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的秘密丨为什么他的名字听起来很不错?
姓名只是一个代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称呼越来越多的“彼此”。
但是对于这个要跟随我们一生出现几万次的代号,“好不好”也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常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名字,觉得某个名字好听或拗口,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都觉得这个名字好听,那个名字拗口呢?如果我们把握住其中规律,不是都可以拥有一个漂亮的名字了吗?
姓和名是汉字的排列,姓名的秘密,其实也就是汉字的秘密。掌握姓名的规律,也就是掌握汉字的规律。
笔者本科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接受了系统的汉语体系学习,近一年时间又研读了语言学相关著作。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好的姓名的得来绝非易事。
一般来说取名者(多半为父母但也有不少例外)更多地关注姓名的取字和寓意,单字的寓意要好,又不能太过表浅,缺乏内涵;双字合起来要不冲突,和谐相生,而且不仅是字音,还要关注字形。
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都能做到这第一点,比如梅寒、方圆、吟雪这一类,就能看出取名者是下过一些功夫的。
但真正的好名字远不止于此。撇开寓意不说,发音也是姓名好坏的关键。汉语讲究抑扬顿挫,自古各朝诗词都有自己的一套“平仄守则”,按照规则来才能获得汉语应有的韵律美,姓名的取法自然也能借鉴。
比如唐朝的律诗忌“三平调”(即句末三字都是平声调,包括一声字和二声字),而汉字中一声字和二声字相对较多,三字姓名很容易形成“三平调”。
如上文中的“梅寒”已经是两个平声字,此时若是再与平声字的姓结合,如徐、胡、冯等,就削弱了姓名的起伏感,发音上不太顺畅,进而削弱了名字的格调;但“梅寒”本身不俗,若是遇上“李、赵”之类三声四声的姓,就会好许多。
所以,我们大部分人的误区就是这样,只注重名字的寓意,而不关注名字的发音,更不重视姓与名的联系,所取的名字就会出现“写在纸上好看,挂在心里好听,念出来却不响亮”的情况,如此一来,不是违背了取名的初衷吗?
需知取名易,取好名难,好姓名就要达到响亮和文雅、内与外的平衡。如果说名字的寓意是内,那发音就是外,缺一不可。
而发音除了声调需要注意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口大小,简而言之就是每个字受其韵母影响发音时开口大小不同,如果两字开口相差过大,发音时就会有些困难。这个方面笔者之后会专门论述,这里不再展开解释。
总之,寓意和发音是姓名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有效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注重姓名的整体性,那得来的名字格调一定不低。
比如叶轻舟,三字先伏后平,有起有收,善用姓氏,整体感强,寓意清楚也不失内涵,既取“一叶轻舟”的豁达,又含“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顺心;
再如高胜寒,声律和谐,直接根据姓化用名句“高处不胜寒”,就算不看诗句,“胜”字破掉“寒”的贬义,寓意也很突出。
以上两个名字都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多了一点灵感得来的,只要好好领悟其中关键,恰到好处的汉字排列就在嘴边。不过结合个人的实际,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其他的考量,比如汉字组合是否有歧义,方言区读音变化过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生僻字形字音的使用对他人接受度的影响等。
问题有些多,不过不用担心,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一一给大家解释分析,帮助大家找到新的关于自己的灵感。
(以上提及姓名只为举例说明问题,如有冒犯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