在大学开放性,觉得老师讲得不好可以去参加一些,甚至到北大校园多参加这方面的讲座,都可以学习,只要想学习都可以学好,他这么说信心非常足,他现在发展得非常好,现在搞了一个什么工作室,除了学习还搞了工作室,发展得不错。所以成才的理念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否则上什么大学,这是普遍的我们遇到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