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诗
喝酒,第五种
盖房子是人情,没有车马。
问你能做什么?心远非以自我为中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越来越好了,鸟也回来了。
这话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说什么了。
《饮酒》诗二十首,非临作。在这组诗的序言中,诗人说:“我孤独而不快乐地活着,我比黑夜更长。我偶尔有名酒,每天晚上都不喝。”顾瑛独自一人,突然他又喝醉了。喝醉后,我问几个问题自娱自乐。纸墨很多,没有字。“当我告诉我的老朋友写一本书时,我以为我在笑。”可见,这些诗大多是诗人酒后所作,内容充满情感,与“饮酒”无关。这篇文章是石涛的代表作。
在陶渊明之前,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对人生的认识上似乎处于主导地位,那就是忠君爱民,以死报国。而陶渊明却把为官从政看作是为了生存或某种虚幻的名利而让自己的心灵(精神)为身体服务:“既然以心为仆,那你一个人是不是又失望又难过?”发出了“什么时候会在空间里?”如果你不在乎要不要留下来,你就戒酒,去乡下种田。这样,陶渊明为屈原之后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生追求和新的人生道路。屈与陶的一进一退、一仕一隐,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观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后无论是王维、白居易的仕与隐,还是苏东坡的仕与隐矛盾、进退统一的双重心理,都是从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的屈与道两种基本模式转变而来的。陶诗歌的意义与这一思想密切相关。首先,农村生活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对象:“当你怀揣着美好的一天,你可以一个人去,也可以种一根棍子去耕田。”邓作《清音行云》(以上引自《归词》)。从而创造了田园派;其次,与田园题材和他的人生追求相契合,平淡自然成为他的审美追求,使他在“选句几百句,争字价”的六朝时代独树一帜,开启了唐宋“清水出芙蓉,自然雕之”的先河,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先驱。
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上述特点。我们来看前四句:“盖房子在人间疆域,无车马。问你能做什么?诗人在和你漫不经心的交谈,是多么平淡自然。不过内涵和味道还是挺丰富的。首先,它包含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深深热爱。”造房子是在人类的环境中”,但他不能被车马的噪音所干扰。充满了诗人对人文环境、仕途的厌恶和对宁静乡村的赞美;其次,诗人对“造屋在人情,却无车马喧哗”这一矛盾的回答是“心离己远”。这里面包有两个意思。第一,只要心远,他就会寻求一个偏僻的地方,从而达到没有车马噪音的境界;再者,只要心念远了,不管那地实际上是不是远了,都会达到心平气和,这和佛教思想很像,尤其是禅宗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上面那句“没有车马的喧嚣”和“我远离我的心”的坚实回答。它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诗人田园生活最典型、最生动、最有美感的一幕,给人以最完美、最艺术、最自然的表现。诗是深沉醇厚的,但又是充满生命力的,交融冲淡,自然能变得精彩,也就成了绝唱!苏东坡对此曾有过精彩的评论:“深意不在诗,而在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自己在采菊,无心看山。第一眼看到就合适,所以无忧无虑健忘,又无聊又累。这在字里行间是找不到的。今天都是‘望南山’,觉得一篇文章没意思”(《朱庄诗词》)。到了宋代,陶诗中这句话的各种版本都写成了“望南山”。虽然“看”和“看见”意思相同,但“有意”和“无意”还是有细微的区别。大概是苏东坡有了这个精彩的分析之后,“望”字就停了。这两句除了动词“才”和“见”是悠然自得的,其余动词都是“居”和“东”。
“南山”等绿篱也不好。以至于这些意象后来成为田园、幽静、优雅、非凡的符号,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乍一看,它们是那么的随意和缓慢,但如果细看,却是回味无穷。这种感觉也是东坡所评价的:“如果(元明诗)一开始是轻松的,仔细读起来会很有意思”,但要想品味,除非闲适安静,否则是达不到的。“此景虽在眼前”和“此味不在”
触手可及。”(张松·杰《寒堂诗话》)。
诗人采菊东篱下,犹如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美妙的画面。要有清澈的泉水和庄严的天籁之音,菊花要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才会让诗人有醉的感觉,他的意义和环境才会精彩。诗人悠然地抬起头,遥望远处的庐山。这时,诗人才发现,已是傍晚,一抹淡淡的暮色笼罩着远处的山景,更显婀娜朦胧。在这美丽的夕阳和山景中,鸟儿一起归来:“山一天比一天好,鸟儿也在归来。”“贾”字好,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诗人“山在黄昏落山”的感受和体验,令人联想起那傍晚的山;“飞鸟”二字,既是眼前的真实景象,也为这幅平淡的画面增添了些许动感。同时又让人觉得它既是一个物象,有时又是诗人的主观自我。是“云无心出,鸟倦飞知”,厌倦了车马喧嚣而皈依山林的鸟!总结一句“里面有真意,但是想分辨的时候已经忘了说什么了”。化实为虚,以虚牵制实,妙哉!就其思想而言,源于庄子:“有辩者也,有不辩者也,无大辩”(《庄子·万物之论》);“言者虑之,得意忘言”(《庄子·外物》)。诗人说,他从大自然中得到了很多灵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但又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当然,他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从“欲辩”到“忘词”,也是一个诗人新的人生境界!就艺术而言,它涵盖了更多更丰富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每一种味道都留给了读者。
原载:古诗词评论与翻译,穆宅著,京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