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土特产
萧楼烧鲶鱼是通州的地方美食,远近闻名。为什么叫萧楼?谁先煮鲶鱼?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清真萧楼酒店原名“怡和轩”,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一开始只有一个门面,两个房间是相通的。屋里有座位,卖简单的炒菜、饺子、馅饼、豆粥,门前摆摊经营茶叶。由李振军、李振荣、李振福和李真宗四兄弟合伙经营,目前没有合伙人。实际上是二哥李振荣开发了这座小楼。据多年负责小楼管理的民建成员之子李凤海回忆,李姓是厨师,人称“李大厨”,正在挑选肉食。当时小楼门面虽小,品种也多,但菜薄卖得多,菜的质和量都不错,深得劳动人民的好评,从早到晚都是顾客盈门。
随着生意的红火,店铺向左后扩展,门面增加到2个,店铺增加到6个。为了晚上休息,在铺层上搭建了一个小楼,留出一个楼层开口,竖起一个可移动的木梯,方便出入。颐和轩北邻庆安楼餐厅,三面两层。这是一个多年的老字号。明代严嵩为其题写“南楼”二字,故人们习惯称庆安楼为南楼。颐和轩开始只有一栋楼,比南楼小很多,所以人们叫它小楼。后来由于管理得力,名声大噪,怡和轩的字号被元人提及。“萧楼”一词成为官方字号,一直沿用至今。小楼与通州古城融为一体,构成了时代的魅力。于是,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来到通州城采风,在小楼等场地拍摄了专题片《野火与春风斗古城》。
市场上烧完站鱼,顾客爆满。李振荣坚持高质量薄利,生意越来越火爆。不仅劳动人民是小楼间的常客,中上阶层的人也来这里品尝。那时候交通很繁忙,让人应接不暇。从此被誉为通州地方风味,与大顺斋糖火、万通酱豆腐并称“通州三宝”。20世纪50年代,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尝,著名相声大师侯也曾专程来通州饱餐一顿。小楼在90年代被彻底掀翻,三层楼的铺面拔地而起。这座小楼以全新的设施和传统风味的烹饪鲶鱼吸引了中外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