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汉沽区的马沽为什么叫马沽

古老的中华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碧水滔滔的蓟运河,滋润着绵延的土地,养育着生生不息的运河儿女。运河下游沿岸的村庄地名多以“沽”称之。

史料记载,清光绪初年,宁河辖地有二十一沽:齐家沽、江石沽、邦道沽、麦子沽、中兴沽、船沽、勾楼沽、马杓沽、东李自沽、宁车沽、田家沽、南沽、大麦沽、捷道沽、东淮沽、北涧沽、南涧沽、汉沽、西李自沽、蛏头沽、塘儿沽。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

据老人讲,汉沽属于退海之地,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家居芦台的一位崔氏老人,驾船沿蓟运河南下,落户于此。其后,在住地北部开通一条连通蓟运河的小河,起名小沿河。当初人们饮水灌田都离不开那条河。有挑水歌谣为证:“颤呀颤,到河沿,清水百世流不断……”,因此地名是依河而得名——小沿河。

到明天启年间,刘氏等诸姓家族相继迁居于此,集成一庄,取名汉古庄。当年,娘娘庙院内有四块碑,靠北侧三座为一组,其碑文中刻有“汉古庄”三个字。据永济桥碑文记载:“汉古庄北不数武有桥焉。昔以木为之……公建——咸丰元年岁次辛亥桂月谷旦。”表明“汉古庄”地名至公元1851年八月(农历)仍然沿用。

至清光绪四年,芦汉路开通,两地交往日趋密切,光绪六年改制时,将汉古同国家庄,前、后坨庄合并成一村,村民倚水而居,知县丁符九在汉古的“”古字前面加上“氵”,更名汉沽村。当初娘娘庙南侧那座碑虽然上面刻有“汉沽村”三个字,可惜此碑已失。现据津、唐铁路桥碑记载:禀为奉示遵行,铁桥尚无滞碍,公议勒碑,以垂久远……窃查自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三月二十四日,曾蒙示谕……饬将议定汉沽铁桥章程……光绪十八年十月上瀚北塘众船户公立。碑文中“汉沽铁桥”四字成为更名汉沽以后最早的历史见证。

如今,汉沽历经由村变乡,由乡变特别区,由特别区变镇,由镇变成县级市区,最后发展成为天津市区的历史。

只能找到这个 不过意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