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犯罪是真实事件吗?

案子本身就这么简单,连刑侦都是多余的。说是奇案,首先是因为它公然调侃美国宪法,其次是案件发生后的故事,也就是真相乃至人性的挖掘过程曲折离奇,过于戏剧化。罪犯深入黄石国家公园,开枪打死三名年轻的露营者,然后走到最近的检查站,第一时间投案自首,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对犯罪细节描述清晰冷静,不容置疑。

这些都是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自愿供认的。他与三名被害人不认识,也没有任何关系,没有犯罪动机,拒绝移动审判地点。根据美国宪法,审判的地点应该是怀俄明州境内的夏延,黄石国家公园。因为罪犯没有犯罪动机,也没有精神障碍,所以整个审判必须有陪审团,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审判管辖范围内有大量动物,但无法组成陪审团。在初步听证期间,罪犯在法庭上被无罪释放,甚至因持枪进入黄石国家公园而被判的6个月刑期也被省略了。

此案一经披露,在美国引起轰动,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推翻这一荒谬的判决。直到事发5年后,一位纪录片导演才收到一封化名为“熊”的人的邮件,建议他把这个故事拍成纪录片,里面有一张熊追赶一头被烧焦的牛的照片。导演真的这么做了,千里迢迢来到黄石。

导演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发现罪犯的人生经历很悲惨。先是因为一场火灾,女儿在家被烧死,妻子又怀孕了,可惜孕期得了癌症。为了生下孩子,妻子拒绝了化疗和放疗,但还是早产。生下儿子后,她去世了,儿子因早产出生缺陷,只有半条命。从那以后,罪犯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不再去教堂了。他每天都在图书馆看书,只在图书馆看,从不借回家。

通过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主任发现罪犯经常躺着的桌子位于“法律区域”,这似乎证明了荒谬的无罪判决不是由一系列巧合造成的,而显然是罪犯在有意识地钻漏洞,很可能早有预谋。这也间接证明了犯罪分子并非没有犯罪动机。但具体动机是什么?导演也是一头雾水。

直觉告诉导演,罪犯至少和三个受害者中的一个有关系,但费尽周折也找不到任何线索,只能形成混乱的猜测:罪犯因为个人的不幸而失去信仰,然后心理失衡,试图把自己的不幸强加给其他和他一样无辜的人,实现某种变态的报复,试图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没想到,给导演写邮件的“熊”居然是罪犯本人。他是纪录片导演的忠实观众。他引诱导演调查此案,是因为他知道导演是行业良心,能以公正的视角揭露他想让大家看到并相信的残酷真相。

事实是他女儿的死不是意外。是某公司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将页岩气漏入自来水管道所致。他老婆因为公司长期排污得了癌症。她的儿子生下来只有半条命,在子宫里就成了牺牲品。这家利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的公司的老板是遇难者之一科迪的父亲。为了杀死科迪,他故意连续杀了三个人来淡化自己的动机。他在两个月前的邮件中使用了“熊”这个名字,这是他父亲的名字。他的父亲是黄石国家公园的地质研究员,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人类消失后的地球》。在他发邮件的那天,他可怜的儿子在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

当然,局长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但罪犯比他更着急,通过包裹和视频资料进一步向局长提供线索。直到最后,他忍不住打电话去见导演。

导演真的很专业,知道对方是高智商变态杀人犯。遇到真相后,他可能没有命回来,但他还是赴约了。去之前,他把做好的视频资料送到了派出所备案。

会后,罪犯告诉导演所有的真相,并在摄像机前开枪自杀。导演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录片,片名为《完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