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很重要,孩子交往能力训练的六大误区是什么呢?

误区一:朋友愈多愈好

让孩子有着最少一个固定不动交往的朋友至关重要。孩子一个朋友都没有,这的确是不正常交往情况,那如果孩子有许多朋友,但友情却不能持久,你也要自我反思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问题了。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友情,即便你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你也不必太过担忧。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便是“会人际交往”

大吼大叫并不比用柔和的口气讲话更有效果。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本,比如彼此之间真诚对待、可以跟朋友***享、能快乐地玩在一起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否维持友情才算是问题的核心。

误区三:孩子年纪还小,文明礼貌不周全没事儿

孩子为人处事的心态在非常大的层面上会影响到它的人际交往。讲礼貌的好习惯并不是天生具有的,反而是从小培养出来的。你的孩子越快有着文明礼貌的心态,他越容易被人接纳。

误区四:了解新朋友才算是“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交往”并不是成年人的“公关”,了解新朋友虽然能提高孩子的交往水平,但跟家人的和谐***处也能看出孩子的交往水平。孩子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和家人在一起的,让孩子学好和家人和谐***处就是他社交交往的前提。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慧”的孩子交往

偶尔会听到一些爸爸妈妈那样斥责孩子:“不要跟小笨孩一起玩!”希望他们孩子结识“聪慧”这个小朋友,这种家长认为“聪慧”便是学得好,比如认字多或英语说得对。

实际上,这些家长在无意间也帮孩子传递了这样的思想:“聪慧”便是学得好,不值跟那些在学习方面比我们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对他人投入怜悯之心。一些家长在孩子交往这个问题上表现的较为爱面子,有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不容易交往不太好,就直接替代孩子交往。

比如,有一个妈妈爱慕虚荣非常重,每每她带着孩子看到亲戚朋友,孩子还一句话不说,妈妈就开了口:“我家孩子胆量非常小,内向型,羞怯。”实际上,妈妈便是担忧孩子讲话笨嘴笨舌,讲得不妥而让其丢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入口了。当家长替代孩子交往时,其实就是在保全自己所谓“自尊”和“脸面”。这么做,父母尽管保护了“脸面”,孩子却流失了可贵的交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