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月光之歌》的创作过程

贝多芬(1770 —1827)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他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美丽城市波恩。他和他的祖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同名,他是莱茵街乃至波恩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宫廷乐队的指挥。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一名宫廷男高音。贝多芬从小随父亲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后来师从尼夫·格罗斯曼-赫尔默协会乐队指挥。在尼夫先生的帮助下,贝多芬到奥地利维也纳留学,结识了比他大14岁的欧洲著名音乐大师莫扎特。他师从海顿和约翰·辛克·艾伯雷。1792定居维也纳,从事创作和表演活动。从1798开始,听力逐渐下降,1820后双耳失聪,但仍坚持写作。他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体现了他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热情和他的理想英雄主义。主要作品有《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曲,还有《第九交响曲》又称《欢乐颂》,以及《科利奥兰序曲》、《雅典的荒原》和《献给爱丽丝》。此外,他还有《悲怆》等32首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6首弦乐四重奏和《庄严弥撒》等多部作品。

《月光》又名《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第14首钢琴曲,又称《C小调奏鸣曲》,写于1801。这首曲子的第一版有“献给黛利拉·冉”的字样。迪莉兰是贝多芬的情人,也是一位伯爵的女儿。后来,德利兰听从父母的命令,嫁给了盖洛普伯爵。

月光歌有两种命名方式。一种说法是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博尔(1799 —1860)在听了音乐后,将它与舒森湖上的月光联系起来而命名的。另一方面,出版商擅自决定是因为这首音乐的标题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827年3月26日下午5点40分,世界级音乐家贝多芬逝世。3月29日下午,维也纳两万多名市民为贝多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灵柩由在歌剧院服务的八位著名音乐家抬着。棺材由贝多芬的学生和年轻一代的音乐家支撑,包括36人。舒伯特也是这36位之一。贝多芬走了,人类音乐史上的一盏明灯熄灭了。他不仅为音乐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也探索了人类心灵深处的一面。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沉浮和不幸。然而,他以坚强的意志坚持战斗。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他的音乐永远回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激荡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