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述评

清末新政述评

清末,二十四朝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甲午战败,义和团运动,内政外交,大势已去;在内政方面,朝臣和诸侯无能;对外,打开国门,列强瓜分东南西北。

此时,清政府进行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挽救其统治的危险,满足新兴阶级的需要。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变革、军事革新等国家大事,与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大相径庭。预备立宪期太长。内阁成立后,满族成员占绝大多数。改革政策的“碎片化、拖沓化”和一些官员的“敷衍塞责”并没有取得多大进展,但“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核心是政治改革。实行预备立宪,借实行立宪之名,稳定人心,积累功名,笼络社会各阶级,特别是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是中国第一次体现了三权分立、人人平等和臣民权利的进步思想。

其次,颁布了许多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

第三,任用各界人士团结人心,团结各派稳定统治。同时派人出国学习,学习先进经验。派遣满族贵族出国学习军事。第四,废除旧军,训练新军,实现军队现代化。

?政治改革向来谨慎,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实践中逐渐滞后于结果,造成了两者的脱节,一方势必会有新的变化。现有的改革注定无法让各方满意,中国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张连起在其专著《清末新政史》中写道:有人认为它“在中国由传统农业专制社会向现代工业民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清末新政促进了经济自由的发展;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政治机构的现代化;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新军是中国第一次建立真正现代化军队的努力;新学教育蓬勃发展,清朝贵族赴美留学日本;归国留学生充实了新学校的师资力量,壮大了技术人才队伍。大量西方书籍被翻译,资产阶级思想被广泛传播。形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集团,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客观上也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清末新政也增加了民众负担,尤其是税收负担。也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崛起;客观上为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创造了便利条件;练新军、办警政,强化了封建专政的国家机器,有利于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斗争。

?辛平在《清末新政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写道,“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点,清末新政也表现出现代化的不可阻挡之势,历史最终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的毁灭为代价,培养了现代化的动力,以适应开放的新形势,为中国人民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以前更好的条件……”

?武昌新军一枪,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彻底终结。

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1)坚持正确的位置;

(2)坚持历史评价而不是道德评价;

(3)坚持阶级分析法;

(4)效果第一,动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