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道场里的舟山

被大海包裹的小岛,千百年来吸引了多少虔诚的心。海天佛国和观音道场,这里流传着多少传奇故事?观音的形象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普陀山有三宝,杨枝观音碑就是其中之一。珍藏此碑文的寺庙名为杨志安。这幅观音像的作者是颜,他在初唐时期被称为画圣。

从颜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个时代的观音菩萨形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性形象。

两者都是观音画像,但《观音宝典》中拍摄的这个观音形象是一个大胡子男性形象,与常见的观音形象有很大不同。发生了什么事?观音像还有男女之分吗?观音菩萨的信仰随着天麻、葡萄、胡夫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起初,观音菩萨以伟岸的男菩萨形象高高地坐在寺庙大厅里。从隋代到初唐,观音无论是男性还是无性,都已经显示出了女神的端倪。唐代社会的繁荣伴随着佛教信仰和艺术的流行,观音的形象也开始向世俗化发展,变得丰满、妩媚、端庄、美丽。至此,观音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中国式的“观音女神”,变成了美丽的女菩萨。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的流行,观音像开始受到影响,不像唐代那样娇媚外露。观音不再像一个美丽的少女,更像一个慈爱的中年妇女。

采访:志宗

观音菩萨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他在印度的时候,观音菩萨现在是丈夫,是观音那样的人。为什么?因为在印度文化中,他们倡导的同情心是男性特质,所有女性都代表智慧。这是一点。但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认为父严母严,女人有慈悲心的美德。所以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更方便的接受观音菩萨,接受观音信仰,就要做出一定的观音菩萨外在形象。

看来,观音菩萨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间信仰的影响,观音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实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的形象有很多变化,这种变化总是解释与佛教有关的内容。

普陀山佛教高僧静敏访谈录。

有两部非常著名的佛教经典,一部是《莲花经》,一部是《楞严经》,佛顶。《莲华经》里有一段话叫《观世音菩萨》,里面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个化身,而《楞严经》里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个文身。有细微的区别,但也差不多。

目前,普陀山普济寺童渊殿两侧陈列着《楞严经》记载的三十二尊观音菩萨像。佛经上说,观音菩萨是为了教化不同种类的众生,因时、因地、因人而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千手观音是观音菩萨表现的众多形象之一。佛经上说“千手万眼”是用来观察世界,帮助众生的。

来到观音道场,近距离接触观音文化,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不得不追问的,那就是观音菩萨的来历。观音菩萨是哪里来的?

采访:普陀山智宗和尚

说到观音菩萨的传说或来历,我想起来《红楼梦》里,仕女们在猜谜语的时候,曾经抛出过这样一个谜语。谜语叫观音,他们打了一句论语。它的回答是她很好,深受老百姓的信仰和崇拜。但她的出身、身份、出身是什么?在很多经典中,应该说语言是不祥的。

无论佛教或经典如何记载观音菩萨的来历,在普陀山人的故事里,观音菩萨是曾经居住在这里的公主。

普陀山有个地方叫桃花岛。传说古时候有个苗壮国王,他有三个女儿。三公主妙善一心信佛,后来在桃花岛白雀寺出家。然而,苗壮国王不能容忍他的女儿出家,所以他对苗山公主软硬兼施,但苗山决心已定。苗壮国王对此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他放火烧白雀寺。

烧起来后,火势蔓延,妙善公主无处可逃。她发现了一只白麻雀,并把她带到一个大厅。白麻雀把她引到正殿后面后,火就熄了,所以叫白雀寺。当时观音在这里出家后,庄一直以为妙善公主死了,回去了,但是妙善公主没有死,他继续在百雀寺出家。现在百雀寺依然是桃花岛上最热闹的地方,妙善公主的故事也在这里延续。来自印度的观音菩萨来到中国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这里的人们认为观音菩萨是一位善良的公主,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多年前在这里长大。

来到普陀山的观音菩萨成了南海众所周知的观音,这也使普陀山成为名副其实的观音道场。那么观音菩萨是怎么来到普陀山的,观音道场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普陀山走到哪里,听到的故事都和观音菩萨有关。经过时代的演变,观音菩萨变成了一个完全女性化的形象。那么观音菩萨是怎么来到普陀山的,普陀山又是怎么成为观音道场的呢?

采访:普陀山文史专家王连生。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观世音菩萨过去住在相对较小的洛卡。菩萨看中了对面的普陀山。这个地方很大很漂亮,他想在那里开一个道场,于是他从洛卡山跳下来,飞过,漂过来,漂到观音那边去跳一块大石头。他摔倒了,留下了很大的脚印,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观音在这块石头上跳也很好看。现在我们的许多游客和朝圣者都很尊重菩萨的足迹。我想有很多来自西藏和东南亚的信徒。他把头撞进菩萨的脚印里,摸了摸他。他认为我的大脑会很聪明。

从远处看,珞珈山像一个仰卧的观音,静静地躺在碧波之上。这片连接普陀山和珞珈山的海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花洋。每当海风吹拂,海水翻滚,荷花海洋如千朵莲花绽放,为海地佛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现在来拜普陀山的香客,拜完普陀山还要拜珞珈山,所以自古就有“不到珞珈山,普陀山朝圣不结束”的说法。

传说终究还是传说。据史料记载,普陀山观音道场的真正建立与一位名叫华汇的日本僧人密切相关。公元863年,日本派唐嫣·华汇去五台山看一尊观音像,他非常喜欢。未经僧人同意,他准备乘船回日本。当华汇登船时,原本很轻的观音像突然变得沉重得抬不起来,十几个人一起努力把它抬上了船。船过普陀山时,原本风平浪静的莲花洋突然狂风大作,海面上布满了铁莲花,船被钉死了,动弹不得。船上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害怕。晚上,华汇梦见一个和尚模样的人对他说:“只要你把我放在这座山上,我就让风送你回日本。”于是,华汇等人把观音像抬到普陀山的潮汐洞旁。华汇留在普陀山的观音像,因为不肯赴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不肯去观音。

普陀山上一位姓张的岛民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于是把他请回了家,并捐出自己的房子建了一座“拒上观音院”,也就是现在的扶桑寺前身“宝陀观音寺”。现在的“拒上观音寺”就建在无量殿旧址上。那么普陀山的观音文化是从华汇时代开始的吗?

采访:普陀山智宗和尚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根据我们的史料记载,在金太康年间,很多人在公元3世纪左右来到普陀山,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感觉就像是他们心目中的普陀山。

看似佛教文化对普陀山的影响由来已久,但无论如何,日本和尚华汇拒绝去观音的故事,确实给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建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是这个传奇的故事,让人对这个虔诚的外国僧人念念不忘。

当年留在普陀山的华汇观音像已经找不到了,但从那以后,中日两国关于佛教文化和观音信仰的交流就没有中断过。如今,中国观音灵长会经常派交流团到普陀山参观。从这些来自日本的观音造像中,我们或许可以想象出华汇留在普陀山的观音造像的一些特点。

现在来普陀山的人一定要在普陀山的潮汐洞中听潮汐,康熙皇帝留下的墨宝清晰可见。普陀山上潮汐的声音会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吗?原来佛教把佛的声音比作海潮的声音,他们认为海潮声音的原始源头在普陀山的潮汐洞。还有人说潮穴是观音菩萨的耳根。来潮洞之前,先听听潮水的声音。在信众看来,他们的祈祷声可能已经回荡在观音菩萨的耳边。

来到普陀山的观音菩萨不仅改变了形象,还改了名字。也许是因为普陀山位于中国南方海域,或者是受《西游记》吴承恩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将观音菩萨称为南海观音、海岛观音、渡海观音或鳌鱼观音,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普陀山法鱼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座岛屿观音雕塑。据说这尊观音就是在普陀道场说的时候的形象。

采访:景民

四大名山(佛教)中,我说只有观音菩萨住在一个岛上,所以这个观音一定把他当成了一个有地域特色的海岛观音。为了有海水和山,观音菩萨经常站在鱼头顶上。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领袖。还好观音菩萨有两个随从。中国人叫他金婚夫妇。佛教里,男才女貌,女龙女貌,才子和龙女牵手。

海岛观音因其独特的地域性,更受这里渔民的喜爱。他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和大海打交道。自然的风暴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所以心理上他们需要一个充满爱心和善良的保护者,于是他们对海上观音的信仰就成了他们别无选择的精神寄托。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形式多样。在法雨寺的栏杆上,我们拍摄了一组中国儒家推崇的二十四孝图。

采访:新光

不仅仅是观音文化,整个佛教文化都和儒家有一些相似之处,当然程度不同。另外,由于对佛教和儒家的研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儒家从根本上讲是提倡仁义礼智的,所以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乱,不说谎,不喝酒,都放了。

二十四孝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雕刻在佛寺里,应该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兼容的一种表现。

普陀山观音道场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感情?观音菩萨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短古道头是古码头。新码头投入使用前,是香客攀登普陀山的唯一码头。矮姨妈头的名字也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元末明初,有两个妯娌陪他们去普陀山拜观音菩萨。没想到,历尽艰辛去普陀山后,嫂子突然身体不适。就这样,小姑只好把小姑一个人留在船上。很快,涨潮了,船离开了海岸。大嫂又怕又饿,就坐在船上哭了起来。就在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位慈祥的老母亲,踏着大海由远及近,向我嫂子的船走来。老母亲给她带来了一篮子食物。

这位老母亲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水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仿佛是会唱歌的石头。在微微的海风中,这个神奇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这个故事准确地表达了所有人的愿望。观音菩萨是人们身边善良慈祥的老母亲。

紧挨着矮古碑的海岸上的牌坊巍然屹立。在这里,香客们觉得观音精神有时候是一种力量,有时候就像这平静的海浪,总给人一种温暖的梦。

从这个传说中也可以看出,在元明清时期,观音信仰已经完全世俗化。观音信仰与普通人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观音形象的变化也更加贴近普通人的世俗需求,出现了松子观音、水月观音、鱼篓观音等一大批观音形象。更符合普通人的需求...

采访:净敏和尚

关于这一点,有一副对联其实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副对联称云何菩萨为女性人物,第二副对联回答说只是因为师父有一颗女人心,所以用佛教教义指出人们的疑惑,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观音菩萨在所有菩萨中有这么一个特殊性,不是表现丈夫的形象,而是表现一个女性的形象?就是因为观音菩萨有一颗女人心,有一颗老母亲心,也是很慈悲很善良的。中国有句赞美人的话,叫菩萨心肠。“菩萨心肠”其实是观音精神在中国民间的通俗表达。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看到观音菩萨的各种形象,最直接的联想就是他们的慈母。经过漫长的世俗演变,观音菩萨的形象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她的慈悲精神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在这里,信徒认为观音菩萨是爱、美、慈悲的化身。

据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的圣诞节,六月十九是观音的开悟日,九月十九是观音出家的日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三天成了普陀山最隆重的节日。此时普陀山会聚集各地香客,向观音菩萨顶礼膜拜。

普陀山方丈多年来一直隐忍着不来普陀山。每年他都要分三步去佛顶山。信仰观音成了他一生的追求。每次看到带着无比虔诚来到普陀山的信众,他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采访:普陀山隐忍方丈。

一年一度的香火节最让我感动。来的这么多信众中,从码头三步到佛顶山磕头的形形色色。他们非常虔诚。有的人从码头到佛顶山磕头,要敲十个小时,因为他一口气敲不完。他怎么能在特定的时间敲门呢?他会停下来喝杯茶,吃点点心。

让忍住持感动的不仅仅是一个场景,更是来此信佛观世音的人们的虔诚。……

一年一度的香火会期间,普陀山在夜晚也会闪耀着奇异的光芒。

这是火炬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