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两本关于禅修的书?

如果是刚刚接触禅修,建议先了解一下原始佛法的教义,从一个正确的角度来认识佛教、禅修以及学习的目的。

其实佛陀并未编写任何著作,都是根据不同的众生来讲不同的法。了解原始佛法可以看下阿含经(特别是杂阿含,契经)。关于禅修,可以看关于内观、止观的书籍,比如葛因卡老师、雷迪大师、玛欣德尊者、阿姜念、阿姜查等所著的书,法尊比丘尼的《灭苦之道》也很好。不过这些最好不要一起看,因为方法不一样,刚开始先看一门比较好。

下边这几本书,推荐下:希望可以对你有用。

《内观》:往内观察身心实相,安详面对生命起伏

内观是往内观察自己身心实相的一个方法,以智慧洞见一切烦恼的根源,从中解脱;内观是开展内心智慧及发展爱心的一种过程,使人能以安详的心态去面对生命的起伏;内观是对治身心痛苦的一剂良药,使内心达到完全的净化,对一切众生充满爱与慈悲。

往内观照,洞察真相,净化身心。

《内观的开发》《身念住内观法》:阿姜念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本书特别适合正在禅修或者想要禅修的读者,但是大部分禅修的人都有自己的老师。自己禅修显然不太容易。

南传的禅法有很多种,这就造成了有些名词的解释和用法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心一境性,心所等,别的传承是有不同的解释的。

最明显的是书名,观呼吸,这是很多禅师的讲法,但不是很精确,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实际上不是观,而是保持正念专注于呼吸。观呼吸有看的意思,最常见的禅病之一就是用眼睛去看呼吸,当然作者并没有这么写,只是叫法上容易让人误解。

南传的禅法分为两大业处:止业处和观业处,又称止禅和观禅。观呼吸就是安那般那念或安般念或入出息念,是止禅的一种,而不是观禅。观禅也不是用眼睛去看。本书很明显不光是介绍入出息念。

但瑕不掩瑜,通书都在介绍禅修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些往往对禅修者来说是绝对性的。

不要把本书看做是心灵指导之类的书,那样会大失所望,它只适合禅修中的人。如果光是满足一下求知欲,吸收一下心灵的养分,这并非作者的本意。

真奇怪那些国外灵修方面的书卖的比本书好,起码从评论人数看是这样。也许要接触正法对一些人来讲不是很容易的。

附:阿含经的来源:

据载,佛入灭(涅盘)后,大弟子摩诃迦叶(Maha Kasyapa)在叶波国闻佛灭而返回,由于佛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三个月后,在摩竭陀国之阿阇世王支援下,6月27日大迦叶遴选五百名硕学僧人在王舍城七叶窟结集三藏,史称“五百结集”,又称“第一结集”。释迦牟尼所说的“经”(又称修多罗)由弟子阿难(Anada)诵出,优婆离(Upali)诵出律,有五大部阿含,过程极其复杂,各家言殊,以摩诃迦叶为上首。第一次结集时已确定了阿含经的基本内容,其中优婆离结集《律藏》,阿难结集《经藏》,而《阿含经》就在其中,在阿育王之前尚未经编辑。 佛灭百年后的阿育王时期,在毗舍离(吠舍离)进行“第二次结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四部阿含经正式集成,阿含才陆续系统地经过整理,后进入部派分化的“部派佛教”时期。约公元前一世纪写成文字。中国自隋唐以来,学佛者只宗大乘佛教,视小乘(Hinayāna)为低下,不受重视,使《阿含经》束之高阁千年之久。十八世纪末《阿含经》才在欧美学者的提倡中,重获地位。

祝快乐、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