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首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是新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为了更有效的体现这种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老师动情地朗诵了一首诗。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夜风/吹来一阵阵欢快的声音/我们/坐在高高的粮堆旁/听我妈讲往事/那时候/我妈没有地/我的一生都在她手上/流汗/在地主滚烫的地里流淌/我妈在吃/野菜和谷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长长的虎皮大衣/天冷了。
2.老师让一些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月亮、谷堆、莲花、母亲和依赖的东西。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来,轻轻地抚摸着我们.................................................................................................................................................
3.老师谈音乐也有诗情画意。(展示课件)介绍并欣赏《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边听边用表情和动作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4.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表演和欣赏课件中生动的画面,深刻体会到音乐中的悲凉气氛和痛苦回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旧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悲惨生活。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背诵平时积累的古诗词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旧社会人们的苦难。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新旧社会的反差,从而更加珍惜在校的每一寸时光。
5.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自行收集有关听妈妈讲往事的相关知识,并在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课堂就不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是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实现了德育、美育、信息技术、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唤起学生的* *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节奏的和谐与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记得有一本书上说“没有想象力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力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捷径。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我跟同学说,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一样。而一首优秀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想象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后,我请同学们欣赏《边村喜讯》,请每一位同学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从而引发无尽的遐想。曲子结束后,我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意给曲子起名字。于是就诞生了“春节”、“丰收锣鼓”、“喜气洋洋”、“歌舞”、“热闹春节”等名称。同时解释了为什么选择这个名字。虽然有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拓展了想象力。比如“舞蹈”这个名字,就被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的时候,我感觉它给了我一种跳舞的冲动,所以我想给它取名为“舞蹈”。虽然名字和音乐的名字不一样,但是他用心去听,用心去想,他“优雅”,富有想象力,勇于创新,敢于表达和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而这正是新世纪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所以在我的音乐课上,每一个问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转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音乐表现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演奏和创作技能的发展,而是注重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使课堂变得沉闷而凝重。鉴于这一事实,我大胆地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身体律动,使课堂气氛更加紧张活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把身体当成“乐器”,跟着音乐的运动。学生们通过走、跳和跑来创造他们自己的与他们听到的音乐相对应的动作。每个人对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当学生缺少动作时,教师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示例:
1,脚轻轻一跳
2.双脚跳跃
3.单脚跳
跺脚
5.踮起脚尖轻轻地跳
第六步
7.爬行
8.躺下,闭上眼睛。
9、鼾声由轻到响。
10,慢慢起床,拉伸等。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做以上动作,每个人都有一种超越他人的感觉,充分调动了每个人感受音乐、大胆表达音乐的主动性。
第四,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权威的学习机制。通过提供开放、有趣的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和创造以即兴创作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比如我邀请同学欣赏《我上了一辆小马车》的时候,首先介绍了这首歌的背景,是以两个西方国家的流浪儿童用甜美的声音换取面包为背景的。一位女士用它们的喉咙赚钱,并把它们带回了家。这首歌是他们那天晚上在梦里唱的。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里翩翩起舞的快乐场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师讲完故事,学生们反应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位女士走,他们是被利用的”,“他们根本过不了好日子”,“那位女士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穿她”,“他们应该找个正规的唱歌的地方去表演,去挣钱”……音乐课应该教会孩子主动权,让音乐课永远没有尽头的道理。无独有偶,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个例子:某小学语文考试,报纸上有一个问题问“雪花变成了什么?”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写道,“它变成了春天。”这明明是一个很有诗意很精炼的回答,他却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说“变成水了!”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作特色的音乐学科。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这种我教你学,我叫你学的传承式教学,牢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服从服务员,被动接受一个“标准答案”,却不允许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显然,这种死记硬背、过时落后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现代教育精神,也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感受和看法,是一个改变和更新音乐教育观念的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才能让学生体验美,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第五,完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提高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步,改善教学管理,促进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秀”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欣赏音乐《瑶舞》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优秀”的机会。对于优秀的学生,老师会问一些专业的问题:“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多少?”对于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请注意音乐的快慢变化,听到的时候用手势来表达,比如:慢下来的时候伸出一个手指,快起来的时候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正确表达音乐的意思,老师马上给学生一个启发性的动作或肯定的语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重点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声音形式所蕴含的美和丰富的感情,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和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声音,从而有效发挥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相得益彰的功能和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健康和智力。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感觉。可以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感觉音乐好像毫不费力。一场轻松愉快的戏,瞬间就能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虽然参与者没有太多的技能或理论背景,但他们也可以创作自己的音乐。孩子可以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体会到合奏感,这种感觉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