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类指的是什么
非学科类指的是什么介绍如下:
非学科类培训主要是指的兴趣班。如唱歌跳舞,画画,各种琴类,各种棋类,篮球,排球,足球,书法等等。主要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而且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特长。如各种球类是相当锻炼身体的。都是希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区别如下:
学科类培训主要是指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等培训。非学科类培训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艺术(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体育(足、篮、排、羽毛、乒乓、围棋、体适能、网球、高尔夫、武术、跆拳道等)、STEM(科学、编程、机器人、工程技术)、早幼教、启蒙素养等。
针对非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考试培训、考研、考公等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无论学科还是非学科,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业务流程都是由品牌/市场/销售进行招生,教师提供教学,班主任/辅导老师承担非教学服务(排课、组班等)并承担续费KPI。除了这些前端岗位,还有教师招聘、培训,内容研发,技术团队,品牌PR、市场投放,行政等中台部门。中台根据业务需要,调派、分配相关人员支持前端业务发展,逐渐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模式。
无论学科或非学科,付费者(家长)与使用者(孩子)分离。所以机构需要同时满足这两类人的选择标准。
这是校外培训机构大体业务运营逻辑。
在上述逻辑之下,由各个岗位成员构成的企业,在运营管理时结合不同科目的特点做出调整。比如学科特点、目标客群、家长需求、师资构成等。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具体的区别有很多,但一切都是围绕着不同的目标客群展开:
学科类培训的客户集中在小、初、高,主要目标是提分。在现有人才选拔机制下,分数影响着未来的命运走向。这是所有校外培训中,需求最强烈,也最不可能被打击掉的需求。尽管现在大力提倡职业化人才培养,但这并没有打破分数决定命运。而且职业化人才培养这条路在国内任重道远。所以学科类培训的需求会一直存在,也是所有培训中需求最刚性的。
非学科类培训集中在3-12岁,其中3-8岁为主,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因为小学三年级开始家长需要为升学考试投入更多时间和资金。3-8岁这个年龄段,家长选择非学科类培训的原因多种多样:想尝试不同项目,发现兴趣;别人都学我也去学;无人照看、打发时间;想要身体变好等等。
3-8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具体内容可以查看专业的心理学书籍)要求课程内容趣味性、专业性结合;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所以课堂管理能力(如遇到分离焦虑、突发哭闹应急管理等)和专业教学能力一样重要;动静结合;获得学生的喜欢是实现所有教学的前提。
相较于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品类繁多,客户LTV短,虽然入行门槛低,但是课程内容标准化程度高,经营门槛高,因为需求没那么强,家长报课动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