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原名鸠山。他为什么坚持叫勾践?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465年),姓于谦,古有异体字,音译为勾践(巨剑),又名于霞后裔,王月云长之子,春秋末期越王。

古越的语言是古越,越王的名字是用汉字写的,只是音译。在古越语中,鸠山由纪夫和勾践的发音相同,所以是可以互换的词。而勾践和句践是通假字。

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李击败武氏。越王勾践,第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伏焦击败,被迫与吴媾和。三年后,他被释放回越国。回国后,他重用范蠡和文子,逐渐恢复了越国的国力。

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调动军队参加黄池会议,并以精锐之师出现,以示强大。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打败了武氏。夫差仓促与晋国结盟,在与勾践的连战中惨败,只好与岳媾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次率军攻打吴国,在之战中击败了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攻破吴国都城,迫使夫差自杀,灭吴霸业,带兵渡淮,集齐、宋、金、鲁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因为他“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失败和屈辱,敢于拼搏的典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