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食简单介绍(20points)
糖葱饼
在中国香港至少有八十年历史,它之所以叫糖葱饼,因夹在薄饼的糖 有如一段段葱白,是几十年前小孩子的平价零食。
炒栗
炒栗子本是天津的街头小食,五六十年代许多北方人南来中国香港,炒栗子便传到中国香港来。今时今日的炒栗子已慢慢被机器取替。
马仔
中国香港六十年代赌马已大盛,马迷流行一句「食马仔,赢马仔」的意头口号,马仔更成普罗大众的至爱零食之一。其实马仔叫「萨其马」,本是喇嘛点心,在清朝时传入中国。
麦芽糖夹饼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香港,贫穷小孩的家庭零食是用筷子往手掌般大的小瓦缸挑一圈麦芽糖,夹 两块饼干来吃。近十多年都不见有小朋友吃这种小吃。
豆腐花
有一千年历史的豆腐花很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甜品之一。由从前用箩吊 嗌卖,到后来有豆品厂自己制造,再发展到凉茶铺、糖水铺都有得食。
龙须糖
原名银丝糖,传说是宋代皇帝喜爱吃的其中一款甜点。因为龙代表皇帝,而糖表面又有一层层似龙须鬓的糖丝,所以亦有龙须糖的称号。
白糖糕
话说明朝时顺德伦教有个小贩姓梁,蒸松糕时失手,粉质下坠,松糕不松。但人人皆食后都觉清爽腻滑,结果很快售罄。梁将错就错改以白糖炮制,蒸出晶莹洁白的「白糖伦教糕」,后称白糖糕
蛋散
传统的糖蛋散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扭成蛋散状落油镬炸,摊冻蘸开过水的麦糖便可吃。
丁丁糖
旧时成都走街串巷卖白麻糖的小商贩都有一种特制的行头—小铁锤一把,外加一块J型小铁板,既是分割麻糖的专用工具,又是招揽顾客的特殊道具。成都人以它们敲打出来的“叮叮当”的谐音,将白麻糖起名为“丁丁糖”
虾多士
虾多士是以虾为馅料的炸多士,是中国香港化的英式下午茶常见食品,用作代替三明治。于日本、越南、泰国、美国等地亦可见到,但制法略有不同。
老婆饼
老婆饼又称冬蓉酥,老婆饼呈圆形,表面是一层酥皮,里面则是冬瓜蓉,外面香脆,馅料香滑而不腻,新鲜出炉更佳。
花占饼
花占饼又名肚脐饼。小小的一粒,圆圆的有如一只小飞碟。花占饼分为两层,下层是松脆可口的饼乾,上层是甜糖。上面的甜糖呈圆锥塔状,色彩缤纷,有白、绿、红、黄等颜色。
菠萝油
菠萝油是从菠萝包发展而来的食品,是将菠萝包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牛油或奶油所组成。最美味的菠萝油吃法是将新鲜出炉的菠萝包夹上既冰冻、又厚切的牛油,这样,牛油会被菠萝包的热力影响而溶化,令包身变成金黄色。
,1.蛋挞 -------------2.鱼肉烧卖王
3.猪皮萝卜-------4.煨番薯 ,
5.煨鱿鱼----------6.西多士
7.牛什 ------------ 8.卤味
9.热粟米 ---------10.炒栗子
11.豆腐花--------12.油条
13.炸两-----------14.花生糖
15.甘蔗汁 ----- -16.马仔.
17.沙翁,参考: y80,菠萝油...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香港小食﹐另外奶茶都是, 有很多中国香港人都十分钟意在下午茶的时候 在茶餐厅 食个热烘烘的菠萝油及饮杯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