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园林的初始状态(法国和意大利)
首先,用文明形态的历史观研究园林发展的特点。
在文明社会的发展中观察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的产生、发展、融合、变异也是伴随着社会文明的逐步发展。以一个小区域(一个文明)的艺术发展为例,园林艺术的诞生符合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地方气候、地理环境等特点。随着文明的成长,它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这一文明体系下的园林艺术形式。文明的发展是在不断的挑战-挑战的循环中上升的,所以在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外来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当两个文明相互碰撞时,弱势一方抵挡不住强势一方的碰撞,全线崩溃,但这种崩溃实际上只是统治弱势一方的那部分文明的崩溃,它带来的是弱势一方全面接受强势一方的文明。但很明显,这种无条件的接受并不能适应原始文明变异的条件,同时这种全方位的接受也只是表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文明的使用者,也就是所谓的统治阶级文化,在园林中的表现主要是皇家园林。作为文明内部的一种弱势力量,也就是平民文化,通常体现在一些富绅的私家园林中,他们在这种碰撞中并没有受到那么大的冲击,所以他们有空间和余力在这种碰撞中接受这种挑战,做出相对的挑战,自由地发展壮大。颠覆这种外来文化,吸收自身可以利用的元素,注入本土文明,遵循变异、融合、检验、渐进的过程,最终形成完全适应本土文明的形态。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形式受到了自下而上的影响,自上而下的反馈交流,在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下,最终完成了这种转化,形成了本土的园林艺术形式。
园林艺术的大规模发展经历了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循环过程。当弱势一方经历了上述转化后,强势一方也会因文明而达到巅峰,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对手,呈现出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逐渐失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强边和弱边在具有不同波形的曲线上行进。强方的峰是弱方的底。当强势方经过峰值时,会呈现下降趋势。从谷底反弹的曲线与弱侧相交于某一点。过了交点后,强势方趋向底部,弱势方趋向峰值,然后力量转移。在这两种园林艺术文化的较量中,谁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还很难说。双方只是在不同波形的曲线上行进,在一点进行实力对比,在下一点交换实力。于是当弱势的一方终于在某一点达到巅峰,成为当时的强者,新一轮的园林艺术霸主地位就此产生。
这样,在很大的范围内,不同波形的曲线沿着时间轴保持移动。在前进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最终趋于同一波形的曲线,共同完成最终的大同。所谓最终的大同,就是各种文明在各自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共同前进、相互支撑的道路。
但是,文明运动不会以最后的大同而告终。它一直都在内部运动,一段时间内的收敛只是一个过程,不会就此结束,除非文明的载体——人类或者高级生物彻底灭绝。那么这种不断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呢?汤因比在他的《历史研究》一书中没有继续描述。作者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就像地球的板块运动,从一个完整的板块开始,巨大的外力和内力导致大板块分裂成许多小板块,每个小板块不停的运动,有一天可能会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板块。这种自然力不是我们所能预测的,但我们可以预测,最终的大同并不是文明兴衰曲线的最终归宿,或许只是每个周期中的最后一段。只要作为文明载体的人类继续生存下去,那么这个循环就可以永远持续下去。至于这个周期结束时的情况,现在很难想象。而且这个周期有大有小。因此,如果将这一概念扩展到园林艺术领域,园林的不断发展可能在一段此起彼伏、百家争鸣的时期后回到同一条线上,也可能在大同的单调线中因内部震荡而分成不同波形的曲线,即不同文化下的园林艺术形态,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以法国勒诺特尔花园的发展为例。
纵观园林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以这种渐进交替的发展形式为特征的。下面将以法国的园林发展为例来阐述园林发展的特点。
文艺复兴初期,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意大利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露台花园。这种风格的园林,一般根据山势分为几层。庄园别墅的主体建筑往往在中层或上层,下层种植花草灌木,且多为规整格局。注意规则园林与自然景物的过渡,即从靠近建筑的部分向自然景物逐渐弱化其规则风格。由于意大利山泉众多,便于引水和景观美化,水景常被视为公园内的主要风景,有许多瀑布和喷泉进行水管理。植物主要是常青树,包括石南、黄杨木和珊瑚树。在种植方式上,采用整树坛和黄杨木绿篱,以获得俯瞰优美格局的效果,很少使用色彩鲜艳的花卉。整个花园以绿色为基调,给人一种舒适宁静的感觉。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大陆,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文化被当时欧洲的上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主流文化。各国的皇家园林都以模仿意大利的园艺方法为荣。在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接触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法国,从此受到其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影响。但是意式露台庭院真的适合法国的平原地形吗?法国文艺复兴初期经过长时间的纯模仿,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出现了勒诺泰尔。这位大师出身于园丁世家,很早就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设计维康公馆花园而成名,到形成独特的造园风格,他真正改变了法国造园艺术早期纯模仿的状态,法国雨量适中,气候温和,落叶阔叶植物多,这些都决定了单纯模仿意大利园林无法充分展现法国浪漫不羁的民族文化特色。意大利梯田花园是鉴于意大利多丘陵,地形变化明显而产生的,但法国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平原。因此,在勒诺特尔的大部分作品中,落叶林常被用作丛林背景,黄杨木和紫杉被广泛用作图案化的树坛。常用有花纹的花坛,注意色彩变化,常利用平坦的草坪和茂密的森林来衬托华丽的花坛。园林多为水景中成型的河流、水池。维康公馆的花园是勒诺泰尔的名作,他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体现了法国园林的巅峰水平。这种真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原生态园林,很快就取代了不适合该国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的庭院。基于适者生存的基本法则,法国的几何造园技术在法国逐渐占据上风,超过了意大利的梯田造园技术,进而影响了意大利,甚至席卷了整个欧洲。
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不难发现,文艺复兴后期法国园林的繁荣和意大利园林的衰落,其实只是园林艺术在沿着文明兴衰曲线行进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透过园林形式不断变化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发展实际上遵循着这条曲线,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指这条曲线行进的具体方式,必然是指从事物开始就知道曲线的大致方向。换句话说,文明兴衰的曲线早就有了特征,它的起伏和它的波形方向在这条曲线的原点已经大致清晰。但它的量化是随机可变的,任何偶然的人或事都可能改变这条曲线的斜率,导致外貌的一系列变化。法国文化的性质,以及法国平坦辽阔的景观,从一开始受到意大利园林的影响,就注定了它不能原封不动地接受这种园林形式。这预示着在跌宕起伏的园林发展曲线中,法国园林会先经历一段下降期,然后在某个谷底反弹,实现反弹,逐渐达到顶峰。但具体什么时候反弹,这条曲线的斜率如何,在Lenotel出现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是,如果勒诺特尔没有出现,依然会有拯救法国园林的创造者。但是,Lenotel的成功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如果他的作品不那么符合法国文化,那么适应法国的自然条件,就不可能得到路易十四的青睐,最终征服整个法国园林界。
我们来看看法国园林的繁荣,这是法国文明在欧洲的逐渐繁荣,逐渐取代意大利文明在文艺复兴早期的领先地位。它以其浓郁的皇家特色和宏伟的气势,在欧洲文明中广受欢迎。文明的兴衰是以各种文化表现形式的兴衰为先导的。这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国力指标上,也体现在文学、音乐、建筑等文化载体的侵略性上。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一个国家、一个文明蓬勃发展的时候,周边的国家和文明就会不自觉地受到文化的入侵。就像之前分析过文明兴衰曲线的走向一样。
随着勒诺特尔在法国的知名度,他的名字也逐渐为国外所知。勒诺特尔本人去了英国和意大利,在那些国家移植和传播了勒诺特尔式的园林。其次,相关的园艺书籍也在英国传播了法国园林的信息。当时法国的园艺书籍在英国民间广为流传,这从英国写的很多书都引用了法国书籍的观点就可以看出来。在英国,从勒诺特尔的访问到派遣园丁到法国,翻译出版园艺作品等。,虽然用了各种手段试图传播和移植法式园林,但始终没有一部园林作品抓住了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精神实质并加以表现。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当时英国还没有摆脱清教思想的束缚,同时英国的国力还落后于法国。此外,英国人喜爱造型树和精巧的水力设施,也为日后法国园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