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酒史探源:北京曾有竹叶青,山西曾有二锅头

通州,现为北京市的一个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 东汉时称为潞县,元时改为通州,民国时改为通县,1997年设立通州区。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入京的码头,历史上是重要的白酒产区,可惜近年白酒已经停产,如果不再恢复白酒生产的话,未来的人们可能就不会再知道通州生产白酒的往事。 本文作者陈学增先生是北京通州的一位白酒收藏家,曾任北京市通州制酒厂经营厂长兼销售公司经理,后通州制酒厂停办,陈学增先生转而潜心于白酒收藏并开始研究通州白酒历史。 本着保存通州酒历史的初心,多方收集资料,缀成 《通州酒史探源》 一文,本文为该作节选,意图通过通州曾有的酒品种一窥通州酒过去的辉煌,或能为通州白酒留下雪泥鸿爪的证据。

清朝乾隆48年高天凤编《通州志》“风土?土产?货之属”卷记载:“酒有黄、烧二种。竹叶青,州所酿酒名。”

清光绪5年版《通州志》卷之九“风土?土产”也记载:“酒有黄烧二种,竹叶青,州所酿酒名。”说明清朝中期通州就曾生产过竹叶青酒,当时也生产二锅头酒,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通州的竹叶青没有了,有趣的是山西的二锅头后来也没有了,不知当时是否也有专利制度或者商标权什么的,有待进一步考证。

清代小说《镜花缘》中介绍了几十种清代酒品,《镜花缘》系清代大兴人李汝珍所著,所记载七十种名酒中的直隶东路酒即为通州地区所产。

1979年—1980年北京酿酒总厂出品的《北京酿酒》中,介绍了通州老窖、向阳牌二锅头、潞泉酒、永乐醇酿、永乐白酒等酒,其中,通县制酒厂出品的通州老窖荣获了1978年—1979年市优质奖,排在了第一位。

1986年北京糖业烟酒公司出版的《北京酒》中,王书田先生介绍明清两代都在北京设有御酒作坊,专为宫廷酿酒,品种极繁多,有“珍珠红”“竹叶青”等,同时提到北京民间酿酒中的“通州竹叶青”“张家湾之湾酒”“马驹桥之烧锅的烧酒”,该书还介绍了通县制酒厂生产的通州老窖、通州佳酿、双曲、府酿酒、健胃补酒、向阳牌(早已改为通州牌)二锅头酒及永乐店酿酒厂所生产的醇酿曲酒、特制醇酒、陈年醇酿、京乐牌二锅头等。

《北平风俗类征·饮食》第228页记载:“京兆人之饮料:酒,通县竹叶青”;1943年张江裁著《中国史绩风土丛书·燕市商标孴(ni)录》中有“三字牌幌:竹叶青”的记载,充分证明当时通州的竹叶青风靡一时。

据《大兴府志》记载,元代通州(当时归大兴府辖制)产酒名“醉流霞”。解放后大兴酒厂仿制五粮液工艺,自行开发一种浓香型酒,查看府志后起名“醉流霞酒”,其名沿用至今。

另外,著名的同仁堂虎骨酒、国公酒等均在通州生产,目前,工商局注册的“同泉涌”酒厂就是通州制酒厂与同仁堂药酒厂合作但未能成功而留下的重要资产,也是通州酒业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