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市鄠邑区:走进秦都古镇,参观清代店铺。

鄠邑区位于市西南,是胡氏家族最早建立的地方,又称户县。在鄠邑区东部,紧挨着丰河西岸,有一个秦都镇,又名“秦镇”。这是西周时期的枫泾遗址,后来成为丰河上的重要渡口,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2021 11 65438+3中午,我和家人来到秦都镇,沿着这里的老街漫步,寻找清代的店铺,万安的门楼,极乐居等古建筑。2018 12 18,这些建筑被Xi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研究清代秦都古镇历史和秦商发展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

后秦洪帝第三年(401),尧兴帝离开长安,到南郊草堂寺听讲学。途经此处时,此处设渡口,名曰“秦都”。打破了丰河的阻隔,成为东西方交通枢纽,商旅人士汇聚于此。这里逐渐形成了集镇的雏形,又称“秦”。

到了唐代,沿路设街,沿街建房,秦都的街巷形成了“D”型格局。经过宋金元的发展,这里的商业繁荣,街道逐渐扩大,规模越来越大。明朝宣德元年(1426),秦都正式更名为秦都镇。

以前秦都镇周边,商品丰富,商贾云集,交易广泛。各地商贾云集于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业体系,当地的杂货、土特产、山货、粮棉、肉油比县城还要繁荣。

据民国十七年(1928)统计,秦都镇登记在册的商家已达150家,其中药铺12家,粮店12家,杂货铺20余家,还有酒馆、烟店、铁匠、肉铺、药铺、秤铺、酒铺、药房等。除了商业和贸易活动,还有各种民间活动,如表演艺术、杂耍、算命、讲故事、唱戏和赌博。新中国成立后,秦都镇成为当地山货土特产和粮棉的重要集散地。每到赶集日,人山人海,赶集的人有几万。

20世纪70-80年代,秦都镇发展到最繁荣的时期,与安祖镇、大王镇、残存镇并称为“户县四大集镇”。20世纪90年代,Xi市区发展起来,周边村镇逐渐衰落,秦都镇失去了昔日的地位。

几年前,秦都镇的街道破旧不堪,与普通村庄无异,两边很多老店也逐渐消失。2018,Xi高新区开始对鄠邑区秦都镇街道进行照顾,规划老街清代店铺保护。经过三年的努力,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每栋老楼都进行了统一命名和编号,安排了专门的安全直接责任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同时,老楼大门上方,挂着一块“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

65,438+0,000多年来,秦都镇仍保留着过去的街道布局,由西街、北街、南街组成的丁字格局,包括秦怡街、秦二街、秦三街。如今,北街两侧基本没有老建筑,西街、南街还保留着许多老建筑,让人感受到北方古镇的历史风貌。

狭窄的街道两旁,各种店铺临街而开,后面的院子就是生活区。这里的人世世代代守着老房子,经营着一家小店。虽然他们不是很富有,但是他们很悠闲。

这些店铺大多有两层,下面是经营店铺,上面是简易仓库。在许多建筑的屋檐和墙壁上,有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显示了这里的繁荣。

秦都镇位于Xi安市鄠邑区和长安区的交界处,距Xi市区约20公里,开车半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每到周末和节假日,Xi安的人都喜欢去秦镇,品尝这里特有的米皮和小油饼,喜欢喝酒的还会带上一壶黄酒。所以凉皮、小油饼、黄酒被誉为“秦镇三宝”。

秦镇米皮历史悠久。做米皮的调料有20多种,每种调料的用量都不一样。所以秦镇每家米线店都有自己的调味秘方,口味不同,各有特色。

油饼是陕西的传统小吃。秦镇的油饼比其他地方的小,当地人叫它“有点香的油饼”。秦镇黄酒是以丰河西岸盛产的优质糯米和酒曲为原料酿制而成。街边开酒馆,后院酿黄酒。

2000年后,以“袁家村”为代表的关中古村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包括周至县水街、兴平蚂蚁驿、蓝田白鹿原民俗村等。与这些新建的“古镇”相比,古老的秦都镇是名副其实的古镇,有米皮、小油饼、黄酒等传统美食。未来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宣传,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