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楼上遇到一个很吵的邻居,你会怎么办?

凌晨两点,有人在加班写诉状、上诉状、法律意见书。有人在拖着脚看剧刷手机。一些人在谈论打电话,而另一些人则为每天晚上与楼上“叮当”的噪音作斗争而心烦意乱。这一期,笔者谈的是噪音扰民的相邻污染纠纷。

首先,最长的一夜

同事小L为了工作方便,在一家律所附近租了一套公寓。起初,天气很好,日子过得安静舒适,但好景不长。小L搬进楼上一家四口,每天晚上11开始“敲门”。各种跑跳重物砸地到凌晨四五点。巨大的噪音使小L无法入睡。白天忙忙碌碌,晚上无法休息,这让小L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

在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噪音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小l,笔者最近又接到两起噪音侵权的问询,那么这种情况如何维权呢?

第二,解决方案

噪音乍一看是小事,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看着蜿蜒的救援之路:

(a)适当的提示:

1,修改WIFI名称提示。

通过将WIFI的名称修改为“请不要在某个房间号内发出噪音”和“请在某个房间号内保持安静”,楼上的住户再次连接网络时就可以看到提示,但这是一种非常“温和”且没有针对性的提醒。

2.在门上贴一张通知。

如果不想正视楼上住户,可以先通过张贴告示的方式进行提示和警告,把噪音情况和相关要求写清楚,等着看噪音情况有没有好转。

(2)寻求帮助:

1.如果是出租房,可以联系房东,要求房东通过业主群反映情况或者直接和楼上房东沟通。这种方法对于楼上同一个出租房的情况来说是比较好的。

2、联系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要求告知楼上住户并了解情况,督促楼上降低噪音频率和强度。

3.联系社区所在的居委会、社区律师寻求帮助。居委会和社区律师可以为双方搭建沟通平台,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化解矛盾。

4.求媒体帮忙。在一些地区,电台和电视台有专门的节目供人们“揭示新闻”或调解纠纷,这也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5.抱团在各个群里热身。被噪音问题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如果一时解决不了纠纷,可以加入这样的群,互相表达安慰,也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毕竟经历过同样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6、报警处理。对于“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从事其他室内娱乐活动、室内装修活动,未采取有效措施,从室内环境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

注意:无论是否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纠纷,都要保留好所有的沟通记录、凭证、照片、报警回执等资料,为后续可能的诉讼做准备。

(3)面对面的交流

1,注意分寸,注意不要引起刑事案件。大部分被楼上噪音打扰的人,除非被逼无奈,否则不会选择正面沟通。他们应该在直接采访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实中有很多情况是他们长期被噪音打扰,心生怨恨,大打出手。在两起故意伤害刑事案件(2019)新0109刑初189和(2017)鲁0104刑初267)中,楼下居民受楼上噪音影响,在交流过程中矛盾激化,致楼上居民轻伤。所以在沟通中一定要做好情绪管理。吵吵闹闹已经够麻烦的了,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值得。

2.玩硬的?谨防侵权。一些居民在沟通无果后选择“以暴制暴”,通过网络购买“建筑振动机”(一种电动振动机),通过支架安装在天花板上。启动后天花板会高频震动,会和楼上的物体一起震动,发出和冲击钻打孔一样的声音。有人说这是一种自救方式,杀敌一千,损敌八百。笔者温馨提醒,采取“摇楼”的方式维权,不仅影响楼上邻居,也侵犯了邻居之间的相邻权。这种行为类似于故意制造噪音,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警察可以进行治安处罚,应该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四)提起民事诉讼

噪声侵权是相邻污染纠纷之一。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相邻当事人应当正确处理截水、排水、交通、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本着方便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的精神,根据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45号公告——关于发布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在相邻的(2019)于13 5609和(2014)闽第04040号两起污染侵权纠纷案中,楼上居民发出的噪声严重影响了楼下居民的生活,最终法院判决楼上居民立即停止噪声污染侵权行为,每天24小时内白天和夜间不得产生超过55分贝的噪声。

第三,小l的后续。

我的同事小L几次拜访楼上住户,尝试各种方式,效果都不理想。楼上大人没日没夜的工作性质导致了孩子白天睡觉,晚上基本通宵,疯狂玩耍发出难以忍受的噪音,但这不应该成为楼上的借口。毕竟熊海子的背影体现了父母的素质。好在L的短租公寓马上就要到期了,L也不准备费心准备诉讼了。幸运的是,小L住在同一个小区的朋友得知此事后,主动伸出援手,给小L一张沙发床做临时过渡(100赞)。

人生一地鸡毛,但解决的办法总是比遇到的困难多。祝千千成千上万的孩子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