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由来

据《悲华经》记载,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之前是一个没有纯洁思想的王子,名字是任意的。他发了大愿,生了大慈大悲,断绝了一切众生的苦与烦恼,使众生得享太平。为此,宝如来给他取名为观音。华严经曰:“勇夫观音”。观音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现在我们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大部分是女性。但那时候,观音还是一个威武之人。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期的雕像都把观音描绘成一个男人,嘴唇上有两个漂亮的小胡子。中国唐代以前,观音的形象都是男性形象,印度的观音菩萨也是男性形象。佛教经典记载观音大师周游法界,经常以各种巧思方便,转化一切众生。众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也就是三十二应,他们的女性形象可能就来自于此。后世的女性形象也可能与观音菩萨能“送子”有关,是大悲心的体现。在佛教的各种形象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比较多,大概与观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总的来说,他作为“西方三大造像”之一,伴随佛像大势而行时,观音菩萨头戴宝冠,上面有一尊佛像,其他形态和服饰装饰与其他佛像并无明显区别。北宋时,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关于观音身世的新故事。据说有一个苗壮国王,他生了三个女儿,分别叫苗银、苗苑和苗山。三个女孩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姑娘和二姑娘高高兴兴地结了婚,可是连三女儿苗山都不肯结婚,坚持要出家。庄王很生气,把苗山赶出了皇宫。妙善上山修行,成为香山仙人。后来,汪壮病重,生命垂危。作为医学入门,他需要亲戚们的帮助和帮助。姐姐和二姐拒绝做出牺牲。只有出家的苗山献出了手眼,救了父亲一命。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就给了她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万眼的观音。这个故事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中已经夹杂了儒家的孝道思想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为“神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