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见了100位旅游行业的CEO后,我对2021做了一些预测。

2021,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旅游业艰难起步,开创了新局面。

疫情变异、接种疫苗、抗击疫情进入了新年的游戏场,旅游企业和从业者也是如此。

经历了2020年的磨难,疫情常态化的确定性、行业恢复期长、业务受损重,将对2021的旅游企业形成你死我活的博弈环境,也是它们跨越2021,迎来真正复苏甚至涅槃的可能“落差”。

在丑年,如何对,如何把“牛”变成干坤?

在此,智汇推出春节特刊,邀请文旅行业写书,凝练他们的所作所想,以期看清前路,分析大势。

第二篇文章来自百人会神州旅游第一发起人,嘉诚旅游CEO萧远山先生。见过100位旅游CEO,他对文旅行业有什么样的深刻见解和感悟?

2020年底,我参与的中国旅游社区百人会,在5438年6月+10月完成了第一轮8个城市的同行交流活动。

冒着疫情的风险,我参加了全部八次交流活动。通过一对一家访和多人讨论,接触了八个城市超过65,438+000位中小文旅企业CEO。

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大家都在努力坚持,即使2021一开始也不比2020好。

无论在Xi安、成渝,还是在沪苏杭,包括广深,每个CEO都想通过沟通找到答案。2021我的企业如何生存?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大了,我没有资格指点迷津,但是我一个法律界的朋友经常告诉我,答案都在问题里。耶!这100位首席执行官在各自的案例中可能有自己问题的答案。

春节前,朱晖邀请我对2021行业走势做初步分析。借此机会,把我在1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一些经典案例和我的提炼总结分享给大家,或许能给同行一些参考和启发。

01旅游“三去”2020年已成定论。

“三去”的想法是代斌院长在5438年6月+去年2月提出的。戴院长的原话是:“经过这次疫情,旅游业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去旅行社,去星级酒店,去景区,可能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趋势。”我在通信中看到了什么?

1.1给旅行社。

我需要在戴院长原句前面加一个定语去传统旅行社,尤其是去旅游商店。Xi安的同行朋友告诉我,Xi安几乎100%的旅游商店都倒闭了。重庆的同行朋友告诉我,重庆还有70%左右的旅行社没有复工;即使在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珠三角地区,我在深圳认识的店长或营业部包工头,如果没有彻底转行,也主要集中在一个非旅游的副业上,这个副业包括红酒、茶叶、保险、代购、直播培训等...

去旅行社其实就是要去找中间商。如果仅仅是传统的吃、住、行、购、娱六大要素的组合,在国内游的消费场景中,我们看不到消费者对旅行社有什么要求。

在出境游场景中,一家旅行社的竞争对手往往是另一家出境社,客人会拿着自己的自由行行程到处比价。回到国内游,旅行社提供的是传统产品,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游客的脚,其次是他们手机里的APP。

如果旅行社还活在原有的产业链模式中,是时候“摆脱”了。

1.2景点拆除

一路上没时间去景点,但是根据旅行社行业的反馈有了一点了解。另外,《黄山风景区去年接待游客151000人,黄山旅游预亏超3000万》的新闻前几天被刷屏,稍微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目前景区最大的问题是满足游客需求,缺乏创新和内容,重游复购率低。景区收入主要靠“门票经济”,中国景区门票全球最贵。

多年来,旅游景点为主流消费者沉淀了一种固有的认知,即节假日人满为患,门票太贵,还要和老年人争夺拍照点。国内核心景区去不了就尽量不去。我个人是这样的。

2020年开始流行,2021有望持续增长的精致露营产品,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样本。选择一个风景不比景区差的地方,带孩子做户外运动,和女朋友喝下午茶。为什么要去景区凑热闹?

在成都,我看到几个同事积极踩线,在川西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寻找环境安全、风景优美、有差异化和专属门槛的地方,搭建自己的体验场景。没有一家选择在收费景区。

1.3星级酒店

在杭州,我拜访了国内同行的大住宿社区——邦大酒店的创始人先生。我们在一个很有特色的茶馆聊了一下午,同步了很多大住宿行业的信息。

去星级酒店的原因是消费者越来越年轻化。就像景区传达的固有认知(这个认知不一定正确),年轻消费者认为星级酒店就是罗马柱+白手套+大椅子,这是他们这辈子肯定不会选择的风格,更别说花大价钱去体验了。

B&B从整体上冲击了星级酒店对顾客的吸引力,B&B内部两级分化进一步加剧。好消息是,开元、朱华等国内大住宿品牌已经崛起,开元的子品牌开元森博刚刚战略入股中国旅行社。最近,已经在港交所上市的开元酒店h股,也被红杉资本和欧凌资本私有化。开元酒店退市后,将迎来更多“选择空间”。

没有放弃做的中小文旅企业有哪些?

我见过的中小旅游企业都还在坚持。有哪些值得记录的亮点?

2.1文化旅游一体化不只是政府口号。

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口号几乎出现在政府旅游行业的所有相关文件中,但是从文化部和旅游总局合并开始,官方喊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效果?

这一流行病加速了这一进程。

2020年,疫情将旅行半径从出境游推至国内游,再推至省内游、周边游,最后推回城市游。没有放弃的旅行者没有抱怨,也拒绝放弃。他们只是在城市出行的最短半径出行模式中,结合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找到了一点市场机会。

最近我们社区经常讨论一个比较成熟的旅行产品,Citywalk,它起源于国外。在历史文化悠久的欧洲,巴塞罗那的高迪之旅和阿姆斯特丹的梵高之旅都是当地的经典路线。

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不输给欧洲,只是以前的游客大多去了国外,至少也是国内的著名景点。只有长隆和欢乐谷这样的主题公园才能吸引这个城市的游客。但是新芽正在生长。我去的八个城市,除了最年轻的深圳,几乎所有人都在折腾Citywalk的文化主题。

成都的查尔斯包一辆三轮车带客人过街品尝成都正宗小吃,游客也可以自己去DIY川菜;游侠在重庆开发了一条主题线路,由城市专家带领品尝火锅,收费不低;疫情发生后,杭州博雅汇开始做“杭州一日游”半日游,由当地政府购买,供杭州当地民众体验。十二心人做了一次定制之旅,在西溪包了一个花园,给艾米小姐一个沉浸式体验产品“宋风吉雅”,衣食住行娱乐回归南宋元素;绍兴的大哥张红柱来自一个六岁男孩张金来的家庭。他和父亲、著名艺术家肖起灵一起开发了“孙悟空带你去绍兴”的产品,获得了外省游客的青睐...

有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性的。当地文化越丰富,越能深入其中,就越受异地游客的欢迎,走马观花也就没有市场了。

对于城市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我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本地居民愿意买单,异地游客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2.2来自入境旅游从业者的启示

我自己就是出境游的经营者,到现在也没看到曙光。入境游看起来比出境游还惨,但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把这叫做悲惨而无声的生存转型。

Xi安乐城国际旅行社的刘卫东说,他从事入境旅游接待已经十多年了。现在国内旅游产品流行的所谓“小团游”、“深度游”,其实是10年前外国人在中国玩的残羹剩饭。多年前,他组织外宾参加喀纳斯哈萨克族牧民的夏季过渡,现在这样的产品已经不多见了。

实际上,入境旅游从业者将原来提供给外国人的产品集合进行优化,直接提供给国内游客,是非常方便但有效的。

有一句话可能不好听。因为工作关系,对欧洲比较熟悉。不考虑IT技术和基础设施,欧洲旅游业的商业模式仍然领先中国多年。Citywalk是一个,Citypass是一个,Hop-on Hop-off Bus是一个。这些产品在中国刚刚开始萌芽。

以前在桂林经营旅游公司,对阳朔很熟悉。七八年前,为了做户外用品,我们在阳朔爬了很多不知名的山峰(包括后来很流行的老寨山和翠屏)。这些地方几乎没有中国人,只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问了很多没去过的阳朔本地人。

深度主题的产品设计方向在哪里?问问以前的入境旅游从业者,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基本是对的。

2.3为什么将人分组如此重要?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次在杭州,我还遇到了一位师兄,杭州新中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王逸群。王老师告诉我们,他父母同意人要分群,所以干脆给他起了这个名字。

为什么现在这种说法对旅游业很重要?让我们回到目前的症结。在国内消费场景下,游客不愿意加入“团”。

说实话,如果只是满足吃、住、行、购、娱的基本度假需求,我是不会参团的,我觉得人不够。你要50个人坐一辆大巴去景区吗?别说50个人了,和5个不认识的人一起旅行我都觉得太多了。

但有一个例外,就是我和某个主题社区的朋友在一起,人是分群的,集体消费是必然的。

温州少数民族旅游总经理陈兄弟是一个“贪吃的人”,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这样的粉丝。先是在温州找吃的,等温州吃腻了,就开始在浙江各地找吃的。然后这个“美食鉴赏团”就要继续出省了...

如果没有这种集体消费场景,你会跟着一群陌生人吗?

重庆和平国际旅行社的刘涵是重庆多个品牌车友会的运营者。我问他,丁真这么火。你们车友走过318国道吗?刘汉哥哥回复我说,应该有一部分人去过,但是如果我们驾协组织一个318的自驾活动,大家一起去,我们还是应该再一起去。

03 2021年可以尝试的方向。

答案都在问题里。2021我找到了一些微观层面可以尝试的方向,其实都在我走访看到的案例里。

3.1全部内容

这一点在去年携程和朱非高调进军内容赛道中已经非常明确,但却给原创内容平台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是,无论是携程飞猪还是马蜂窝,还是Tik Tok小红书视频号,做内容都是旅游行业成本最低的引流方式。

一些曾经是公业务团队的同事,不知道如何留住和激活老客户。其实做内容是最好的方式。旅游是低频,但看旅游内容是高频。通过内容,我们可以接触到客户,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

内容和变现的关系并不复杂。基于内容的产品和基于视频的内容,让一个好的产品自带流量和营销属性。一个讲故事、制作精美的视频,可以是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应该是我们的产品之一。如果交易门槛不太高,可以直接转型。

想尽一切办法和客户发生关系,给他优质的内容,直到他愿意和你发生交易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2社会化是一种强烈的需求

之前已经分析过,旅行社产品对人群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潜在逻辑是,社交是一种强烈的需求。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和动物的区别。相同的兴趣爱好和认知频率是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前提。通过主题社交来划分、形成、维护社群,可以培养出一批可以购买旅行“团”产品的人群,但这个产品中的“旅游”是次要的,也就是我应该说的+旅游而不是旅游+。

钓鱼+旅游,诗歌+旅游,骑行+旅游...每一个主题社交领域都值得深耕。一是要破冰,与本土化的主题消费场景互动,激活社群氛围。总有一天,社区成员会想在不同的场景中用这个主题来消费。这不是自然+旅游。社区运营商的旅行社还担心没有订单吗?

我们常说,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这句话完全可以翻译。去哪里旅游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去,为了什么目的。

3.3带什么去+旅行

这里是最后一段。用什么去旅游,是和小区的朋友一起去的目的。这肯定不在满足基本旅游需求的范围内,这也是旅行社转型的难点。

怎么理解?需要有人擅长某个领域,比如钢琴,象棋,书法,绘画。我们每个周末都组织人去当地的书院练习书法和绘画。过段时间我们去乌镇画江南烟雨,绍兴抄兰亭序。那不就是+旅游吗?

如果团队缺乏不同行业的能力结构,就要整合不同行业来合作。疫情发生后,常州的同事张丽君小姐整合了当地女性非遗艺术家、作家、美食家、植物空间学家、教育家、美食家等资源,以女性视角做了很多文化+旅游的产品,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04摘要

智慧的作业做完了。我来总结一下我对2021旅游行业的微观层面趋势分析。

制作内容会成为最廉价的引流方式。无论使用什么媒体平台,都可以通过内容聚集一批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粉丝。

主题社交是保持活跃度,激活社群粉丝的最好方式。已经有很多头部商家在做这个了,但是社区主题的品类有一千多万个,还有很多细分领域可以切入。

聚集了足够多的人,一开始用交易门槛低,社交属性高的产品来激活他们,然后开始用这个主题+旅游来变现。

这个产品的客户粘性很大,你的溢价能力会很强。整个社区的成员都在为产品背书,“一起走吧”就是最好的理由。

这是我的预测还是建议?好吧,反正很多人已经在做了,做不做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