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归类为大行星级别的行星需符合哪些标准
1930年,美国23岁的天文工作者汤博发现冥王星后,由于这颗新行星很远很暗,使他错估了冥王星的大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要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成为太阳系的封疆天神。1978年,冥王星的卫星被发现,从而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还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后来经过进一步观测,发现其直径仅为2300公里,不到地球的五分之一(地球直径约12800公里),等到这些错误被纠正,冥王星早已写入教科书。1980年,著名的行星天文学家布赖恩·马斯登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应把冥王星降级为小行星,遭到与会的美国天文学家的激烈反对,威胁要将马斯登扔进宾馆的游泳池。
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布朗等发现了2003年UB313星(暂起名齐娜星),它比冥王星更大。既然冥王星是大行星,齐娜星更应成为大行星,这样就把行星标准的争论推向了高潮。
经过对新提案的多番讨论.辩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将行星和我们太阳系的其他天体按下述标准定义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1)“行星”(通常说的“大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位于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c)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2)“矮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位于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c)还没有清空其轨道附近的区域,(d)不是一颗卫星。
(3)其他所有围绕太阳运动的不是卫星的天体应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八颗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目前太阳系小天体包括绝大多数的太阳系小行星、绝大多数的海王星外天体(TNO)、彗星和其他小天体。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进一步决议:根据上述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且被视为海王星外天体的一个新族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