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人知道成都哪里有专门画茶馆或者市民生活场景的类似画册,而西南书城没有?
民间艺术概论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人民创造和喜爱的文化,也是人民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的杰作被作为“中国一绝”流传下来并保存下来,包括“民间剪纸”画和其他“工艺珍品”。
本世纪以来的民间艺术研究;
如果我们查阅近百年来的艺术文献,会发现在本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与民间艺术研究相关的文章几乎是空白,而相关的文章多为介绍性的,作者多为民俗学工作者。
的确,中国最初的民间艺术研究是随着民俗学和相关学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本世纪初,活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学者、作家、艺术家,在从事各自专业工作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关注到了民间艺术的客观存在。当时,这些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把民间艺术作为研究习俗和民间信仰的证据,并加以关注,对其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展示、介绍和研究,这些民间艺术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被称为“民品”、“民族工艺品”、“民族文物”、“民间工艺品”、“农民艺术”。
北大风俗调查社成立于1923,成立之初就以“收集有关风俗的文物,建立风俗博物馆”为主要宗旨。(1)随后于十三年(1924)一月,收集了286件新年习俗(如神灵、年画等)。(2)因为“海关调查的原因,除了帐目以外,应该从征收货物开始;然后就可以拿到好的资料去学习了。”(3)在南方,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所属的中山大学民俗学会设立了“民俗物品陈列室”。几年间,* * *收藏了数万余件“首饰、衣服、鞋帽、音乐、应用用具、工业用具、儿童用具、赌博工具、神器、死人用具、科举遗物、官绅遗物、民歌、西南民族文物。⑷
1935年正月,郑振铎收藏的《金瓶梅》插画、金收藏的杨柳青年画在京举办的首届全国木刻展上展出,这是经过整理、遴选后的第一次民间艺术公开展览,是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鲁迅先生十分重视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收集和研究。他曾带着欣赏的眼光介绍过“花纸头”、“江北人做的玩具”等民间艺术作品,对这些“制作人的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65438年到0937年,台湾省画家颜水龙先生花了五个月的时间调查山区民族的民间手工艺品,收集了大量实物。同年,在杭州举办了“民间图片展”。展品由杭州人民教育实验学校的师生收藏。钟敬文先生在专题文章《民间图片展的意义》中介绍了此次展览及展品,指出“民间画家往往能以简单的红色条纹或单调而强烈的色彩表现出人们最关心、最受感动的事物的形象。“在学者的倡导和介绍下,当时的社会对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约在这个时候,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馆的民族学、民间艺术和手工业的调查研究工作[6]也有计划地进行。由凌春生、马长寿、庞薰琹、芮益夫、李林灿、谭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分别在1930前后和1937至1942之间,在东北、西南、四川和台湾省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实地考察,采集了衣物、饰物和双手。由于方法科学,资料齐全,这些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94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走出“小鲁艺术”,走向“大鲁艺术”,走向民间,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学习,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延安等地的艺术家,在学习民间年画和剪纸的基础上,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新华日报》等边区报纸也发表过艺术家学习民间艺术的文章,这些文章连同《民间艺术漫谈》等国统区民间学者撰写的文章,可以说是最早的研究民间艺术的文章。
1949年7月,重回人民手中的中央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西南、南方少数民族文物展”,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20世纪50年代,在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的组织下,举办了不同规模的民间艺术展览。许多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家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但同时他们也对民间艺术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讨论没有得出结论,并将问题留给了历史。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出于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爱国主义的心,在调查、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海峡对岸,台湾省学者在田野调查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出版了《民间艺术之旅》、《台湾省民间艺术》、《台湾省早期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起源》等著作和一批图画书。
1981年5月,轻工业部工艺美术总公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工艺美术师连(9)担任整体策划设计。同时还有国家民委和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服饰展”。这两个展览引起了北京文化人的极大兴趣,许多文艺理论家、学者纷纷在报刊上撰文,表达自己的观感,探讨民间艺术的理论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杂志还开辟了“中国民间艺术”专栏介绍民间艺术,发表了大量关于民间艺术的理论探讨文章..掀起了学习和研究民间艺术的高潮。
1983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贵州分会在贵州联合召开“民间艺术学术研讨会”,1983年2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广东佛山召开,这是同年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在这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专家、专业和业余研究者、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同志、工艺美术的生产者和领导者,就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目的和意义、方法和分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用鲁迅的话说)、劳动人民的美创造和一切。“民间艺术反映和表现了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也影响着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民间艺术富有地方特色和地方气质,能唤起人们的乡愁和民族感情。民间艺术的雕塑性和可见性使其成为民间文艺中最直观、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数量最多的民间工艺中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性使其融合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⑾“它渗透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风格。从历史上看,一切形式的工艺美术都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⑽这些认识可以说是当时民间艺术专家和研究者理论讨论的综合,是比较完整的。
65438-0986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民间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开始招收民间美术专业研究生。65438-0988年,在文化部的主持下召开了全国民间艺术工作会议,成立了中国民间艺术学会。90年代前后的几年里,各地召开了多次学术年会,收集交流了数百篇论文和田野调查报告,大部分发表在《中国民间工艺》等杂志上。这些文章涵盖了民间美术的各个领域以及民间美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民间美术的内涵和外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20世纪90年代的民间艺术研究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多项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等资助。年画、皮影戏、剪纸等中国美术全集,以及多卷本的《中国民间美术·湖南民间美术全集》相继出版,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研究民间美术的成就。
近百年来的中国民间艺术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附属到独立的过程。在新的世纪里,它必将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