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蜀南竹游》这篇文章?
中国人爱竹子,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喜欢竹子。
在三千年的国粹中,竹子是诗,是酒,是歌,是画,是一种醉人又令人恐惧的女性美,是一种东方之美。风霜雨雪,不同的季节,不同颜色的竹子,人们的评价甚至是不一样的。
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两个心爱的公主,娥皇和女英,仍然在千里之外哀悼,知道他们的丈夫已经走了,并且都在湘江中倒下了。他们哀婉的身姿化作摇曳的竹竿,哭泣的虞舜的泪珠化作竹竿上的小竹点,哀婉可人,悠悠细雨,这就是潇湘的由来。后来什么《潇湘公主》《潇湘泪》《潇湘大院》都是由此而来。经过屈原、韩愈等大师的渲染,一提到、湘夫人,人们就想到竹林,看到竹林就想到女人的眼泪。尤其是下小雨的时候,小小的玉珠顺着狭长的绿叶飘落,像是哭泣,像是缠绵,像是悲愤,令人心碎。在川南的竹海中,有一种竹子叫“刺竹”,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圆润通透,仿佛滴着娇嫩的绿色。感动之时,给人一万种风情,现在更是诱人。任何人都想走过去轻轻抚摸它,仿佛要擦去美人的眼泪。这种怜惜无助的感觉依偎在你的胸前,就是竹雨的魅力。带着怜惜,温柔的竹雨又来了,人们很快就会生出那种永恒的美好。
你还记得唐朝的“竹溪六解”和西晋的“竹林七贤”吗?七贤中,我最喜欢嵇康。除了爱喝酒,死的很惨,生活的很帅很浪漫,他还是个音乐家。在竹林里,他创作了一首《广陵散》。古今书籍中关于这首歌的记载很多,可惜已经失传。没听说过,但能让后人随意想象...夕阳西下,竹海中,阮凌等坐在铺着竹叶的地上,烫了一壶菊花酒,或泡了一壶竹茶,一阵清风拂过竹林,嵇康坐在竹下,身着白袍,面前放着一把竹竖琴。几个漂亮的姑娘在你眼前翩翩起舞,甩着五颜六色的长袖子,跟随着竹风...是诗,是画,还是诗画中复活的《广陵散》这首歌。
说到竹雨,你会想到竹风。竹雨是女人的泪,竹风是男人的诗。合在一起,天翻地覆,跌宕起伏,可以遐想。那就是爱情和竹诗。
万物生而代之,无论是谁,都应该有灵魂。竹子也是一样。在竹竿里,是空的,有一种天真、正直的气息;在竹关节处,它鼓鼓的,显出一种高傲不屈的节日;竹叶间,沙沙作响,荡涤着红尘无尽的浮华之恋;竹林里,有春花秋月的柔帘。偶尔走在竹径上,一瞬间,平台清晰,头脑清明,微风拂过,血脉放松,广阔清澈的空气让人感受到了摒弃杂念的禅意世界。这个禅意世界,是古往今来很多儒生和佛教徒所追求的境界!士大夫讲究廉洁,所谓臣日、国庆、妻日、子日,只有刮风的时候才会发光。什么是疾风?霜寒之风。霜降越冷,竹茎越挺拔俊朗。古人称孤松、寒梅、傲竹为“寒龄三友”,传诵数百代。要知道竹子除了水嫩之外,还有倔强阳刚的一面。
在竹海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一竹倒,万竹起,勇往直前的活力。竹笋,竹笋破土而出,再成竹,一年独立,两年成熟,五年成林,十年成海,如此循环,如此繁衍,如此顽强!千树之中,论气势,观战,论意志都比毅力坚韧,但我是竹王!
这是竹子的灵魂、精髓、神秘和精神。所谓的竹子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川南竹海不同于其他竹海。其林中有溪、石、桥、瀑,蜿蜒曲折,忽高忽低。如果你漫步到竹径的山泉边,弯下腰,把沁人心脾的泉水捧在手里,泼在脸上,又凉又滑。站起来深呼吸来净化空气。再静下来,闭上眼睛听。用心,你会在一望无际的竹海中感受到数百里外的层层远山。然后,你把双手背在身后,高昂着头,慢慢地,慢慢地往前走。翻过一座青石岩,百米开外,薄薄的雾气中,一座青竹搭成的餐厅朦胧一片。一股肉香,一股融进竹海,却无法用肉的味道来定义的肉香,被潮的微风缓缓送来,这就是竹筒饭。竹海里有很多竹子。用竹下的清泉洗一把白米,放入新鲜的竹筒中,放上几片用松节油熏制的腊肉,盖上盖子,在干柴和竹叶上点上火,立起锅,蒸竹筒。此时,你告诉自己,世间的大事都可以放下,你只想吃饭。
苏东坡说:“食无肉,不如居无竹。”所有优雅的人都在花园里种几棵竹子。记得春秋时期,为了报答当时已经退休的恩人介休,晋文公出兵逼他做官,介休不愿意,就背着母亲躲在竹山。晋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会儿,山上的竹子全被烧了,母子俩也被烧成了焦炭,却再也没有出来。一代隐士高生于竹山,死于竹山,也是实至名归。在川南珠海,来了很多古代名人,比如李白、黄庭坚,也隐居过。凡是认为做官比做官重要,人格比名利高尚的人,都会有一种飘出尘世的感觉,会给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印象,会喜欢种竹子,喜欢用竹子来赏竹。这就是竹子的高贵。
除了名人,普通人也爱竹子。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唱着赏心悦目的歌,做竹椅坐下,做竹板敲门,绑竹筏漂流。有时舞竹剑兴奋点,吹竹笛和我回肠,尝笋育种,书竹简而飞。人和竹子,竹子和人,过了这么多年,怎么会分开?竹子可以被砍倒送走,但它从不要求任何回报。这是竹子的本性,中国人的本性。
这次观竹最神奇的是坐缆车过竹海。据说只有川南竹海才有。在竹林里,你可以透彻地理解人生,涤荡红尘。竹林上方呢?难道你没有看到无边无际、波澜壮阔的翡翠海和碧波吗?竹林中,断断续续有几户人家,白云深处,几处红崖错落,山色秀丽,皆在诗画中。俗话说“竹魂水更见”。林中隐隐约约,千溪激起层层水雾,被竹枝环绕。然后与竹叶溢出的清气融合,化作烟雨,旋转交合。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将漫山遍野的神灵无辜的精神凝聚饱满,生成出来,尽可能的抛向天空...只有站在高空俯视,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竹海,才能发现自己的渺小,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
这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冬天。此时的京城,寒气逼人,一片荒凉。萧的狂歌,的豪放,怎能比得上来川南看竹海?!在南方优美的古筝环绕中,去领悟禅,去禅修诗,去超越审美,去倾注柔情,去洗涤灵魂,去舒展经络,去奉献自己,去磨砺心灵,去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宇宙的伟大,去吸收山川的精致之美和日月的精华,把自己融入这干净、清澈、透彻的竹世界...只有这样你才能。
如果你来自中国,你应该有这种精神。
松树是雪的骨架,雪是松树的灵魂。冷崖上的一棵松树,是千年雪中不变的坚贞,是时光刻不出的凝练姿态,是一幅幅画面的写意,是一首首无声无疵的诗。与雪松白云为伴而立,不知承载了多少久远的往事,又错过了多少晴天雨天。
松树沉睡在古诗词里,汲取着激浪的灵气,也浸染着岁月的沧桑。经历过无数次霜雪的枝叶,依然青翠苍劲。雪花凝结而成,就像精灵们向寒冷求索,向温暖探头。在松树的耳边,他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古诗词。
《雅歌》陈毅
大雪压松柏,松柏挺拔。你要知道松树在融化之前是高贵的,高贵的。
随便翻看宋勇的诗,不禁被陈毅写的《宋庆》所折服。这首精辟的诗讲述了宋庆高贵耐寒的性格,也讲述了其不屈不挠的精神。“松树挺拔”。雪中之松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气概,沉淀着翱翔天际的热情,象征着陈毅开放的胸怀,英雄主义的蓬勃张力,与世争的激烈,令人难忘,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无法体验烟尘时代,触摸遥远祖先的脊背,完全走进博大精深的古典意境,但松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气度,却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千年。
杜甫(唐),严令下的新歌
是弱枝自负,连根拔除。柔声侵玉帐,玉亲珠帘。
无紫烟集,空明。一百长时,盖高檐。
仿佛就在昨天,却真的经历了一千年。唐朝的风和烟已经淡去,我还能想象出杜工部在浣花溪旁草堂里的纤瘦身影,独自在栏杆上唱着平仄婉约的诗。唐朝皇帝不知道这个叫杜甫的诗人有一颗忧国忧民、济世的心。他不想长期住在院子里像松树一样的角落里,他不想耗尽诗和酒。无论是先人还是今人,济世报国的心都没有变。千百年来,世界演绎着同样的场景。只是现在的人很难有这么优雅的心情,会在一棵松树上追求。杜甫这次的用意,其实是自荐人才,试图结束自己多年的漂泊生涯。只是谁低谁就永远低。他需要一个世界来回报他的雄心壮志,就像松树柔弱的枝干,最终会穿透天空,到达人生的高度。
两人都生长在唐朝的土地上,都从唐朝的清露中学习。有些松树在院子里生根发芽,盼望着入世。有些松树孤独寂寞,与世无争。李商隐这位多愁善感的无题诗人,什么时候放下了“久别重逢,更别重逢”的绵绵情意,与韩松作伴,邀得高僧?人生在聚散,化为虚形。灵魂明明在时间的烟火里熄灭了,却只有几根枝桠静卧在山间,不求离别。李商隐失意时,借松树惜心,远离喧嚣,静待时机。他相信松树将来能生出药用的乌龟,被世人欣赏。
李商隐(唐)
高松鹤立鸡群,陪我到天涯。客人离开楚青后,和尚来了,保持沉默。
风中有一种优雅的韵味,没有雪也要尝试一下安静的姿势。他在2008年访问了傅贵。
宋汉改(唐)
倚空高门槛寒无尘,往事闲散梦即将分。
霜降后应见翠绿色,月中寒声趋向闻。
哭猿想把苍山的雨带给何颖和紫芙云。
不要和东园争桃李,春天还是不适合你。
朝鲜灌溉的松树自有其天然的品质,披着翠绿色外衣的松树,在飞雪的逆境面前,只能显出它的冷美。当时的韩丐就是这样出生的,被视为文人贞节的魅力,被视为不为权贵服务、不媚俗的谦谦君子。人生若不是一叶扁舟,无论是放逐还是追求,都会随波逐流。这个世界不能只看一棵松树,就把它的宁静和超脱当作它的生活方式。你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狭窄的地方,把起点当成终点,就像等待一个生命的轮回。松树需要年复一年的霜雪浸泡才能更加苍劲茂盛,而生命需要一路不停的行走和修剪才能更加完美。
对自己有宽松的比喻,对别人有宽松的礼物。《宋庆》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刘真为其弟所作。冰天雪地里的冷是真的冷,冰天雪地里的执着是真的执着。刘真希望哥哥能像雪中之松,在萧瑟苦涩的逆境中不要表现出对困难的恐惧,在抑郁悲伤的生活中不要抱怨抑郁。
刘真(东汉)
亭山上松,谷中抚。风大的时候,松枝壮。
霜降苦不堪言,岁末总是正确的。不患寒,松柏有性。
宋勇五福(宋)
古人早就爱惜人心,路种得松直到现在。
如果我们今天能种植更多的植物,我们将会看到永恒的树荫。
在伊一的古道上,我们找不到祖先的裙裾,但宋庆依然屹立,捧着路人留下的梦想。沉郁金黄,绿色的画卷在蓝天下绵延,给世界增添了几分凉意。松树的材质为后世数百人提供了树荫,而古人种植松树是怀着济世、关爱人的心。既然人凉了,就该留着影子分明的人,一代又一代的重生,历久弥新。这样修善,谁来怨人情,谁来批判人间疾苦?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这样的好事会有几次呢?这样的感动会有多少次?
人与物和谐,古人植梅为雅,植竹为孤,植松为精。白居易四十多岁了。回顾过去,探索未来,他只能轻轻叹息,事情永远不会长久。“知死则亡。”久而久之,世上有几个人能超越一切,视功名为浮云?谁会在匆忙中停止寻找,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
两首《植松》中的白居易(唐)
小松脚不全,心爱的手自己动。背景颜色苍白,云湿烟落。
种下我,长成君子,已经晚了。这些四十多寸的树枝怎么种?
你得看是不是阴,人生70瘦。爱你举办晚会,怜你含直文。
如果你想出现在法庭上,你会在法庭前成长为一个绅士。如果你知道你死了,你就是凌云。
是谁在远古失去了寒冷,让温暖的回忆在今生得以保存。是谁把诗词低吟,让松风在笔墨间游走?回首当年,历朝历代,称霸一时,叫嚣一时,都付出了苍白的硝烟和夕阳,平静依旧是大自然真正的永恒!这棵松树不会为虚假的理想禁锢一颗纯洁的心;不会为了沧桑的承诺而错过这淡泊的人生。它愿意,躺在群山之中,翱翔在世界之上,清风帘,明月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