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为谁而建的?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叶璇下令在清华校园旧址修建面积60公顷的长春园,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此听政,清朝的御花园生活由此开始。然而,长春园的地位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后来的圆明园取而代之。
在长春园周围,有许多明代遗留下来的私家园林。在清朝初期,这些以前的私人花园在被归还给内政部的陈封庭院后,被移交给清朝皇室成员和王公大臣。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圆明园作为明朝的老园林送给了康熙皇帝的第四子胤禛。而“圆明园”的题字是康熙皇帝写的。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从这一年开始了从无到有、从盛到衰的历史。胤禛是后来的雍正帝,他对自己的花园非常自豪。他解释了康熙《圆明园记》中“圆明”二字的含义:圆明有远志,不易见。他尝古之言,以圆明之德为特征。老公圆脸迷,君子也中。这里的“圆”字是“完整全面”的意思,“亮”字是“博学睿智”的意思。所以“圆明园”这个名字无非是统治阶级标榜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聪明才智。康熙皇帝的题词也表达了对太子的期待。
圆明园位于瓜家屯以北,距长春园约一里地,即在今天的北京大学以北,清华大学以西。康熙时代的圆明园,有前湖、后湖等水面,有“牡丹亭”、“自然画卷”等园林。圆明园还是诸侯园的时候,规矩不能超过皇帝的长春园,所以建的景不多,名气也不大,远不如长春园。但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朝的太平盛世来了,在其60年的不断扩建中,终于建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