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来源是什么

每年12月25日被定义为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同纪念耶稣的诞生,当然我们也知道耶稣并不是在寒冬中出生。原本意义上12月25日是太阳神阿波罗的诞辰,从基督教的角度上来看这应该算是一个异教徒的节日,但是再神圣的事物也架不住世俗的理解,罗马当初为了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就把这一天原本是纪念阿波罗的日子,强行冠名给了基督。

狄更斯《圣诞欢歌》

这部小说诞生于1843年的圣诞节前夕,平心而言这在这部小说出版之前,圣诞节并不像现在那么受到重视,圣诞节中的大部分习惯和风俗在很大意义上都是源自这部小说。在英国旧俗中,圣诞节的时候民间歌手会挨家挨户地去唱圣诞歌曲,歌手把圣诞歌唱完之后主人会用苹果酒加香料煮的饮料作为回赠。

《圣诞欢歌》这部小说并不复杂,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在寒冷的圣诞节那一天,有一个小孩子敲开了主角斯克鲁奇的家门,为他献上一曲圣诞歌曲,但是斯克鲁奇却异常反感这样的行为,马上拿起了戒尺朝小孩打去,刚要打到小孩头上的时候,出现了三位幽灵,他们带着斯克鲁奇来到了魔幻世界,经历了人间美好的温情,又经历了凄凉与孤独,最后还带他看了坏人的灵魂所受的报应,斯克鲁奇于是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后成为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人。

我只是简短地对书里的情节进行描述,如果您认真地去读这本书的话,会发现今天圣诞节的习俗无论是圣诞老人、圣诞贺卡、圣诞树、圣诞袜等等都源自这本书的构想,以至于后世很多小孩都一位狄更斯其实就是圣诞老人。

在1870年狄更斯去世的时候,欧洲、澳洲、美洲集体小朋友发声问:“狄更斯死了,圣诞老人会死吗?”幸运的是,圣诞老人并没有死,他依旧坐在由九只驯鹿拉的雪橇上驰骋、纵横在雪地里,为这个残酷的世界,送去温暖和祝福。

圣诞节与心灵鸡汤

《圣诞欢歌》出版之后,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圣诞节,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宗教意义上都带给人强烈变化,最大的原因在于“心灵鸡汤”的抚慰作用。1840年代的英国,借用《双城记》里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欧洲正在发生着从农耕走向工业的巨变,人们拥挤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无所适从,迷茫与困苦纠结着了大部分人,社会矛盾变得尖锐,人们的内心急需安抚。

《圣诞欢歌》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横空出世,如果只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它应该是读者最讨厌的那一类:道德寓言。但是在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就完全不同了,它是一锅足材足料的心灵鸡汤,放在大众面前,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人们对圣诞节的热情,因为在艰难的时代里,慰藉本身就具有最重要的伦理价值。

在小说里还有这么一个情节,富有的斯克鲁奇却有一个贫穷的外甥,圣诞节这一天,他的外甥登门造反,邀请舅舅到自己家里去过圣诞节,却遭到了舅舅无理的羞辱,他说:“你这么穷,有什么理由快乐,又有什么权利可以快乐?对你来说,圣诞节不过又是到了一年的年底,这一年你依旧没有挣到钱,你依旧没有钱还账,除了发现自己大了一岁之外,你还是什么都没有。”

同样的外甥也只是用了两句话来回应了舅舅:“你这么富,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快乐,有什么权利可以不快乐?”这也是那时候英国人的写照,大家都生活在焦虑与繁忙当中,无论你有没有钱,你都无法真正的快乐,信仰已经变成交易,人情已经变成攀登的网络,一切的一切都只能用市场与经济来衡量,那是一个缺少“人味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