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作品——“小屋”系列
不记得什么时候在草原上买了个小屋补账,买了直接上架。我差点忘了。突然有一天,家里的孩子想把这本书带到学校,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下课打卡就看这本书。我好奇地问她:“这本书好看吗?”“当然,我想像劳拉一样生活在草原上。他们有一只名叫杰克的牛头犬和两匹名叫帕特和帕蒂的马。”哇——知道这么详细的问题,看来这本书还是很吸引人的。我开始关注和阅读这本书。
细读之后,我发现了这本书的魅力。它就像儿童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美丽的鹅卵石。即使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依然散发着朴素的光芒。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为拥有这样一颗淳朴真诚的石头而心存感激。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劳拉一家从大森林迁徙到草原并在那里定居的故事。建造木屋,挖井,种田打猎,劳拉的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开辟了一个美好的家园。同时他们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饿狼、凶猛的发烧、危险的草原大火、奇怪的印第安人等等。整本书没有离奇的跌宕起伏,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作者似乎只是在详细地描述和描写一种生活,一种她亲身经历的生活。就像一个长辈打开那些被时间尘封的记忆,给我们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
看完了《草原上的小木屋》,晚饭后我和女儿再讨论。比如,一想到贸然闯入劳拉家的印第安人穿着臭鼬皮,我们就忍不住要笑。这孩子还记得劳拉的父亲在挖井时用燃烧的蜡烛探测地下气体的方法;年轻的劳拉非常想要一个印度宝宝。对于孩子来说,对一本书的喜爱最生动的表现就是记住书中有趣的情节。
有一次我问我的孩子:“宝贝,你想住在草原上吗?”“当然——但是——然后我必须有一个体面的父亲!”等了一会儿,正在吃饭的父亲,慢慢放下筷子,生气地说:“为什么我不是一个像样的父亲?”女儿马上问:“你会打猎吗?你能建一个壁炉吗?你会做摇椅吗?能不能挖口井?”爸爸一下子噎住了。看着父亲的尴尬,我笑了好久。的确,这本书充满了对父母的钦佩和爱。劳拉的父亲乐观顽强。他是一个有着美好梦想、无尽勇气和坚强意志的人。他心里有家庭,有爱,有责任。他可以在草原大火中逃离狼群,保护全一一家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不仅有各种技能,还会拉小提琴。正是有了父亲的钢琴,孩子们度过了无数个美好的夜晚。劳拉的妈妈温柔、善良、勤劳。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她会想尽办法做各种好吃的。她能缝制漂亮的衣服,把家里的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虽然劳拉一家在移民定居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艰巨的挑战,但温暖、和谐、互助的家庭氛围始终围绕着他们。这也是最打动读者的地方。
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其真诚细腻的叙事风格。比如劳拉爸爸建小屋的过程,用了很大一章来描述,从拉木头到刨槽,从建墙到建屋顶,非常详细。越是深入阅读,越会发现那些细致的描写,不是光靠想象坐在办公桌前就能写出来的,更多的是来自作家的真实生活体验。这一点,不懂文学规律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有一次孩子写日记,我提醒她不要写成流水账,要有选择地写。没想到,她瞟了我一眼,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像《小屋》一样写得尽量仔细。“嗯,这孩子的评论总是一针见血。她甚至认为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建造一个小屋。这就是真挚的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真挚情感。
看完了这个草原上的小木屋,我和孩子都觉得不满足,于是买了一整套书,一共九本。我看电子书,孩子看纸质书。我按顺序一个一个仔细看,孩子比较随意。她会先看哪本她觉得有趣,所以有时候总会给我来个剧透:劳拉的妈妈居然在大森林的小屋里扇了一只大黑熊一巴掌;在《梅溪岸边》中有一个叫耐莉的女孩,她总是嘲笑劳拉的姐妹们。劳拉的姐姐失明了,那条名叫杰克的老狗也于年死在银湖边。在草原上的小镇,劳拉在15岁时成为了一名教师。在漫长的冬天,劳拉他们实际上经历了长达七个月的暴风雪...
这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一个人的成长史。在与家人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劳拉这个没有经验的女孩,终于成长为一个吃苦耐劳,承担家庭重担的成熟女性。当然,很多研究者会提到,这本书通过家庭生活的细节记录了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也体现了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文学作品作为时代的产物,当然会带有时代的印记,但这套书之所以能够超越民族、习俗的差异,受到不同国家几代人的喜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通过存在的真实、生活的勇气、生活的温暖,展现了一种乐观、开拓、执着的精神。
这套书的作者劳拉·英格斯·怀尔德是一个传奇人物。她没有深厚的教育和严格的写作训练,65岁才开始写作。她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的《小屋》系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世界几代人阅读的儿童文学经典。从劳拉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真诚的写作和波澜壮阔的人生比娴熟的写作技巧更能塑造优秀的文学作品。
看完整套书,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大雪纷飞的冬天,一座坚固的小屋矗立在萧瑟的大草原上。透过闪烁的灯光,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坐在温暖的壁炉旁的摇椅上,穿着黑色天鹅绒长裙,戴着柔软的羊毛围巾。她小声地向一群孩子讲述了她动荡而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