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宝马奥迪奔驰等豪车需要多少资产,没有压力?

真的用自己的血汗钱买百万级豪车的不多见。

以公司名义买豪车抵税,可以省下不少税费。车辆购买后逐年折旧,三四年后会出现在财务报表中。

车辆的残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事实是,这些豪车在二手市场仍能卖50%左右,相当于开了三四年豪车拿回了一半的钱。

第一,有人说卖车要交税。这也很容易处理。已经和买车的人讨论过了。购车款大部分留在走私者的账户里,只有一小部分留在企业账户里,所以发票金额很少,交的税自然也很少。如果税务部门问起,会说这车是事故车,泡水车只能低价处理。更无情的人会把合理避税后省下来的钱压榨到极致。

故意买车还债的公司会购买路虎等。

以7折出售的新车用来抵税。车买了以后,作为公司福利送给公司高管和销售冠军。经过几年的贬值。

用于向债权人还债,按照新车指导价扣除所欠款项。

路虎和捷豹品牌被广泛用于购买免税汽车,因为“豹7折,虎8折”很有名,相比其他品牌。

优惠少的车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举个例子,他买一辆指导价1万的新车,打7折就花了70万。但购车发票是以1万的指导价,1万的税抵70万。这第一步就省了30万。这个游戏早期很流行,但是现在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第二,这还没完。最后用来还债的时候,已经二手很多年了。

车按照新车指导价654.38+0万付给你。作为债权人,你不能拒绝。如果不接受以车抵债的方案,

要想把这笔债要回来,也是遥遥无期了。捏着鼻子把车开走,至少能拿回点血。

所以你看,其他商人买百万豪车,一般不会考虑资产多少。他们买车纯粹是为了创造各种福利。从买车的合理避税出发,既省去了高额的税费,又用这辆车激发了高管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车辆和车辆维护的成本可以用来抵消公司的利润,减少税收负担。也造成了公司高福利高待遇的印象。最后,旧车可以以高于新车的价格支付给债权人。这一轮的循环,凭空创造了远不止一个。

一辆豪华汽车的价值。

之所以这么了解这个套路,是因为我的公司已经挂了好几辆二手豪车,都是用来还债的。

有的老赖拖欠工程款多年,如果能拿到这辆车还债,已经跑赢了老赖的其他无数债主。

我还是讨厌自行车!

更新:

鉴于评论区有些童鞋应该和会计有关,我不想和我讨论4s店这些运营面临的财务问题。

反复解释了一遍又一遍,总结成一个统一的答复:

不要用你的财务思维去解决销售端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如果非要用金融思维来强行的话。

解释销售运作,那么我们正在谈论的是完全不相干的

你纠结70万买车开发票654.38+0万。是假发票吗?我觉得一个4s店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三,那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一个有能力的业务员完全可以把这个购车交易处理的很漂亮,一个

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税务局稽查的罚款后果。

评论区有一句话我深表赞同。为了少交购置税,4s店的低价发票还少吗?你为什么要为高额发票买单?

就是当购车者承担了额外的购置税,秒变守法诚信企业。大家都喊不能开假发票。开和不开是一个性质。不存在低价开发票,但高价开发票是违法的。你以为4s店低开发票偷税漏税就没事了。为什么把指导价开高,多缴税是违法的?

我的理解是,4s店是议价体系,每辆车的售价都不一样,只要在指导价以下的合理价格范围内。

税务局确认已售出车辆的购买价格。

我以指导价买了一辆车,然后开具了购车发票。我付了很多购置税。从法律上来说,我只是按照指导价进行了汽车交易,完全符合税收政策的要求,是合法的。

规则,这个会不会很难理解?

如果你真的不能理解这个交易是合法的,我告诉你为什么。

如果我作为一个4s店经营者,我的大客户7折买车但是要开指导价的购置税发票,那很容易,我就把指导卖了。

价格1000000元,没有优惠。整个签约过程没有任何瑕疵,购置税实际按照10000000元缴纳,过程中没有任何猫腻。?

4.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操作太麻烦,那么我可以提供几十种方式把资金返还给购车者。我们的汽车销售

公司聘请购车公司的老板或高管给我们培训管理或销售课程可以吗?买这家公司的

其他相关技术或者劳务可以吗?老板在新车使用过程中发现底盘有问题,影响使用。

私下补偿他一笔钱可以吗?你觉得30万来培训服务不值,那我签个三年五年的长合同值吗?

你看,这个钱可以和宣传费,劳务派遣,服务费,办公用品,甚至维护费一笔勾销。这些

没办法验证,也没办法查。不像买卖商品,有实物形态,一切都要有明确的遵循。?

如果不用担心4s店的税负问题,他会把654.38+0万元打到对公账户上,我可以直接把个人卡私下转给他。

账户30万。如果担心和这笔购车交易有关联,就通过转账给他或者通过第三方给他现金的方式来规避。

都有救了。简单,直白,粗暴。

当然,我不是这个行业的,我的建议也不一定完全合理。业内人士应该有比我更合理更简单的方法。

所以评论区的会计一直质疑这30万怎么处理,质疑虚开发票。

很多人潜意识里默认所有公司都是守法的。我只能评论两个字:不能再放屁了,说了一大堆会计和业务。我觉得这也让我很困惑,为什么那么多公司的管理者都是商业背景,而不是更重要的财务岗位。面对同样的问题,业务可以灵活处理,合法灵活,会计好像卡在财务框架里,接受不了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