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有可能和父母成为知心朋友吗?

家庭教育是通过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在父母和孩子的生活中进行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孩子听话的重要因素。

美国教育专家在家庭调查中发现,孩子对父母有着特殊的信任,他们往往把父母视为自己学习上的老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顾问、感情上的知心朋友。他们特别希望获得父母的信任,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父母交流。他们认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实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着压力、关注和鼓励,这才是真正触动他们内心的动力。从教育效果来看。信任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方式,也是改变孩子不听话的有效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爱护、亲近、顺从,愿意向父母倾吐心声。这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也使家长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时更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不信任或不信任,孩子就无法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对父母的信任感就会减弱,甚至更加叛逆,导致抗命行为升级。

所以,父母要信任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陈敏的儿子被视为她的掌上明珠。12岁的时候,陈敏从不让他一个人去,哪怕离家只有几步之遥。怕孩子的车在过道里撞上,又不会处理紧急情况,孩子几次挣脱陈敏的手,想独立做自己的事,却被她拽了回来,孩子眼里满是泪水。之所以会这样,是对孩子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缺乏信任,或者说,是对孩子自己缺乏信任。

有一次,孩子想自己去中央书店看书,陈敏不同意。孩子很正式地对她说:“妈妈,给我一次机会,相信我。我肯定没有问题。”面对孩子近乎恳求的语气,陈敏决定给予孩子信任。

两个小时后,孩子开心地从书店出来,脸上带着自豪的表情。从此以后,孩子可以自己处理问题,让他们去做,有时还会给他们一些重要的事情去做,他们都做得很好。孩子也感受到了陈敏对他的信任,变得懂事多了,跟她说了很多知心话,把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之一。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其实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自己的思想,和大人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但是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孩子很多不听话的行为。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曾指出,让孩子听话的秘诀在于坚信孩子“能行”。和成年人一样,每个孩子最深切的需求是被欣赏和肯定。父母要给孩子从头到尾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赞美,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他们兴奋很久,甚至改变整个深刻的面貌。

在教育史上,有一个著名的“隐含期望效应”实验,其本质是信任孩子。这种效应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教育者从对孩子的信任出发,培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他人的鼓励和信任下,不断摆脱叛逆、任性、不听话等不良行为。

对孩子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朋友,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谊的目光和话语中变得听话和自信,从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信任孩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位哲人说:“自信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没有自信,一个人不可能有多大成就。”有了自信,我们就能化阻力为动力,克服各种困难,敢于胜利。“所以,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尊重他人但不迷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功和失败。孩子一旦有了自信,就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宽容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用极端的话去训斥他。而是要有说服力和理性,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人生没有不犯错的人,尤其是人生观、道德观正在形成的孩子,更容易有缺点和错误。家长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3)把握对孩子的宽严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热情冷漠。父母都在支持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是有益的。孩子们缺乏经验和技能,有时会失败,或犯任何错误,这是正常的。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出原因,让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反而可能导致孩子的对抗。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言语上对孩子有信心,更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尤其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调节自己,把不听话、不听话变成进取精神。

请记住: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好朋友,同时父母的信任也只能把不听话的孩子转化成最好的方式。