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国人取名的讲究和发展历程,完成调查报告一份。

我也开明的,搜到这个:

最初中国人有名无姓,大概父系氏族之后才有了姓氏概念。自己去查什么是姓,什么是氏,百度有。再查查姓氏最初的来源,比如母系氏族传下来的,根据地名和分封地,等等。

古人的名字有多字的“尹公之他”“庾公之斯”之类,有单字的,尧舜禹汤之类的,有连带着职业的,“轮扁”就是一个做轮子的叫“扁”的人。

后世文人还有字、号、斋号、雅号等等,字号常用于平辈的称呼,或者晚辈对长辈的敬称使用。名字使用于各种正式文案,官方场合,以及下对上自称等。朋友和相熟系的人也会用排行称呼,如“公孙大娘”,“元二”,“裴九”等。有地位的人(官员贵族)死后有的有谥号,帝王死后有庙号。这些名、号的设定各自有一定之规。小孩有乳名(小名),民间自古有给小孩起贱名的风俗。

三国时期,人物以双名为尊,一部三国演义里面,除了复姓的司马懿,诸葛亮之类,孔融,华佗,刘备,孙权,乃至少数民族嫌疑的马超董卓等,都是两个字的名字。

后来三字的名字盛行,且开始流行在名字中间的字使用族谱序列字,用以标示家族和辈分。

名字的命名风格有多种,平民或者说多数人起名字,往往寓意各种美德或者道德期望,吉祥寓意等。曾有男名源自诗经,女孩名取典楚辞一说。建国后中国人名字时代感鲜明,常反映当时的社会趋势,如建国,新华,抗美,文革,捍东之类。现在的命名方式趋于极大多样化,有依据姓名学取特定笔画、包含特定五行因素等取名,有源自流行文艺作品的,有标新立异甚至以非汉字入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