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栊门?
趟栊门,对于广州的新生代和新客家人来说,可能不知所云。曾经租住过龙津路有趟栊门的老房子,工作中的同事也有是西关人,也会常去他们家玩。有趟栊门的房子称为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荔湾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宅。记忆中,这些房子都是灰青砖红调子的,有清凉的酸枝桌椅,有可以看见蓝天的四方天井,敞开大门,关上趟栊,屋外一览无遗,外人非请难进,安全中透着穿堂风,古拙实用。色彩清丽的满洲窗多彩精致,屋内伙伴们尽情嬉戏,老人家在门口做手工,邻里间互相隔着栅格递交东西,那情那景依稀在目。
走一趟幽陌曲巷的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路,这里的西关大屋除了部分被政府修缮改造成旅游景点外,余下少数残存在树木的阴翳中,趟栊门楞结着蛛网,矮脚门上插着绣锁,青墙红砖大多脱落,大厅内的酸枝家私想必也尘迹斑斑了。那些静坐在厅堂,耳听着粤剧,摇着大葵扇的人事,已随西关小姐的芳踪飘逝,没入历史的苍凉中。但即便如是,这些重门深掩的趟栊门,却时常能穿越时空,唤醒那些久违的风雨情怀。
趟栊门(亦称推拢门)是一种独特的岭南两广明清承传的古门窗艺术。是广州西关大屋建筑中非常特别的元素,属于岭南人家里最普通的生活物件。西关大屋大门由三道门构成,第一道是屏风门,象两面窗扇,挡住了外面路人的视线,这道比较轻巧,方便开关。第三道门是真正的大门,也不特别,旧建筑多半是这种门。最具特色的是第二道门,叫趟栊门。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在潮州的传统民居中,小户人家有二道门,第一道便是屏风门和趟栊门两道门的结合。就是在屏风门上边相隔十几公分穿插着竖的圆木,好像是叫栏杆门。白天家里有人时,通常只关这道门。
趟栊门大部分取材为铁力木。趟栊的结构相当了不起,上上下下都找不到一颗钉子,关键部位全部用榫连接,经历数百年的历史也不易腐烂倒塌。
何谓“趟”与“栊”?“趟”在粤语里有滑动着推的意思;在广府话里,“栊”指木箱。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横向开合,开即“趟”,合为“栊”。
趟栊门与门廊齐高,用十几条坚硬的圆木条构成,条数为单数,与矮脚吊扇门、木趟栊、硬木大门***同组成门廊。下部装有滑轮,后部装有竖插销和小铜铃。主人在家时一般只关趟栊,不关大门,客人来了只要轻轻拉动趟栊,门上的小铜铃就会叮当作响。
趟栊门推拉开启后,就是西关大屋通透的重要工具。岭南地区天气炎热潮湿,住所讲究通风透气,并且岭南人讲究家居风水理论当中的理气纳气理论,认为宅院一定要与室外进行空气的流动形成对流,方才对居住在里面的人身体有益。大多是西关大屋内采光通风不是很好,岭南地区人们习惯在白天的时候,把趟栊门关上,打开大门,趟栊门上的栅格不仅不影响凉风、空气和光线进入屋内形成气的流动,同时在屋内仍然可以看到屋外景象,保证了视线通透。有人在家或午休时,也可打开大门,关上趟栊门,锁上插销,厅廊透风明亮还可以防贼,因此,趟栊门兼具有通风、采光、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对岭南民居所具有的的围护功能,在民居中体现了生活和文化的纠缠,令趟栊门成为了功能、记忆、习俗、建造技巧、日常使用等一系列生活实践场所。这些围护功能使得趟栊门这一构件对于岭南传统民居有着重要意义,不但体现了南方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建造技术,表现出岭南民居中对建筑空间和人性化设计的匠心独运、对湿热气候进行的适应性设计,更是展示了岭南地区特色风土人情,见证了民间艺术文化特色和传统生活方式。
“趟栊门隔凡尘事, 小院深锁数甲子。”
可以说,一道趟栊成就了典型的西关民居,也见证了老巷深宅里的生活细节,趟栊门和它身后的西关大屋一样 ,仅存、罕见,在日益现代化的广州城里,无言地记述着历史,并随岁月渐渐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