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于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整治的感想
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能够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祖国的花朵也能健康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关于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整治的 心得体会 范文,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各行各业不断推出集中治理、专项整治措施。本次专项整治政策的出台,是对屡禁不止的教育违规乱象的重拳出击,旨在净化教育教学环境,还教育一片净土。违规乱象,给家长、学生带来沉重负担,正是?双减?致力打击的重点。从这层意义上,此次专项整治正是为?双减?所作的加法。
一直以来,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是导致整个教育行业社会评价低、反响差的顽疾之一。专项整治,查处的是违规案例,处理的是害群之马。不可否认,这样的整顿,能杀鸡骇猴,能震慑宵小。但教育发展、行业向上,最终依托的还是行业内部迸发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只有在专项整治的同时,注重违规成因,同步做好能力提升、机制完善和体系建设,才能确保整治成效,提升行业评价。
首先,管理上,必须加快教师职业化进程,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这一点,个人觉得可以很好的参照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私立学校完全处理市场竞争当中:外部监管有明确的监管机制,内部考核有完全职业化的绩效考核;招生依托教学质量,并因此决定最终效益。教师收入与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成正比;能力越强,收入越高。所以,私立学校违规乱象,近年来,不存在屡禁不止,也不敢顶风作案。这就是职业化的优势:制度约束、常态化监管、市场化竞争、职业化管理。
谈论体制,是个敏感话题,不便深入。教育是百年大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一代强于一代的后来者。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教育乱象,该正视的问题,还需积极面对。至少,相较于其他行业职业化带来的提升,能者上、庸者下激发的蓬勃动力,加强教师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
其次,不断提升教师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降低违规诱导。
教书育人与常规工作不同,要做出成绩,教好学生,唯有呕心沥血。小到生活细节,细致到学科知识,具体到升学就业,大到人生观、价值观。做好这些工作,强度极高、负荷极大。一旦收入不匹配,没有良好经济保障,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
近年来,教育行业待遇提升不少,教师也成为热门职业。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水平,顶多踮起脚尖,够着小康。买房、买车,还得看看在哪样的城市、房价高不高。三四线城市问题不大,一二线估计就只能望房兴叹了。
生活是现实的。教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也想让自己的父母、孩子过得好一点。真正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伟大,绝无闲情逸致违规补课,也绝不屑于吃拿索要。所以,匹配教师辛勤付出、职业责任的待遇提升,不能瞻前顾后,也听不得、由不得他人指手画脚。
再次,整合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制度,尽可能实现教育公平。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中国家长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老师、甚至最好的座位。都想让老师关照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多让自己的孩子回答问题,多让自己的孩子上台表演等等。而实现的途径,就是搞定老师。请客吃饭、送钱送礼,一次不成没关系,家长信奉的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老师,也正是在盛情难却中,着了道。次数多了,不正常也就正常了。
家长对于优质资源的追逐,源于资源配置不均、教学水平差异。只有不断提升资源配给,缩小教学差距,才能有效消化家长这一?买方?市场,从而抑制违规的?卖方?市场。
在此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细化学校、教师对资源支配的规范;通过制度,制约资源倾斜。削弱学校、教师对资源的绝对掌控,也能掐断家长对资源倾斜的幻想。只有资源的均衡配置、合理支配双管齐下,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杜绝违规乱象。
教育有独特的行业特征。家校关系、师生关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卖方?和?买方?。教育参与各方之间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和经济支出。教育教学需要非常紧密的情感交流、观念融合;甚至可以说,教育的实践过程重于阶段结果。
教育参与各方,学校、老师,家长、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偿补课,收受礼品礼金,作为违规乱象,从法律层面可以一刀切。但切的过程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政策执行、整治成效的影响,需审慎面对,恰当处理。
一是教育违规,隐蔽性强。参与各方关系微妙,能否切实保障家长、学生权益极其重要。
这两年,公安部进行了打拐专项行动。这样的行动,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全民参与,成果显著。但教育违规往往隐蔽性强,要打击到位、查处到位,除非受害者全力配合。如果专项整治在违规处理上不痛不痒,不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就凭取消评优、降低岗位等级或者行政处分,这样的处理力度,即便家长被违规乱象所累,恐怕也不敢发声。只要违规者仍在教学岗位上,谁不怕秋后算账?谁不怕被穿小鞋,被孤立?中国家长从来不怕忍辱负重,没有人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既保证支持者的合法权益,又能最大限度揭露、查处违规乱象,需要专项整治匹配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
二是专项整治不能破坏教学稳定。是法不责众,还是彻查到底?查处力度将是整治成败的关键。 全面整治,需要考虑整顿处理带来的教育动荡。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磨合形成的稳定关系,相当重要。教师违规,处理一个少一个,处理一批少一批。学生怎么办?教学怎么办?是为了维稳,法不责众?还是能周密部署,确保彻查到底?专项整治值得拭目以待。
多年来,违规之所以屡禁不绝,违法成本低是很重要的原因。不伤筋,不动骨,违规者自然敢顶风作案。当然,处理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发展向上的手段。既然已经到了专项整治的程度,还是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拿出应有的决心和勇气,把整治进行到底,确保整治成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