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盖茶这么多,为何我唯独钟爱喜茶?
首先,这不是帮喜茶写的推文。(此处,希望利益相关者能看到我,如果能因此赚一些外快我也是完全不会拒绝的,滑稽)
其次,作为一个cheese fanatics+读marketing出身+对研究各类消费者心理很感兴趣的人,我也很想了解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出身于三线城市的奶茶品牌红到无论是去到广州或是深圳的任意门店,都需要至少等待半个钟才能喝到一杯喜茶。
所以,以下内容始于我的小小好奇心,感性认知为主,理性调研偏少,大家有不同看法或者更深刻的见解欢迎交流探讨~
仔细回忆了一下,第一次接触到奶盖茶应该是在大学城的贝岗,是一家叫“叹茶”的小门店,记得当时这家店在大学城还挺红的,由于有晚上10点后半价的活动,有时店门口还会有小长龙。不过上次去到大学城这家店好像已经改名叫“叹x”,具体名字已经记不得因为只是路过,只对店里循环播放周董的歌留有些许映像。(也许也因为我这个人对食物有些近乎变态的专一和挑剔,凡是尝到某件好吃的单品便认准了那家店,其他店的再也入不了我的法眼。)
而我对这家店之所以仍有些记忆,是因为记得当时在这家店点过整整一杯奶盖,你没看错,纯奶盖。我记得当时一杯奶盖乌龙的价格是12块,加一份奶盖4块,我问店员奶盖乌龙里的奶盖大概占杯体多少,店员说四分之一,然后我说,那就加3份奶盖吧。
于是我就在店员诧异的神情中满意地拿到了自己那杯没有茶的奶盖茶,一饮而尽,虽然真的很爽,但是不出意外地,这杯纯奶盖腻到我至少两个月没有再碰奶盖茶。
渐渐地,似乎贡茶开始小有名气,但这家迅速扩张的奶盖茶似乎表现平平,有朋友给我推荐过他们家的奶绿、格雷三兄弟等等,尝试过之后并没有什么惊艳之处;紧接着便是遍地的皇茶、royaltea等山寨品牌,其实当时的我还一直没有见过喜茶本尊。是的,在它还没有改名,在它还叫皇茶的时候我并没有接触过它,因为我始终觉得,奶盖茶喝了那么多也就这样了,这些店连个奶茶店也要去山寨,如此偷懒又没创意也难怪自己做不起来了。
直到有一天我亲眼见证了在喜茶排队的人龙。
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周五晚上,跟大厨约饭,地点在海岸城。讲道理周五的晚上去海岸城约饭我内心是十分拒绝的因为不管去哪都要等位,而且整个海岸城已经几乎被我吃遍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吃,所以我许久没有去过海岸城,更不知道在这期间,当时深圳唯一一家喜茶店已经开业了。
当时时间大约在19:30左右,这个时间点大概是一些下班早的人刚约完饭的点,我如约在星爸爸等大厨,却看到对面一条巨长的人龙,从喜茶的店铺门口排出来,大概往左延伸了十来个门面的样子,场面甚是壮观。直到等到大厨来,人数也只是有增无减,后来者似乎丝毫没有因为这队伍有任何退缩的意思,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大厨来到之后问我要不要来一杯,被我果断拒绝,因为当时的我们其实对深圳人民品尝美食的能力都深表怀疑,调侃到这地方好吃的东西太少所以这些人才这么疯狂,对这种排队现象更是嗤之以鼻(事后证明真是打脸);加上通常等待这么久换来的食物,不管是谁多多少少对它的打分会有失偏颇。因此在第一次邂逅喜茶之时,我并没有跟风排队,来上一杯在当时需要耗时近一个小时才能喝到的一杯奶盖茶。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再关注过这个品牌,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在广州的师兄发的朋友圈,描述了第一间喜茶在广州开业的火爆场景,这下着实引起了我的兴趣:原来喜茶不是广深同步扩张?难道尝遍美食的广州人民也会屈从于这一杯茶?
作为一个叛逆期的青春美少女我忍不了了,觉得无论如何也要看看它到底多好喝,于是这次我自告奋勇把饭局约在了海岸城,但因为自己实在不想排队,于是打滚练地央求比我下班早一个小时的大厨先帮我去排队买一杯喜茶。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喝就掉进了一个大坑。
我喝的第一杯喜茶,如今已经想不起来叫什么,好像之后喜茶更新了过餐牌,现在已经买不到这杯。只记得当时拿到它,已经无暇研究它简洁却不失精致的外包装,迫不及待打开杯盖,呈现出来的便是下图呼之欲出的厚厚一层奶盖,上面还飘着两朵玫瑰花瓣,花香混合着芝士奶香扑面而来。
“从来没有见过奶盖分量给得如此良心的店”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接着一口,两口,三口...我就彻底沦陷了,奶香好浓,口感绵密,光是奶盖就甩其他奶盖茶好几条街。接着是茶的部分,再一次惊艳到我。我点的是热饮,原以为不过就是普通茶包的味道,却没想到奶盖下的茶不知道为什么也透露着一股淡淡的奶香,但丝毫不腻味,入口丝滑,简直好喝到停不下来。其实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除了酸奶、豆浆和原榨果汁我在外除了奶盖茶是从来不喝任何其他奶茶的,但是至此我的味觉已对喜茶完全投降,它不仅成功俘获了我的胃,更是占据了我心中奶茶类甚至是饮品类独一无二的地位。
这么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也许现在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跟最初的我一样不解。但不得不承认喜茶的产品确实是在用心做,我想这也是它的受欢迎程度异于常“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网络上关于喜茶的秘方是这样的:
-茶汤 100° 高温水,60s 高压萃取;
-每个茶袋只用一次,最大程度保证茶香;
-茶种类繁多,来自不同地域;
-澳洲进口块状芝士、配上欧洲进口的鲜奶,打造优质奶盖。
不管这个“公开的秘方”是真是假,至少从我的亲身体验来说,喜茶的口感,确实是配得上它现在的名声及品牌知名度的。
那么除了 产品本身 之外,还有哪些因素造就了今天的喜茶?在几乎走遍了广深所有的喜茶门店并喝过店里的所有招牌之后,我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1.店铺陈列及店内空间。 喜茶的店铺陈列跟星巴克其实很类似,符合现代8090消费者的审美,店内环境舒适优雅,但不同的是,喜茶店铺内很大一部分面积留给了制作区,店内空间相对较小,也变相导致了因人流量过大排队排到店外的现象产生,排队的人流也成为了这家店的“免费户外广告”。
2.好奇与从众心理。 在这里我便是属于前者,好奇它究竟有多好喝结果一来就被吸了一波粉。而还有很多消费者便属于“从众心理”消费者,一部分是路过见到多人排队,于是自己也想试试;另一部分则是从各类新媒体渠道见到身边的朋友都对它赞不绝口,于是自己也要试试买一杯喝发个照到朋友圈才合群。
3.消费升级,以及对消费附加价值的追求。 如今新兴领域消费的主力军当90后莫属,而90后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开始进入收入增长期,这一代人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消费习惯与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他们的精神层次首先达到了更先进的水平,但物质层面却难以支撑。所以,目前的消费升级其实是满足了中间态的奢侈,即轻奢。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这样一种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但附加价值比如服务、体验等显著上涨。这就给了精神追求高、物质水平还跟不上的消费群体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就是轻奢,喜茶便属于饮品届或者奶茶届的轻奢品。
不过在我看来,这里的消费附加价值可能不仅仅包括产品的使用体验,部分消费者更追求这个品牌给自己带来的品牌效应和标签,这里暂时不去评判这种消费心态正确与否。然而无论这类型消费者是否承认,有时他们在从事一些消费行为时,的确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层次”和“品味”,甚至是地位。小到吃喝玩乐,大到穿衣用住,他们的每一次消费行为选择、每一次晒朋友圈,都是为了告诉其他人:嘿,你看,我跟你们不是一类人,或者,嗨,我其实跟你们也是同一个圈子的人。
4.营销手段+自发的口碑式营销。结合前文提到的两点,这一点其实与其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这么火爆的喜茶,终于排上队买上了,怎么能不晒个微博,发个朋友圈呢?我这样的小仙女都不能免俗呢(表脸。于是,消费者自发地成为了喜茶的品牌代言人(嗯我知道我也是。这样的万人影响力能引发更大一轮的品牌传播。
相比这样的口碑传播,喜茶的营销手段虽显得微不足道,但仍然值得一提,比如新店开张买一送一人气爆棚的场面,比如生日当天凭身份证可以免费领取喜茶一杯,都为它赢得了不少额外的人气。毕竟平时价格不低味道美好又难买到的一杯喜茶,在生日当天可以免费喝到,何乐而不为呢?
至此,这篇文章终于写完了~撒花,来一杯最近大红的芝士莓莓镇楼。感觉自己文风过于拖沓,考虑之后要换个路线了。最后再强调一遍,真的不是喜茶的推广文,但如果可以请帮我转发扩大影响力让喜茶ceo看到并付我广告费吧哈哈哈,每月一次免费喝喜茶的机会或者每月一次不用排队的特权也好啊!(太没出息,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